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智参率婢为尼
《智参率婢为尼》
相传在清朝的贵州地区,有个名为尼智参的女子,她原本是凤凰厅太平庵的尼姑,俗姓钟。在尘世中,她曾是赠中丞傅鼐家中的一名侍女,温柔贤淑,深得傅家上下喜爱。傅中丞膝下有一爱女,嫁给了长州的徐止峯,钟氏也随主母一同前往徐家,成为了一名贴身丫鬟。
然而,命运多舛,傅孺人膝下无子,徐止峯便将钟氏纳为侧室,两人感情深厚。但好景不长,翁姥孺人相继离世,钟氏不离不弃,尽心侍奉,以尽孝道。
徐止峯因随中丞平定苗疆有功,被授予阳崖门丞一职,并兼管屯务。他勤政爱民,劳绩卓著,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嘉庆丁丑年间,他因积劳成疾,病入膏肓。在弥留之际,他紧紧握住钟氏的手,眼中满是不舍与愧疚:“我无子嗣,你年纪轻轻便守寡,若你愿意随我而去,我死而无憾;若你不愿,便拿床头那些金银作为你回乡的盘缠。”
钟氏闻言,泪流满面,她坚定地点了点头,发誓要以身殉主。在徐止峯离世的那一天,她盛装打扮,决定以死明志。然而,就在她即将自缢之际,一个名叫赵雨甸的人闯了进来。他是傅家的远亲,见钟氏如此决绝,心中不忍,便挥刀割断了她颈上的丝带。
钟氏被救下后,虽然捡回了一条性命,但她的心如死灰。她看着赵雨甸,眼中满是怨恨:“你为何要救我?我已决心追随主人而去,你却误了我的大事!”赵雨甸无言以对,只能吩咐丫鬟们严加看守。
然而,钟氏并未放弃自尽的念头。她趁人不备,截下自己的金戒指吞了下去,但并未丧命;她又摔碎了两枚玉环,吞下碎片,却依然无济于事。在绝望中,她放声大哭:“我无法实现诺言,陪伴主人在地下,这是天意要让我苟活于世吗?”
经历了这番生死考验后,钟氏心中萌生了出家的念头。她决定离开这个充满痛苦和回忆的地方,去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三年。尼智参(现在的名字)为傅家所出的女儿精心准备了嫁妆,并亲手将她嫁了出去。她站在门前,目送着新人离去,心中默默念道:“我的使命终于完成了。”
然而,徐家的族子并不将智参视为嫡母,对她的态度冷漠。智参心知肚明,自己在这个家中已经没有了容身之地。一天,她召集了徐止峯的亲友,在徐止峯的灵位前痛哭流涕,随后拿起剪刀,毅然决然地剪去了自己的长发。那如云的发髻散落一地,发簪和饰物还保持着原有的华丽。头发虽剪,但她的决心却更加坚定。
太平庵中有一位老尼姑,智参与她相识已久。于是,她决定前往太平庵,拜老尼姑为师,开始她的修行之路。老尼姑为她剃去了剩余的头发,为她制定了严格的戒律,并给她起了一个新的法名——智参。
成为尼姑后,智参的继子因为害怕舆论的压力,来到庵中试图强迫她回家。但智参坚决地拒绝了他:“我已经不是你家的人了。”她的态度坚定而决绝,让继子无计可施。
从此,智参开始了她的修行生活。她长斋奉佛,每日诵经念佛,用数千言的梵语净化自己的心灵。她拿出自己的积蓄,修缮了太平庵,并置办了香火产业,让那些剥落的神像重新焕发光彩。
徐止峯在世时曾对凤凰人有过恩惠,因此凤凰人对他念念不忘,将他的牌位供奉在中丞祠中。每逢春秋祭祀之时,智参都会亲自准备麦饭和纸钱,前往中丞祠祭奠徐止峯。她的忠诚和孝顺感动了所有人,成为了人们传颂的佳话。
黄虎痴广文本骥是徐止峯的旧友,他在客居凤凰时听说了智参的事迹,决定前往太平庵拜访她。然而,当他到达庵中时,智参却恰巧外出。黄虎痴留下了自己的诗作在墙壁上,表达对智参的敬意和感慨。
智参回到庵中后,看到了黄虎痴的诗作,心中感动不已。她请赵雨甸代为回复,并讲述了诗中未提及的一些事情。同时,她还拿出了徐止峯遗留下来的冷金笺,请赵雨甸帮忙补写,并将这些珍贵的文字收藏在法林中,以便传承久远。
当初,智参进入庵中时,还带来了一个婢女。婢女被智参的义举所感动,决定终身跟随她修行。她也剃去了长发,成为了智参的弟子,法名心道。从此,师徒二人在太平庵中相依为命,共同修行佛法,度过了余生。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