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白丝袜
在大炎帝国,将士出征时,一直以来都存在这样一个习俗,皇城下天子点兵、文武百官与京城百姓们送别那些即将出征的将士们。
然而,这种送别更多地只是一种仪式感罢了。
实际上,将士们的家人们往往会选择在京城外十里处的小亭子旁送行。
此刻,常胜侯府的一家人正守候在这个十里小亭附近。
苏萍和宣华夫人一同坐在马车上休息,而赵子立则在马车四周跑来跑去,时而蹦跶,时而跳跃,显得异常兴奋。另一边,赵素素紧紧挽住姐姐赵晚晴的胳膊,焦急地凝视着远方,期待着出征队伍的到来。
童铁心和林满月站在稍远一些的山坡上。
林满月早已整理好行囊,准备送别赵寻之后,就踏上前往山海剑宗学剑的征程。
两人默默地注视着远方,城门已开,赵沧海与赵寻的出征队伍已经走了出来,看着威风凛凛的军队,童铁心突然想起一件事,随即打破了沉默:
“有件事情,也许你会感兴趣。”
“哦?何事?”林满月好奇地问道。
童铁心继续说道:
“就在数月之前,正当我筹备围剿那帮土匪的时候,你曾经恳请过我,让我别对清风山采取行动。那时,我内心确实产生了一些疑问,所以特意派遣手下之人私下展开调查。直到昨日,方才接到消息,没想到那座清风山,根本不是人们口中所传的土匪巢穴,而是一支实打实的军队啊!”
“军队!?”林满月不禁失声惊呼。
“没错,尽管他们居住在土匪窝内,还故意将匪气营造得淋漓尽致,但他们依然坚持日常军事训练,其作风和习性完全与军人无异。不过,我倒是挺好奇到底是何方神圣在这深山里养了这么多士兵,也许满月姑娘能够为我解惑?”
童铁心紧紧盯着林满月那充满英气的眼眸,似乎想要从中探寻出一些端倪。
林满月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最终还是轻轻摇了摇头:
“我并不清楚其中缘由,但我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并非恶人。”
童铁心转过头去,语气异常平静地说道:
“既然如此,那这事我就当作从未听闻,也绝不会向其他人提及半句。”
林满月轻声应道:“嗯”随后,她的目光转向前方,望着越来越近的队伍:
“我们过去吧,他们已经来了。”
另一边,赵晚晴正紧紧地抱着身披盔甲的赵寻,脸上满是不舍之情:
“小弟啊,此次出征,千万要小心谨慎啊!”
赵素素走上前来,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嘟囔着说:
“前些日子你还一个劲地劝兄长上战场呢,现在倒好,又开始舍不得了。”
赵晚晴并未理会妹妹的冷言冷语,依旧紧紧搂着赵寻,轻声说道:
“小弟,大姐和大姐夫过不了几日便会返回宁州了。等到年底之前,如果你这边一切顺利的话,我们就一同回京……”
赵晚晴紧紧地搂着赵寻,喋喋不休地嘱咐了好长时间,眼中满是忧虑和不舍。
她仔细地叮嘱着赵寻自己所了解的各种事情,从生活琐事到草原天气赵寻默默地听着,不时地点头回应,他明白姐姐的担心和关心,心中也是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终于,赵晚晴说累了,这才轮到赵素素说话。这位少女虽然满心不舍,但更多的还是对兄长的担忧。
她拉着赵寻的手,反复叮嘱着要注意安全,要时常想念妹妹素素会每天都担心兄长,为兄长祈福的等等。
赵寻则微笑着安慰妹妹,承诺一定会平安归来,并告诉她自己会一直想念素素。
接着,苏萍、宣华、童铁心、林满月等人也纷纷走上前来,与赵沧海、赵寻二人道别。
他们有的是赵寻的长辈,有的是他的同伴,但无一例外,都对赵寻充满了关切和祝福。每个人都叮嘱了一番,有的提醒他注意身体,有的鼓励他奋勇杀敌,有的则告诫他不要忘记初心。
就这样,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小半个时辰。
最后,大部队在一片喧闹声中再次出发。
这些年轻的将士们,背负着亲人们的期望和嘱托,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坚定和勇气,心中怀揣着对草原的憧憬和胜利的信念。
在父母、兄弟姐妹等亲人的千叮万嘱下,他们义无反顾地向北而去,决心为大炎百姓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只见大炎帝都外——在广袤无垠的京师平原之上,黑压压一片的将士们身骑雄健威武的战马,如钢铁洪流一般向北而去。
马蹄有力地踏在地面上,溅起阵阵尘土。
将士们挺直如松的脊梁,一手紧紧攥着缰绳,一手坚定地高举军旗,那军旗在猎猎狂风中烈烈作响,旗面上的图案鲜艳而夺目。
阳光如金缕般映照在他们泛着寒光的铠甲之上,闪耀着冷峻且坚毅的光芒。
而在他们身后,家人们的目光紧紧相随,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
那些妇人们紧咬着略显苍白的嘴唇,强忍着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她们的手不自觉地绞着衣角,脸上写满了眷恋与不舍;
老人们则眉头深锁,那饱经沧桑的面庞上,眼神中既流露出对儿郎深深的关切,又有着一份难以掩饰的骄傲;
孩子们则一脸懵懂地仰头看着自己的父亲或兄长,他们或许还不明白这一去意味着什么,但却能清晰地感受到周围弥漫着的离别的悲伤氛围。
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小嘴微微张开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眷恋和迷茫
整个场面庄严肃穆,令人不禁为之动容。
多年以后,曾经出征过无数次的赵寻,依然清晰地记得他第一次出征时的这一幕
此时此刻,赵沧海感受到了来自后方的千百道目光。
他深知,这些目光中蕴含着无尽的期待和信任。
他毫不犹豫地大喝一声:
&34;疾!&34;
这声怒吼如同惊雷般响彻云霄。
刹那间,众将士纷纷挥动手中的马鞭,用力抽打身下的战马。
战马奔腾如雷,发出震耳欲聋的嘶鸣,它们的铁蹄踏破大地,掀起阵阵烟尘。
这烟尘滚滚翻涌,宛如一条巨龙腾空而起,似乎要冲破天际一般。
众将士们风驰电掣般朝北疾驰而去,他们的身影渐行渐远,消失在茫茫天地之间
赵寻北行之后,林满月也踏上了南下山海剑宗学剑的道路。
时光荏苒,数日匆匆而过,童铁心和赵晚晴也一同返回了宁州。
常胜侯府一下子少了这么多人,赵素素再次陷入了无聊的状态……然而今天,京城里却发生了一件令人咋舌的奇事。
刑部侍郎家的公子曹应南竟然入宫了……这位公子成为了王朝历史上首位正三品在职权臣的儿子,选择去做太监。
此刻,身在皇城之中的曹应南,脑海中不断回响着父亲的那番话,脸色阴沉得可怕。
“你既然已经失去了做男人的资格,那就必须要成为大炎最为尊崇的残废之人,这是你唯一能够翻身的机会了。”
他迈着细碎的步子,弯着腰,缓缓地走进了位于最东边的宫殿——太子东宫。
江湖传闻有四大圣地,东龙宫、西烛峰、南剑宗、北琅城。
其中东龙宫位于南海龙凤岛之上,南剑宗分为山海两派,都在大炎南州境内,北琅城地处北周却不受北周朝廷管控。
而位于中原最远的,当属西烛峰。
西烛峰位于西域最西面的烛山,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若是世人所猜有误,青云学院的院长南先生并没有踏入传奇地仙境界的话,那么西烛峰的峰主,便是世间唯一的传奇地仙境了。
此时,西烛峰下,绿雾环绕,如同一层神秘的面纱,笼罩着这座山峰。
一行人慢慢露出了踪迹,当先一人坐在一把木椅之上,正是双腿残疾的虞文山。
他的身后紧跟着四位家将,虞雄、虞心、虞壮、虞志,以及十几位家仆。
“汝南虞氏,虞文山,前来拜见毒前辈,请前辈为晚辈家将治疗断指!”
话音未落,一个大约二十五六岁的青年,缓缓自绿雾中走了出来。他的穿着十分奇特,那身衣裳将他的全身都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个脑袋。那个头大得惊人,仿佛有两个虞心儿的脑袋那么大。
虞文山看着这个大头,想起家中长辈之前说过的话,心中顿时明了,这就是大陆目前的最高修行者——毒大头。
他万万没有想到,见到这位传奇地仙境的修行者竟然如此顺利。
虞文山刚要开口说话,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嘴巴像是被什么东西封住了一样,怎么也张不开。
那个头很大的青年嗅了嗅鼻子,走到了虞雄的身边,拿起了他断指的手,开口道:
“手指头,咋整掰儿的?”
虞雄闻言,略作思索,然后将那天发生之事娓娓道来。
那个大头青年听后,脸上露出兴奋之色,一边伸出手比划着大小,一边说道:
“是不是这么大个小黑葫芦儿,你刚要碰到,真气就爆炸了?”
虞雄点了点头,应道:“是的,前辈。”
大头青年见状,喜不自禁地感叹道:
“哎呀妈呀,可算让哥找着了。”
说罢,他看向虞雄,接着道:
“你上里面去吧,里面找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白丝袜的姑娘,她们会给你手指头做手术,做完就能给你接上了,去吧,去吧,哥还有事儿哈,先走了。”
话音未落,大头青年的身影便如鬼魅般凭空消失不见,只留下虞家众人面面相觑,一脸茫然。
尤其是听到那句“白丝袜”,他们更是摸不着头脑。
这“丝袜”究竟是何物?
北境,临杨城。
这座城市位于宁州的北部边境,是距离荒原最近的边关要隘。
由于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所以这里一直以来都是北境统帅的驻地所在。
赵寻来到北境已经有三四天了,这段时间里,他通过各种途径对北境边军进行了深入了解。
北境边军总共有二十三万,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他们的骑兵部队。
与其他边军不同,北境边军中的骑兵数量远远超过了步兵,达到了惊人的十五万之众,而步兵则只有八万左右。
这次出征金荒,北境边军从三万的银狼战骑军中挑选出了一万名精锐。
银狼战骑军,又被称为北境或宁州狼骑,以其勇猛无畏和出色的战斗能力而闻名于世。
尽管三万狼骑都拥有相同的番号,但实际上它们分别由三位不同的卫将来统领指挥。
三个卫将分别叫:锋狼、烈狼、苍狼。
锋狼为枪骑、烈狼为弓骑、苍狼为刀骑。
每个卫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战术风格和领导方式,这使得银狼战骑军成为了一支极具多样性和战斗力的军队。
【大炎军制:十人为一伍,设伍长一名。
九伍为一队,设队正一员,副队正两员,卫兵七员(共一百人)。
三队为一旗,设都尉一员,副都尉两员,卫兵三十(共三百三十三人)。
六旗为一营,设校尉一员,副校尉两员,参军一员(共两千人)。
五营成一卫、设卫将一员。副将军两员、参军一员(共万人)。】
卫将军通常来说官阶都在四品或正五品左右,而这次出征金荒的卫将军,则是被称为“锋狼”的赵信,他来自营州的赵氏家族。
论辈分,赵信应该称呼赵寻为小堂叔,但实际上他比赵寻年长了整整二十岁。
赵信不仅是一名得道境的修行者,而且他的道非常纯粹——“长枪”。
至于这次出征的卫将‘参军’,赵寻也曾见过,正是之前在信守县时待在林满月身旁的陆修文。
此刻,赵寻正站在城头上,思考着赵信的名字和他的道,然后半开玩笑地对赵信道:
“锋狼将军,我能不能帮你的道取个新名字?”
赵信一脸疑惑地看向赵寻,问道:
“小叔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来听听。”
赵寻笑了笑,回答道:“枪出如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