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志同道合
船位有限,最终只带走了六千两百多人,几乎都是青壮年,或是年轻夫妇跟一些孩子。
路途遥远老人担心挺不过去拖累他人,所以都不打算走了,他们把儿孙都赶跑。
这时候很多人都是两三个儿子,留下一个负责照顾老人后其他人都跟着出海去了。
卫华给这些愿意跟着自己出海的人,如果他们有老人就都留了100斤粮食给他们。帮助他们度过这次灾荒。
卫华带来的粮食也差不多见底了,还剩一点留着众人在路上吃。
卫华带走那么多百姓,大明肯定要追究的,然后卫华再送了600两白银给大明水师,让他们假装开几炮就是了,以用来应付朝廷的追查。
有钱拿还不用打,关键是对面实力强大,火炮众多,大明水师也不想打,既然别人主动示好,还送了不少礼物,他们还是很愿意配合的。
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现在有人把这些流民带走了也好。减轻了官府的压力,还能省下一批赈灾钱粮收入囊中,他们也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只要不弄出太大的动静惊动朝廷就可以,他们甚至巴不得卫华多带些人走呢!这样他们吃的更多!
船队开始前往东番岛,大明水师在远处也装模作样的时不时来几发炮弹。
卫华这边一炮过去,炮弹直接飞过了他们的船队,在后方炸起一片水花。
一众明军水师官兵后背发凉,还好不是真跟别人打,不然多少人都不够送的,看看别人这火炮,比佛郎机人的强多了。
几十艘大船排成长队航行在海上,船上一排排的炮口,让沿途的大小海盗团伙望船兴叹!
卫华也在船上接见熊廷弼。此时他才30来岁,前年刚中的进士,做官没两年,还没什么成绩,现在只是一名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官吏。
面对卫华这种指挥几千上万人的大军阀,他还是有些放不开。
而且卫华看上去也就18岁左右,在大明这边能够统领上万人的都是封疆大吏了。因此对于卫华,他是不敢有丝毫的轻视之心。
船长室内,三个艾丽莎拿着沙漠之鹰站在卫华身后。
方形会议桌,熊廷弼坐在卫华对面。
看着这位晚明能臣,卫华也是很满意,他虽是文人却是位八尺高的壮汉,孔武有力,浑身都是力量的感觉,颇有气场。
卫华问道:“你就是万历二十六年中进士的熊廷弼?是湖广江夏人吗?”
避免有同名同姓卫华还是先确认一下。
“本官正是熊廷弼,万历二十六年中的进士,老家确实是在湖广江夏。”
“将军认识我?”熊廷弼疑惑道。
“算不上认识,本帅听闻熊大人能力超群,文武双全,爱民如子。
是天下少有的大才,本帅便想与熊大人结识一下。没有经过熊大人的同意就把你请到船上,还望熊大人莫要见怪!”
熊廷弼看到此人是因为欣赏自己,才强行请到船上的心里不由松了口气!他在船上也是好吃好喝的,船上的士卒并没有为难他,所以对于卫华的话他也信了大半。
“将军言重了,本官也只是大明朝廷的一名小吏,也刚为官两年半,还没什么成绩,不敢当不敢当!”熊廷弼谦虚道。
“哈哈,熊大人的能力,本帅还是很看好的,只是你没有足够的舞台施展才华。”
“本帅倒是可以给你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就是不知道熊大人愿不愿意做了!”
虽然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也会得到大明朝廷的重用,过几年后就会得到汪应蛟的举荐。但是这些现在他都不知道,卫华也不可能会说出来。
现在他只是一名比九品芝麻官还小的小官吏,能不能得到朝廷的重用都是个未知数。现在卫华让他管理几万人,相信他很难拒绝。
“将军能详细道来吗?”熊廷弼有些期待的说。
心想,难道眼前的人是朝中的大族子弟?如果能得到他们的支持,自己确实可以全力施展自己的才华。
“先不急,在此之前本帅要问熊大人几个问题!”卫华道。
熊廷弼心想,难道是考验我?不过这也很正常,如果没有真本事别人为啥要支持你。
“将军请说。”
“熊大人,你努力学习参加科举,考取功名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施展所学才华,守境安民,造福一方百姓。还是为了加官晋爵,做那人上人?”
熊廷弼没有丝毫犹豫道:“参加科举考取功名自然是为了能够施展所学才能,造福百姓,守境安民,以报效朝廷。”
“很好,熊大人如果有十万百姓需要你去拯救,朝廷又命你快速撤军保存实力。你能力有限,如果救下这十万百姓,那你的军队就会损失惨重,元气大伤。而你就要被打入牢狱,性命不保。”
“如果你一走了之,这十万百姓就会死在敌军的屠刀之下,熊大人,你该怎么做呢?”卫华笑眯眯地道。
熊廷弼沉思。
这可给他出了个难题了,如果听从朝廷的命令一走了之,导致十万百姓惨死,虽然他的官位是保住了,但他也会背上骂名,不再是爱民如子的好官。
如果他抗旨不撤军跟敌人死拼,百姓就能保住,但是他又会背上抗旨不尊的骂名,还被打入牢狱。
答案也很简单就是要他在百姓跟朝廷之间做出选择。也考验他的忠诚度在特殊情况下是否愿意听从调令。
沉思良久,熊廷弼内心也有了答案。
“回将军,食君之禄,替君分忧,本来是每一位做臣子都应该做的。但是百姓同样也重要,我熊廷弼一人换回十万百姓也值了。”
“所以我选择抗旨,救下这十万百姓后,我再任由朝廷处罚!”说完熊廷弼仿佛认命了似的。
毕竟没有谁会要一个不听调令的手下,即使他并没有背主的意思。但是呢,他的初衷是为了造福百姓才去考取功名的,为了保住位置而对百姓不管不顾他又做不到。
加上他性子又耿直,不肖用这种花言巧语去讨好别人。
现实他确实是这样做的,掩护百姓撤退后,他才交出兵权,坐着囚车把他押到京师听从朝廷的发落。
找魏忠贤保命,又没有那么多钱。这就惹的阉党不开心了。最终被杀了,还被传首九边,头颅送到九个边关想着震慑边关将士,结果没有起到震慑作用,还让大明边军无比寒心。
“熊廷弼,本帅没有看错你!看来我们是志同道合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