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军师 > 第99章 秉烛而谈

第99章 秉烛而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皇甫嵩的忧虑,正是郭嘉这几天反复琢磨的问题。

    “并州的局势,要想扭转,必须多管齐下,而且需要更多时间!”奉孝的目光在烛光下闪烁,影子被拉得冗长。

    “这么说,奉孝已有对策?”皇甫嵩如同溺水之人抓住救命稻草,急切地问道。

    “要专心对付张宝,首先要做好两件事!”

    “哪两件?”

    “一是安抚南匈奴的骑兵,防止他们趁机偷袭我军后方;二是稳住山匪,让他们待在山里,先断掉张宝的两只臂膀,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一战之机!”奉孝的眼神坚定,脑筋飞速运转。

    “南匈奴自从与北匈奴分裂后,早已归顺我朝,朝廷允许他们常驻河套地区养马放牧。”

    “可是这些狼崽子喂不熟,一旦边境有乱,便趁机劫掠,实在可恶!”皇甫嵩气愤地拍了拍桌子。

    为了大局稳定,朝廷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朝廷不愿与南匈奴大动干戈,让他们驻扎河套,也是为了建立一个隔离区,以防北匈奴的威胁。

    朝廷希望他们自相残杀,而不是让汉庭直接面对更为强大的北匈奴。

    眼下黄巾之乱遍布天下,南匈奴趁机作乱,朝廷也无暇顾及,张宝因此能勾结他们,偷袭上党郡城。

    “大局为重,将军可向朝廷请旨,封赏匈奴王,与他们再次结盟,商定此后互不侵犯,先解决这个后患!”奉孝思索片刻,认为若暂时无力剿灭,只能采取和平手段。

    张宝能给的,朝廷许以两倍、五倍,甚至十倍。

    有利益在前,外邦之人哪有不动心的道理。

    “可行,这个我马上去办,那么,太行山上的土匪怎么办?”皇甫嵩点点头,脸上闪过一丝喜悦,但很快又阴沉下来。

    他想到另一个棘手的问题。

    太行山连绵千里,大小匪窝如星罗棋布,数百余寨,想要彻底解决他们,靠朝廷的安抚政策,实在是杯水车薪。

    皇甫嵩眉头紧锁,忧虑的目光投向坐在胡椅上的少年。

    那张稚嫩的脸庞上,却仿佛蕴藏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让人不禁心生希望。

    “山匪缺少马匹,下山的都是步兵,武器也简陋,我们应该趁着上党郡的地利,最近多购马匹,增强羽林骑,扩充队伍!”奉孝神情坚定,目光如炬。

    “将骑兵扩充至五千人,以八百人为一营,沿太行山左翼分布,前哨派出散骑,只要山匪下山,第一时间侦察,集中优势兵力,迅速突破,让他们无法形成合力!”他的声音铿锵有力,仿佛每个字都带着雷霆之势。

    “况且,攻打阳曲时,骑兵用处不大,不如让他们作为机动部队,防御山匪袭扰我们的粮道!”少年奉孝谈到用兵之策,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这些对策,早在数年前,他就和戏志才深入探讨过。

    而这几月随军亲历,让郭嘉对战场环境和实际情况更加熟悉。

    “嗯,若是招不到兵马,我可以暂调董卓的西凉骑兵南下,并让广宗派相应新兵加强雁门郡防御,同时我们的兵力也会大大增强!”皇甫嵩一拍大腿,计上心头,宛如被人点中任督二脉,全身精力充沛。

    “还有一事,将军可以速办!”奉孝又提议道。

    “何事,但讲无妨!”只要能办到,皇甫嵩没有不依允的。

    “请将军向朝廷请旨,收殓张角、张梁兄弟二人尸骨,送回钜鹿,好生安葬,并赦免那些投降的黄巾兵士,让他们安心回家务农!”

    “你是说,大军所到之处,攻心为上,让张宝认识到朝廷的仁义,同时让他的士兵看到希望?”皇甫嵩细细琢磨少年的意图。

    “民以食为天,只要让他们看到天下安定的希望,有饭吃,不会饿死,谁愿意为张宝卖命枉死!”奉孝的语气中透着一股坚定。

    早前朝廷已经恩准免除冀州百姓一年赋税,这个消息只怕早就传遍并州。

    若再加上不追究过往的政策,估计大部分的教徒都想着回家过平常百姓的生活。

    毕竟,随着时间推移,黄巾军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

    “妙,真是太妙了!”皇甫嵩心中暗暗赞叹,这样的战略决策,恐怕那些养尊处优的大臣们都想不出来,没想到一个年轻少年竟能谋划得如此周全。

    他再次不由自主地心生敬佩。

    “将军,你是不是还有事瞒着我?”少年突然反客为主,锐利的目光直视皇甫嵩,仿佛要洞穿他的心思。

    “什,什么?”皇甫嵩感觉自己的弱点被对方紧紧抓住,无法动弹,堂堂左中郎将竟然一时语塞。

    少年的目光如同利剑锁喉,稍有不慎,之前建立的信任就会坠入深渊。

    “这,有些事情嘛,是朝廷机密,我,我也不好”皇甫嵩长叹一声,显得犹豫不决。

    “左中郎将,即便你不说,我也能猜到几分,我想提醒的是,此次攻打张宝,您应该充分利用朝廷的优势,这样或许事半功倍!”奉孝并不是想打听什么秘密,只是好心提醒。

    “哦,哦,那是那是!”两人虽然在打哑谜,但彼此心照不宣。

    皇甫嵩不禁惊出一身冷汗,这个年轻人竟然连这种隐秘都了如指掌,真是神人也。

    “今日已晚,将军,您还是早些休息吧?”见气氛变得有些尴尬,奉孝也不愿再继续这个话题。

    “也是,奉孝,多谢你的指点,你的建议我一定会一一落实!”皇甫嵩站起身来,郑重地朝奉孝行礼,满脸感激。

    两人并肩走出厅堂,皇甫嵩亲自将郭嘉送至院门口。

    府内的仆人们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这个少年究竟是什么身份,竟能让朝廷的左中郎将与他彻夜长谈,临走时还要亲自送到门口。

    这几日,他们从没见过如此场面,心中不禁对郭嘉多了几分敬畏和好奇。

    走在清冷的大街上,郭嘉望着四周稀疏的灯光,心中思绪万千。

    皇甫嵩的疑问,也正是他心头的困惑。

    自己无官无职,究竟凭什么要待在这里?他随大军来到河北,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叔父戏志才。

    然而,几个月过去了,连一丝线索都没有找到。

    难道要一直等到汉军收复并州,凯旋归朝的那一天吗?郭嘉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无力感。

    他突然有了一个念头,或许可以写封信给留在颖川的荀或,询问他们是否得知叔父的下落。

    这一想法像是一道闪电,瞬间点亮了他心中的迷茫。

    郭嘉停下脚步,抬头望向夜空,深吸一口气,仿佛在为即将采取的行动积蓄力量。

    或许,写信给荀或,才是他目前唯一的希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