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仙侠小说 > 我和媳妇都重生了,带你们起飞 > 第83章 诸事皆顺

第83章 诸事皆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时间过得飞快,两场雪过后,转瞬间1985年已经仅剩下20多天了。

    天行健集团此时唯一有进项的一帆东来商贸,结束了钱金贵事件后,生意更加红火了。

    实行了主动走出去推销的战略,效果非常明显,新增订单无数。李明伟等二十人忙不过来了,老白从培训营紧急补充了二十人,培训了一天时间,就在老员工带领走向了推销的第一线。

    着装统一的一帆东来销售队伍,带着各种样品,不仅出现在沈城,也出现在省内各个地级市。滨海市、邻省的春城、最北的哈城也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一帆东来销售的的整个环节运作非常流畅,李明伟这边收到样品,迅速推销。获得相应的订单后,马上根据市场反馈,打电话通知康明等人,康明那边最快速度进货、发货。

    由于是看样品下订单,再根据情况进货,几乎没有商品积压。又都是一手钱一手货的交易,现金回流很快。一帆东来账户上原来的一百万资金迅速增长。

    在三巨头的碰面会上,老白兴奋地通报,初步估算,一帆东来每天的纯利润至少三万以上,发展势头很好。

    食为天火锅城的装修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五谷丰登快餐城的装修已经接近尾声,正在进行一些细节的处理和设备的安装调试。

    火锅城的具体经营的相关流程以及餐饮配方,陆帆已经提供给了刘爱农和相关的人员。流程以及配方,基本上搬着了后世的海底捞,但由于目前市场上配套的产品不全,比如蔬菜和海鲜等品种就缺欠。陆帆稍微做了改进,相关人员正在研究消化中。

    快餐城的厨师已经按照陆帆提供的思路,完成了粥品和面条系列试做实验,这个没有什么难度,试吃的人赞不绝口。

    面条系列中,陆帆重点关注的加州牛肉面,几番改进后,口味也几乎和后世一模一样。因为试做这面条的师傅姓康,陆帆当场拍板,这款牛肉面命名康师傅牛肉面。

    命名时,他心里窃笑,先下手为强,上一世康师傅牛肉面这个名字红火了好久,虽然那是方便面,但把名字借过来应该不会错。

    “大团圆”改进的次数最多,最后,挑剔的徐静雅和朱艳秋都伸出大拇指时,才算定型。每一个参加试吃的人都相信,这新创的“大团圆”一经推出一定会大火。

    沈梦楠心细,大团圆、薯条、炸鸡腿等食品不但多次提出改进意见,还进行了保温时间实验,提出了改进外包装的增加保温时间的建议。

    快餐城和火锅城的人员的岗前培训,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徐静雅从宾馆和招待所请来了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在正常训练外,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每天四个小时的培训。

    快餐城的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开业的时间定在了12月18日。火锅城的筹备还需一些细致的工作,开业时间定12月28日。

    在开业宣传上,陆帆定下了基调,要大张旗鼓,要广而告之。

    除了每天穿着整齐气势如虹的培训队伍定时举旗巡游,还在附近的商业场所和居民区发了传单。这两种宣传在后世再普通不过了,可此时却,效果很好。五谷丰登和食为天附近的商家和住户,几乎人人知道这两家即将开业的饭店。

    行政部进行了细致的筹备,大到舞台搭建小到音响管理都做了备案。还花了价钱联系了几个工厂的宣传队,准备在开业典礼上演出。

    服装厂的事还没有没有眉目, 联系给培训学员做服装时,通过滕顺等人了解到,这个原来以生产劳保用品为主的服装厂,这两年订单大幅减少。厂子里很不景气,工人都发不出工资了。本来陆帆打算收购给公司做服装的曙光服装厂,这样省下不少环节。

    陆帆让人摸了底,曙光服装厂的情况朝不保夕,不但发不出工资,还欠了几十万的原材料款。可从上到下,不管是服装厂的干部、工人,还是主管服装厂的相关部门都没有破产的意识,更别说被收购了。

    陆帆仔细回想了一下,上一世全国第一家破产的国营企业是沈城的防爆器械厂没有错,破产的时间也就是这两年,可具体时间记不清了。调查一下,现在这家厂子还在,说明时间还没有到。

    本想借着防爆器材厂破产的影响,收购曙光服装厂,可看来现在的时机还不成熟。陆帆没有着急,打算另寻它途。

    家具厂选址的事情,丛晓曼等人和松山市的相关部门进行了初步接触,松山市很有诚意,给出了一些招商的优惠条件。希望十二月中旬前能签订投资协议。

    丛晓曼是沈梦楠新聘任的秘书,人很精明干练。她一再表明了投资建厂的意图,又借口公司领导忙,一拖再拖,没有让沈梦楠最终出场。她看出来松山市领导年底前急于要政绩的心理,想为公司多获得一些优惠。

    从快餐城回公司的车上,沈梦楠和陆帆说起了此事。司机陈福不是外人,谈事不用背着他。

    “梦楠姐,松山建厂的事不用再拖了,夜长梦多。正好快餐城开

    业前还有几天时间,去做最后的谈判吧,年前正是签约的好时机。”

    陆帆提醒道。

    “好的,也到火候了,你将来真要在那荒山野岭上建个集散中心?”

    沈梦楠从车靠背上抬起头,眼睛盯着陆帆。

    “嗯,为咱俩的家乡做贡献,让那片土地上的人多点谋生的手段。不过,我说过那是两年后的事情了。谈判的时候除了先期投资的200万元不能追加外,其他的尽管画大饼。”

    三巨头前几天沟通时,陆帆提出了两年后,要以家具厂为依托,在周围一万多亩的相对平整的荒丘上,建立一个家具、木材、土特产品、农副产品、中药材等交易中心。而且要再建几个厂子,对土特产等进行深加工。远期可以投资一亿元。

    “可是,咱们两年后真的能拿出一亿元以上的资金?我不像丛晓曼,她是天生的谈判高手,谈判时说谎眼睛都不眨,我说谎心虚,话就不硬气。”

    沈梦楠知道一帆东来商贸很赚钱,发展势头也很好,将来的食为天餐饮效益也一定好,可一亿元的资金还是太遥远,她相信陆帆,但实在搞不清陆帆哪来的自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