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章 港岛汪家
在香江住了三天,离开时的查尔顿三巨头,收获满满,同时也满腹心事。
阿莱克斯挠挠原本头发就不多的秃头,依旧一脸愁苦,“阿兰那边……还是我去说服吧。”
三天中,他们一直试图说服年轻老板放弃解雇阿兰·古比士力的想法——阿兰·古比士力从1991年接手查尔顿球队,为球队冲超成功,整整奉献九年,就这么被解职,说不过去啊!
可是,对方在这方面,似乎极为执拗,一步不肯退让。
这就让查尔顿三巨头坐蜡,都有些不知所措,回去怎么告诉阿兰?
罗伦斯搓搓脸,“要不这样……汤玛斯,你告诉阿兰,他来担任俱乐部技术总监,我去足球学校担任培训总监。这样……会不会好一些?”
这也算是个办法。
虽然依旧没能摆脱“冲超成功后解雇功勋教练”的大新闻,可是,毕竟球会技术总监,在行政级别上要高于主教练,多少还有些“酬功”的意味。
只是,罗伦斯的损失……新成立的足球学校的培训总监,自然不能和技术总监相提并论。
“罗伦斯,你……”汤玛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心底有些恼怒老板的不知所谓。
那位拉斐尔·贝尼特斯的资料,三人已经查到。
拉斐尔·贝尼特斯,一位不成功的足球运动员,曾经担任过皇马主教练博斯克的助手;五年前担任过西甲小球会巴利亚多利德队的主教练,因为成绩不好被解雇;此后又担任西乙球队奥萨苏纳的主教练,九场联赛只胜一场,再次被解雇;前年担任西乙球会埃斯特雷马杜拉球队主教练,侥幸以第二名成绩冲甲成功,可是,一年之后再度降级,他再度被解雇!
就这成绩,貌似还不如现在查尔顿的阿兰·古比士力。
这位年轻老板,不知怎么想的,怎么就看好他?还点名非他不可!
相比不问事的阿莱克斯和专管技术的罗伦斯,身为总经理的汤玛斯,头更大。
他不仅要面对古比士力,还要发愁怎么应付球迷和球员的问劼,怎么
应付媒体的质疑,另外,还要想办法邀请贝尼特斯的入主……
要不是看在这位年轻老板在球会方面的投入,还有诸多商业赞助,都还不错,球会今年有可能迈进一步,他都想辞职,一走了之!
………
代表李承送三人前往机场的何喜华回来后,对李承打了声招呼。
“都走了?”李承笑着对他招招手,示意坐着聊会。
“都走了,郭家明指导和林良总监也和他们一道。”何喜华在办公桌对面坐下,笑道,“老板注资他查尔顿球会,不仅出钱出人,连主教练都给安排妥当,是他们的福气。”
李承笑着摇摇头,“还要看他们自己,争不争气。”
郭家明是香江足球名宿,1985年世界杯预选分组赛击败二比一中国队,是中国队梦断墨西哥世界杯的那支香江足球队主教练。这次受李承之邀担任查尔顿竞技的技术分析员。
林良是瀚唐集团委派到查尔顿球会的财务总监。
这两人算是李承安插在球会中的自己人,一个负责技术,一个负责财务。
其实,李承都有心将查尔顿管理层全部推倒,只不过要考虑球队的稳定,最终只拿下主教练一职,如果今年球队的经营依旧不容乐观,明年一定会“改天换地”,动大手术。
两人聊了几句查尔顿球会的事情后,李承又说道,“下周我要去菲律宾,你回去重新梳理一下我的行程规划,有紧要工作,尽量往本周赶一赶,要么就往下下周推。”
“去菲律宾?一周时间?”
李承点点头,“整一周。我去的地方未必有网络,所以……可能不太方便处理公务,电话联系倒是没什么问题。”
“今天周二……行,我知道了,马上去调整。”何喜华起身出门,至始至终,他都没问李承出门干嘛,这就是李承喜欢用他做随行团负责人的原因。
李承下周去菲律宾,主要是去看看钟女和女儿艾米,另外,安德烈和老蒂姆带队来东南亚,李承要赶过去与他们会合,为的自然是太平洋战争中日
军掩埋的东南亚宝藏!
这次,李承给自己定的时间为一周。
纷纷扰扰,才是世界的真面目。
7月3日,港府陈方司长,忽然拟定于7月5日傍晚,在太平山顶白加道15号的政务司官邸,举行宴会,应邀宾朋,无不是香江名门望族及大企业主代表。
李承,也收到一份请柬。
翻来覆去看着这张白色请柬,只有左侧的一行字,隐约点明宴会主题“盼与香江诸位贤达名流,共商振港大计”。
李承的嘴角冒出一丝笑意,看来,董特与陈方司长的博弈中,占得上风,逼迫政务司改弦更张,数码产业园,要对私人资本开放股本。陈方女士是英属时期
的政务司司长,背后的支持方实力不弱,董特看似赢了,可实际主管权依旧被陈方司长掌控。
哪里都没有平静地儿啊。
李承笑着摇摇头,放下请柬,十指交叉,两根大拇指相互绕圈。
数码产业园会长一职,自己来担任肯定不合适,物议太重,非议太多,甚至四叔或者彤叔家人来担任都不合适,但最好能掌控在“自己人”手中……谁合适呢?
李承在脑海中,一遍遍的过着人选,一时间还真没有合适的。
正琢磨呢,手机铃声响起,是四叔的,估计也是为政务司请柬一事。
“四叔,是我。”
话筒中传来四叔的笑声,“收到请柬?”
“收到了,这不,一收到就找您老商量来着。”李承同样笑着答道。那天与董特聊完,他就找四叔、彤叔私下聊过这件事,因而这封邀请函的真实用意,叔侄都很清楚。
闻歌知雅意,四叔马上问道,“哦?你有什么想法吗?”
嘿嘿笑了两声之后,他在四叔面前没隐瞒,“四叔,我寻思着这次政务司放开股本,让私人资金介入的同时,只怕也会放开管理权和主导权。这样一来,负责数码产业园的这个人选,就很重要,他要是在产业结构布局上,与元朗半导体产业形成完美互补,对于香江整体的科技产业布局都是一件大好事!可如果与
我的产业园在结构上重合性太大,就会恶性竞争……我还真拿他没办法!”
数码产业和半导体产业确实有很大区别,但是,数码产业属于信息产业,半导体产业同样属于信息产业,两者的重合度依旧不低。
李承的意思很明显,联合几家资本,推出一个可控人选,担纲数码产业园的负责人,或者控制数码产业园的股东会。这件事不太容易操作,毕竟港府还掌握着大半投资额,肯定不愿意大权旁落。
电话那边的四叔沉默下来,他知道李承最担心什么。
数码产业园一旦股份化,其实最合适担纲负责人的有两位:
其一是李承,但是李承已经是半导体产业园的投资方,很显然不太适合再担任港府同类项目统筹人,很容易给人留下口实;
另一位人选则是盈科数码的理查德·李!
理查德李的公司属性很符合,他本人是香江的青年才俊,学历很高,很有才华,资本雄厚,因而,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他都会是合适人选!
可是,李承在电话中虽然没有明说,可那意思就是反对理查德·李担纲这个项目负责人!
两分钟过后,老爷子才开口:“你抽空去拜访德昌电机的汪家,和汪慧中多走动走动,剩下的工作……我找老郑商量后再说。”
喔噢喔噢!姜还是老的辣!
老爷子提名的这个竞争人选,很合适!
汪慧中汪家,在香江诸多豪门中并不出名,甚至有些“默默无闻”,可是,如果研究香江“工业史”——虽然很苍白但还是有的,汪家是绕不过去的。
汪慧中的父亲汪松亮,1959年在香江创建德昌电机,是香江罕有的“工业家”。
德昌电机的微型马达、电圈马达、液压马达、电池电机、摆线马达等专业领域,相当有实力,这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驱动子系统及驱动部件供应商之一。
1996年汪松亮去世,长子汪慧中继任,开始着力发展多媒体视听设备,拓展新科技领域。
汪慧中来担任数码产业园的负责
人,显然非常合适。
汪家非常低调,但自己还是能搭上关系的,汪慧中和自己一样,同属于港大捐赠人,校董会董事,彼此见过两次面。汪慧中虽然不可能被自己“操控”,但他很务实也很有眼光,只要坦白相告两虎相争的危害,汪慧中必定不会拒绝自己递过去的橄榄枝!
好人选!看似跟自己毫无关联,可实际上,这种“中立”人选,最合适“联盟”。
挂断四叔的电话后,李承很快从名片夹中翻出汪慧中的电话,想好说辞后,他再度拿起电话。
汪慧中并不在香江,而是在宝安沙井镇德昌电机总部主持议,正在讨论公司新产业的布局与拓张战略。接到电话时,他有些莫名其妙。
对于李承,汪慧中不陌生,华人首富,年轻才俊嘛,以前又见过两次,只是,两人不算深交,对方怎么突然想起约自己吃早茶?
对方的邀请,汪慧中很爽快答应下来,甚至有些“来的正是时候”的感觉。
事实上,他很看好对方投资的半导体产业园,德昌电机想要在多媒体设备领域发力,还真的缺不了对方产业园的技术支持。他甚至还有想法在对方的产业园中投一家配件工厂,原本,他更看好数码产业园,可是,谁让港府主导的数码产业园至今还没影子呢?
会议一结束,汪慧中简单收拾一下,带着司机和助手,匆匆回港。
回港途中
,心有疑虑的汪慧中,给他的高级幕僚爱德华兹去电话,询问最近两天香江是否有什么特别情况发生,并将李承约早茶的事情相告。
爱德华兹是孖士打律师行的高级合伙人,也是汪慧中的财务及法务顾问。他琢磨片刻,笑道,“政务司官邸,明晚召开港岛名流会,算是吗?”
“知道聚会主题吗?”
爱德华兹自我解嘲道,“我只是一个苦命的状师,哪儿知道?”
此时的汪慧中,还不知道港府政务司的宴请邀约,更不知道数码产业园计划即将发生巨变,但他隐约感觉,李承的邀请与这次的聚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