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仙侠小说 > 异国猎宝档案 > 第1243章 李承开炮

第1243章 李承开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资本天然有派系。

    早些年在香江,英资就分为怡和和汇丰两大派系,彼此争斗不休。八十年代回归定论,怡和撤走,汇丰做大,华资崛起。九七之后,英资全面萎缩,华资的派系划分,越来越明显,最主流的为潮汕团体,长三角地区的江浙沪团体,以及越来越兴旺的江门及顺德团体。

    汪慧中汪家源自皖省,可谓“四不靠”,看似谁也没得罪,实则谁也不待见。

    听到爱德华兹的话,他的眼睛摸着下巴,也许这还真是一次不错的机会,只是,竞争对手貌似很强啊!华裔首富的儿子,啧啧,也不知江门的那帮人像不像威尔斯讲述中那么给力?

    作为多年的好友,爱德华兹看出帕特里克动心了,笑眯眯递给他一杯咖啡,耸耸肩说道,“我给你的建议是,今明两天去拜访南丰的陈纱王,还有唐鹤千等纱帮老人,可能对于你有帮助。”

    爱德华兹虽然是爱尔兰人,可他对香江华资诸多派系深有研究。

    他提到的两人,一位是南丰集团的陈挺骅,宁波人,一位是南海纱厂的唐鹤千,无锡人。这两位都是香江地区江浙沪资本的中坚力量。

    长三角地区财团,在六七十年代,曾经占据香江纺织业的七成以上出口市场,著名企业有南海纱厂、丽新纱厂、南丰纺织等等,因而又有“纱帮”的称呼。虽然纱帮资本在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有所衰退,但是他们抱团很紧,又和国内关系密切,实力不容小觑。

    如果江门资本和潮汕资本对立,那么“纱帮”极有可能成为这次会长博弈的胜负手!

    爱德华兹的建议,得到汪慧中的认可,两人凑在一起商议着如何从这场博弈中拿到最大的利益。

    ………

    将淘气小贝克送回家交给保姆后,李承转身回公司。

    王明喜送来一份发言稿——作为瀚唐半导体产业园的老板,李承受邀在明晚的聚会上发言,介绍他对香江科技产业转型的看法。

    李承翻看一遍后,眉头微微皱起。

    现任秘书王明喜,并非瀚唐体系的人,原本是饶老在香江中大办公室的特

    别助理。可是在去年,饶老彻底辞去中大、浸信会大学的教学授课工作,只保留港大一间办公室,又恰逢李承缺秘书,便将他招揽到身边担纲行政助理。

    王明喜的文字能力当然没问题,只是行文上显得文绉绉。李承的本意是让他准备一份有力度、深深刺激一下到场嘉宾的有关香江制造业空洞化的文稿,结果他写出的内容,言辞过于敦厚。

    算了,还是自己来吧。

    该怎样刺激这帮老爷们呢?李承手中转动着圆珠笔沉思许久。

    ………

    7月5日晚,白加道十五号政务司官邸大厅。

    一位位衣冠楚楚的嘉宾,端着酒杯,成群,或轻笑或严肃或皱眉或震惊或低语,目光都锁定在演讲台上的那位年轻人。

    “……香江是有制造业基因的。我收集来的数据表明,从1950年到1970年的二十年中,香江gdp的年度复合增长105&37;,总出口额的年度复合增长77&37;,而本港制造的各种产品,出口额的年度复合增长高达151&37;,这些无不表明,香江的制造业在蓬勃发展……”

    “让我们铭记一个时间和一组数据。”

    “那就是1970年!在这一年中,香江的工业占本地生产总值373&37;,其中制造业占比309&37;;出口额里,本港制造产品占比从1950年的10&37;增加到696&37;。”

    “可以这么说,”台上的年轻人看看下面的嘉宾,摊摊手笑道,“香江,只用二十年,就变成了一个很有竞争力的轻工业城市!”

    “但是!”他的面孔变得严肃起来。

    “遗憾的是,这是香江制造业及工业体系,最后的历史高点!”

    “此后,一路下滑!三十年后的今天,工业占本地生产总值813&37;,其中制造业占比94&37;,本港制造产品占比仅为1611&37;。”

    “香江的工业化之路,越走越窄!”

    台上年轻人所列举的数字,无疑是非常震撼。坐在台

    下的董特撑着下巴,没想到李承今天的发言,放了这么一炮!

    陈方司长以及政务司、财政司等诸多要员,眼神闪烁。

    他们不知道吗?

    肯定比李承还要清楚,只是,知道又能怎样?

    资本的趋利性,不是他们所能改变的!香江政府从回归的一开始就注定是个“小政府”,受港岛各方资本钳制太多,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悲剧”!

    今天这位年轻人捅破之后,但愿能引起部分人的反思。

    更惊讶于李承发言的,是今天请来的那些资本大鳄和贤达们!

    这家伙虽然没有点名戳破香江制造业为什么空心化,可

    是在场的哪一位不是精明透顶?

    这不是典型的指桑骂槐,说大家急功近利吗?

    所以,现场有不少人,面露“嗤笑”——让你上去讲两句,你还真的把自己当成董特?

    咸吃萝卜淡操心!

    还有些人将目光转向与四叔和彤叔,这两位可以算得上与李承共同进退的,今天李承的话何尝不是将他们俩也网罗进去?

    四叔笑吟吟地看着台上,其实也有些惊讶。

    在此之前,李承并没有和他提及过这次发言,不过,他大抵能猜到李承的想法——当一个人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更偏向于追求社会责任以及“领袖影响”。

    他正在朝这方向努力。

    只听台上李承继续说道,“香江的工业之火,始终未曾熄灭,我认为要感谢这三家。”

    “蒋震先生的震雄注塑集团,在国际注塑行业中端市场,仍在倔强的往上爬。”

    “汪松亮汪公创办的德昌电机,不以利小微薄而舍弃,多年来专注本行注重研发,让德昌电机成为国际电机行业第二梯队的主力,从而向世界彰显香江工业依旧还活着。”

    “还有一家是黄子欣梁棪华合作创办伟易达,虽然规模不算大,可毕竟在坚守香江的电子制造和游戏机市场,没有被欧美和东洋的产品全部吞噬。”

    “正因为他们完全不在意香江人忽视他们的存在,依旧在坚定而微弱的闪烁着,才能够为香江工业之火保留一丝希望。”

    “如果港

    府希望听到我的建议,那么我会说,请各位贤达,还有港岛市民,对这些生存不易的制造企业,投入更多一些的关注。”

    台下响起一片掌声,又见台上的年轻人笑笑压压手,“大家别急着鼓掌,今天受陈方司长邀请讲几句,那我就多讲几句,还没说完。”

    一阵哄堂大笑后,李承继续说道,“接下来我要说的内容,与香江制造业未来发展有着很大关系,但同时又是很多香江人‘引以为豪’一点,那就是‘积极、不干预政策’!”

    台下顿时鸦雀无声。

    “积极、不干预政策”是香江七八十年代,夏鼎基担任财务司和政务司主官时,明确规定的政府对市场的原则与态度。一直以来,这条政策是“香江自由港”的标榜与见证。

    而今天,台上这位年轻人,明显要对这条政策“开炮”!

    明天的媒体新闻版面,估计都会是这位的发言!

    四叔同时也替李承捏把汗,这小子,连开两炮,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好在李承接下来的话,又让他松口气,总算还有些商场智慧。

    “对于去年去世的夏鼎基爵士,我非常尊敬,也认同他当时提出的这一主张,在推动香江成为真正的国际贸易港、国际金融港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环境在变化,香江的区域功能也在发生变化,所以,相关的政策也应该有所调整。”

    “在六七八十年代,香江在东亚及东南亚的整个区位中,它是一座不折不扣的贸易港。而今天,随着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分流,全球贸易流通便利化,以及国内全面开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香江的贸易港定位,只会被越来越削弱。”

    “假如有一天,香江没了全球贸易港的优势地位,香江的经贸发展,动力在哪儿?”

    李承停顿片刻,目光在台下扫过,有些人在低语有些人在沉思。

    今天之所以说这些,他并没有指望这番话就能改变这些资本拥有者的看法,从而改变香江的资本结构和产业态势,这是不可能的。

    说这么多“场面话”,当

    然也希望有人有所触动,但他更主要的目的,还是“取其上而得其中”,将香江产业多元化、香江制造业必须实体化的舆论造起来,让那些地产商不敢觊觎数码园那片“旺地”,继而更顺利的推进“汪慧中担纲数码园会长”一事。

    你当他中间突然提出三家企业,真的只是为表扬?

    “所以,香江产业必须多元化,香江的制造业必须实体化,香江的工业必须实施宏观调控!”

    “在这一点上,可以放开眼看看我们的邻居,他们是最好的镜子!”

    “在人口数量和香港接近的新加坡政府,这些年一直在坚持实行和香江截然相反的‘积极、直接干预’由政策,80年代初推进转型,提出‘自动化、机械化、电脑化’生产,并‘建立起软件发展中心和电脑制造中心’。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新加坡的产业结构,要远远比香江更合理,更有竞争力!”

    “再看看近在咫尺的弯弯:八十年代初,政府制定“十年经济发展计划”,确定八个发展产业:能源、高科技工业、资讯、自动化、生物工程、电视技术、食品、医药,现如今,卓有成效!”

    “在远一点的韩城,同样是八十年代,政府主导‘半导体工业扶持/育成/

    振兴计划’,1982年,三星建立半导体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研发64k存储器,从此奋起追赶东洋。”

    “再回头审视我们自己,八十年代人均gdp最高的香江,没有商业界自发革新,更没有政府和政策宏观调控和积极干预,让绝佳的……从劳动密集型电子制造切入高附加值电子制造的机会,从香港身边晃晃悠悠走过去!”

    “所幸,今天有数码园计划,让我们补上这一课!”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迟做胜过不做!”

    “谢谢大家给我这个后辈,胡言乱语的机会!”

    李承话音未落,董特从位置上站起,高举双手带头鼓掌——这番话,毫无疑问是他想说但是却有碍于身份而不好明说的!

    一时间,满堂掌声!

    今晚过后,估计李承又要多个绰号——李大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