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清朝的掌故 > 第63章 沈双桥有出尘志

第63章 沈双桥有出尘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沈双桥有出尘志》

    在乾隆年间,杭州的吴山之上,坐落着一座庄严的文昌庙。庙中住着一位名叫沈仁安的道士,他字纫一,号双桥,来自风景秀丽的石门之地。沈仁安自幼便展现出异于常人的聪慧,他的心灵超脱于尘世纷扰,总怀揣着一种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在青春的岁月里,沈仁安决定踏上修行之路,他来到了吴山的清秀房,拜在了王克新道长的门下,开始了他的修行生涯。沈仁安读书时颖悟非凡,常常能在一瞬间领悟书中的深意。他间或也会写下几句韵语,每一首都精妙绝伦,令人赞叹不已。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还擅长弹奏古琴,琴声悠扬,如同山间清泉流淌,沁人心脾。

    那一年,正值壬午之岁,乾隆皇帝驾临浙江,巡视江南风光。当圣驾抵达嘉禾水畔时,沈仁安恭敬地跪在岸边迎接。为了留下这难得的瞬间,他请来了著名的画家朱笠亭为他绘制了一幅图画。画面上,沈仁安身披道袍,神情肃穆,双手合十,正对着缓缓驶来的龙舟行礼。

    这幅画很快传遍了杭州城,许多文人墨客都纷纷前来观赏。其中,沈文悫公德潜、钱文端公陈群、齐次风侍郎召南以及傅玉等人都被这幅画深深吸引,他们纷纷挥毫泼墨,在画上题下了自己的诗句。这些诗句或赞美沈仁安的修为与才华,或描绘乾隆皇帝巡游江南的盛况,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而沈仁安本人,则继续在吴山之上修行悟道,他的琴声与诗篇成为了吴山的一道独特风景。每当夜幕降临,月光洒落在文昌庙的屋顶上,沈仁安便会坐在庭院中,轻轻拨动琴弦,弹奏出悠扬动听的乐曲。那琴声仿佛能够穿越时空,诉说着一段段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王野鹤所居幽洁》

    在天津的三汊河畔,有一片被岁月遗忘的净土,那里坐落着一座古朴的院落,名叫香林院。香林院内住着一位名叫王聪的文人,他字王笈,自号野鹤,正如他的名字所暗示的,他的人生就像一只自由翱翔的野鹤,不羁于尘世纷扰。

    王聪的居所,仿佛是从古画中走出的世外桃源。院中的老树盘根错节,古藤缠绕其间,仿佛在低语着岁月的秘密。庭前摆放着奇花异石,每一处都精心布置,错落有致。这里幽静而洁净,仿佛连空气都弥漫着一种超脱世俗的清香。

    王聪与张帆斋、龙东溟、周月东等名士相交甚笃,他们时常相聚于香林院,品茶论道,吟诗作对。廊庑之间,户壁之上,都贴满了他们的诗笺,那些文字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在香林院的每一个角落。

    有一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王聪坐在院中的石桌旁,手捧一卷古籍,正读得津津有味。突然,一阵敲门声打破了这份宁静。他放下书卷,起身去开门,只见张帆斋、龙东溟和周月东三人联袂而至,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野鹤兄,今日天气甚好,我们何不借此良辰美景,再续前日未竟之诗?”张帆斋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提议道。

    王聪微微一笑,点头应允:“正合我意。诸位请随我来。”

    于是,四人围坐在石桌旁,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会。他们或吟咏山水之美,或抒发人生感慨,或探讨哲理之深,每一句诗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香林院的空气中弥漫着诗意的芬芳,仿佛连周围的景物都为之动容。

    就这样,他们在香林院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当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时,他们才依依不舍地告别离去。而香林院中的野鹤王聪,也继续着他那超脱世俗的生活,用他的笔触记录着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本篇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