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六件重器
北之丸公园民宿村,有一间为李承预备的套房,他却从未住过。
今天晚上第一次派上用场——开会!
陶然、马崇峰、庞国兴、张博葵等几名自己人,聚在一起,研究一张写满钢笔日文的纸张,小声议论着。李承则独自坐在另一边,翻看这次与富田雅孝交换的藏品目录。
富田雅孝的这次交易,还真的拿出诚意,他交换的藏品中,有六件重器,约占总价值的一半。
首当其冲是“且兰夜郎鼎”。
“夜郎自大”的成语可谓家喻户晓,事实上,夜郎国真的存在于历史中,其国土的主要范围大约在今天的贵州中西部,最早见载于历史是战国中后期,最后一任夜郎王名叫兴同,因为反叛汉王朝,被汉朝牂柯太守陈立所杀,夜郎也随之被灭。
“且兰”是与夜郎同时存在的另一个中西部部落酋长国,国土主要范围就是今天的贵州黄平县左近。且兰始见于《后汉书》:“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庄乔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琢船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因留王滇池”。
从史书的记载可以看出,且兰国要早于夜郎国被灭亡。
且兰夜郎鼎,1912年发掘于黄平县,因为当时不知道这尊圆鼎是属于且兰还是夜郎,于是取了个混合名称,“且兰夜郎鼎”
虽然不清楚是且兰国还是夜郎国所铸,但这是一尊战国末期青铜鼎确凿无疑。
圆鼎呈三足,带盖,合盖高55公分,腹径62公分,通体夔纹,象足,重一百六十二公斤,鼎内壁有铭文“丁巳”,所以又叫“丁巳鼎”。
这尊圆鼎发掘出土后,很快被黔系军阀、时任贵州督府军务总长刘显世所得。
1914年,刘显世为筹建贵州兴义子弟兵团,委派外甥王文华将这尊圆鼎运到汉口,出售给一家古董店,换取四千大洋。
至此,这尊“且兰夜郎鼎”再也没有下落。
没想到,时隔八十多年,这尊圆鼎,又在东洋现身!
第二件重器是汉代青铜牛釭(音杠)。
“银箭耿寒漏,金釭凝夜光”,出自李商隐的《夜思》,其中的“釭”,就是古代的“油灯”。
汉代的“釭”,在学术上又叫做
“虹管灯”,设计上非常精巧。灯体有虹管,灯座可以盛水,利用虹管吸收灯烟送入灯座,使其溶于水中,这是利用科学原理以防止空气污染的时代杰作!
类似的结构,在汉朝非常普及,最为出名的汉代虹管灯具,无疑是著名的长信宫灯。
眼前这尊汉代青铜牛釭,在设计上与长信宫灯几乎如出一辙!
牛背有灯盏,盏上有镂空的菱格形瓦状灯罩,罩上有穹顶形盖,连接虹管通向牛头,使灯烟收集到牛腹内。牛体有错银的云气纹等装饰,制作十分精美,保存完好。
这件汉代灯具,与1980年邗江甘泉汉墓所出土的铜牛虹管灯,外形上有六分相似。
李承很怀疑,它可能是最近一二十年从国内流出的珍贵文物。
第三件重器是隋唐牛纽四神镜。
这枚铜镜,双方在年代鉴定上略有分歧,大岛由纪子等人坚持认为是隋朝铜镜,可马崇峰、庞国兴和张博葵等人认为,应该归为“隋唐”,不能一口论定为“隋朝”。
不过,双方在估价上,差别不是很大,三百万美金正负五十万!
这枚四神镜,直径二十公分,缘厚半公分,卧牛形钮,外有单线圆圈和双线方框组成的钮座,座框外圈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种图案。
环带以外铸有铭文“仙山并照,口口音名,花朝艳采,月夜流明,龙盘五瑞,鸾舞双情,传闻仁寿,始骢销兵”32字,楷书。外圈一周又有一层环带,饰锯齿纹、卷曲纹等纹饰。
镜面光亮,尤可鉴人,品相非常好。
四神镜和海兽葡萄纹镜,是隋唐铜镜中的辉煌双璧,铜镜工艺的巅峰代表。
在隋唐初年,南北朝战乱初定,当时人们祈求阴阳调和,四时平安、四方平安。
因而,出自于“青龙为木,朱雀为火,白虎为金,玄武为水,中央为土”五行观念的四神镜,大行其道,备受推崇。
这枚铜镜,据大岛由纪子说,是来自于东洋当年的遣唐使的家族传承,典型的传世铜镜,而非出土黑漆古之类的物品。这一点,马崇峰等人是认同的。
所以,它的价值要比其它隋唐铜镜,贵出一大半!
第四件重器也是青铜
器,越王不光剑。
古越国铸剑天下闻名,1965年出土的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剑更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越国铸剑确实有秘诀,国内好多同时代甚至比越国更晚的青铜剑,发掘出土时都已经腐朽不堪,但越国青铜剑,往往品相依旧出色。
这一把越王不光剑,同样如此,虽然没有勾践自作用剑那么
光亮逼人,可依旧寒光逼人。
剑长六十公分,剑格宽五公分左右,剑首直径四公分。
剑体狭长,其前锋作两度弧曲内敛成锋,剑身呈柳叶形,两侧保持平衡,至剑体四分之三以后逐步收敛,线条规整,剑刃至今仍极锋利。
剑格较薄,错金银鸟虫书,正背各有4字,重文二字,文互反,一边有“越王越王”,另一边有“不光不光”字样;剑首环列12字,错金银丝,其中有重字,个别字尚被铜锈所盖,无法确认内容,装饰性极强。
青铜剑整体保存基本完好,表面有一些铜锈,局部留有粗麻布印痕。
这是一把为越国君王所铸的优质剑,它代表着当时铸剑水平,具有浓厚的越文化特色。
越王不光即州句之子不扬,也就是越王翳,越王勾践第四代孙,其统治时期越国较为强盛,在位三十六年,时间甚长,故所作青铜剑较多。目前知道有确切收藏地点的“越王不光剑”大约七把,总体上与这把“越王不光剑”风格接近。
据大岛由纪子介绍,这把“越王不光剑”,是富田雅孝去年在绍兴投资办厂时,偶然收到的“礼物”!她没说为这份礼物富田雅孝花了多少钱,但应该不会很高。
听得李承直摇头,如此国家一二级文物,竟然成为“礼物”,真真让人感慨!
第五件重器是一卷经书——唐代经生手写《无寿量经》。
古代印刷术不发达,经书的传播往往依赖手抄,唐代释教兴盛,于是产生了很多抄经高手,古代称为“经生”。抄写经书一般是字写得很好的人,经过选拔考试才能有抄录权,而且必须要求是小楷一笔一划虔诚抄写,由此也产生许多极为精彩的小楷作品,比如“天下第一小楷”《灵飞经》,以及《转轮圣王经》等经
典作品。
这些手写经卷,自唐中后期,就成为各家收藏的热门,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位无名氏抄写的《无寿量经》,为净土三经之一,原本为两卷,此其上部,经折纸本卷。
主卷经文尺寸为 2895x235厘米,一共十八褶三十六页,每一页八列,共计288列,每列十七字,大约有四千余字,首尾各有一佛墨绘佛像。
此卷书法,上承陈隋正楷遗风,兼收欧、虞两家笔韵,超凡脱俗,引人入定。用笔匀净遒劲,结体疏密开合适度,称得上初唐写经之精品,堪与《善见律》、《灵飞经》等媲美。
殊为珍贵的是,这卷经文上,前后题跋,就有十八处,收藏印更是不知凡几,密密麻麻的基本上有空的地方都盖上戳戳。
从中可以看出,欣赏者不乏知名人物,如元代仇远,明代韩逢禧,清代梁章钜、张之洞、李文田、吴大澂、赵之谦等。
而在元人题跋中有一条曰:“……虎林盛彪……钱塘仇远、同郡曹良史,至元甲午二月十一日同观于困学斋。”
困学斋是元代书法大家鲜于枢的斋号。
虽难以据此认定,此物即是鲜于枢的藏品,但至少可以说它曾为鲜于枢家出现过。
这卷唐代手抄经书,品相略有残损。
可以理解,毕竟一千三百多年,能保存下来已经是奇迹,更勿论它还有七八品相。
经书是富田雅孝从东洋昭和时代著名藏家广田弘文手中获得,至于广田弘文又从哪儿得到的,大岛由纪子也不是很清楚。
第六件重器是南宋汝窑狻猊熏炉。
这件汝窑重器,造型非常别致精巧,由上下两部分组成。
上部为狻猊蹲兽,狻猊昂首,张口突眼,獠牙竖耳,牙咬绣带,舌唇上卷,墨彩釉下点睛,脖颈佩有项圈,悬挂着三个铃铛和锁链,狻猊尾巴,呈火焰状镂空尖形,高高翘起于身后,后腿各五只利爪,自然弯曲蹲踞于盖上。
盖上呈六瓣莲花圆形,上面堆贴三周,数十颗乳钉和一枚绣球。
狻猊凌空飞腾,背上鬣毛施卷,光彩照人。胫部与座面有孔连成一体,炉中燃之香气可从狻猊口中缭绕飘出。兽身施天青釉,开
细小纹片,造型大气,极为精美。
下部为下部的莲瓣纹台座,双层结构。
上层扁圆形炉身模印三层莲瓣纹,莲瓣纹中又堆贴莲蓬,直口,口沿刻划十二组各十二齿纹,内折沿边凸起一圈成母口,可承狻猊盖。深腹,平底中有一小孔通气燃香,中部堆贴三龙首,栩栩如生。下层呈倒喇叭状,于上层对称模印多层莲瓣纹,圈足外撇,足端无釉,垫圈烧制。
李承从未见过这种型制的汝窑瓷器。
如果不是马老等人一致认定为真品,李承都怀疑是不是臆造品。因为传统的汝窑器鉴定中,有一句话为“汝窑无大器”,可这尊熏香炉,高达三十八公分,妥妥的“重器”标准。
这六件重器,占据交易额的一半,两千五百万美元,看似价格骇人,可李承很清楚,自己这便宜占大发了!
无需十年
,只要年,这六件物品上拍的话,每一件都是妥妥的千万美元级别拍品!
如果真的捂十年,冲一冲亿美元为单位,也不是不可能!
通过与富田雅孝和高桥太郎的交易,李承忽然明白,为什么古玩圈总是在重复一句看似毫无道理的话——中国的古玩古董,好东西都在东洋!
以前不理解,现在……说这话的人,真是个明白人!东洋人究竟藏有多少中国的绝世宝贝?
李承唏嘘一番,拿着藏品手册继续往后翻。
另一边的讨论结果出来了。
“东家,我和老庞老张商量,准备明天去那个高桥家看看实物。”说话的是马崇峰,他的神色有些兴奋,“辽三彩虽然没有唐三彩有名,可是,真品也少啊!如果这十多件都是真品……东家,我们北山堂完全可以凭借这批辽三彩,镇住整个港岛古玩圈!”
庞国兴马上在旁边插话,“老马,你偏颇了。黄宗周的字画,唐代博山铜炉,还有乾隆寿山印玺,哪一样都不比辽三彩差……”
马崇峰回头瞪了对方一眼,“老庞,你怎么就不等我说完?”
看来,两位老爷子对高桥太郎的交易品,都很满意啊。
那就交易吧。
只是……李承隐隐有种感觉,高桥家应该还有不少好东西,他不打算亮出来。
要不要再逼一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