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套漆小碗
唯一的真品被挑走,偏偏发作不得,店老板只得接过对方递过来的百元纸钞,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念头直转,又笑着说道,“哥们好眼力……一看就是不缺钱的主。”
他故作神秘的欠身对李承说道,“哥们要买法器?我知道一个地,不少好东西,放在车上避煞,效果更好,哥们有兴趣没?”
就等这句,不过李承却一副怀疑的姿态,“更好的东西?怎么不摆出来?”
“不是我家的。”店老板摆摆手,“有兴趣么?有兴趣我带两位去看看。”
李承朝周典摆摆手,“阿典,告诉阿伟一声,等我们一会儿。”
周典转身,头探出门。
“你们……还有同伴?人太多不合适。”那摊主一愣。
“嗯。那阿典,你和阿伟商量一下,让他在车里等等。”
李承将周典支出去,两人商量一下稍后万一闹纠葛,该怎么对付。
和店老板唠嗑两句,这位四十不到的店老板,名叫涂嘉,祖辈就是运河边的货郎,改革开放之后,他父亲又重操旧业,进入九十年代,商店普及后才卸下担子,开办这家小商铺。
这话应该不假。
很快,周典再度回来,只是他套了一件皮夹克,十一月的金州挺冷了,穿外套不怎么引人注意,李承却知道,他腋下一定藏有武器。
“走吧!”李承对涂嘉挥挥手。
“稍等啊。”涂嘉走出柜台,伸手将门板装上。
封前门?这么说走后院?李承看了眼周典,周典对他点点头,示意吴伟已经在外面观察地形。
跟着涂嘉出后门,才发现后院别有洞天。
这里所有房屋全是那种老式平房,每家都带有院子,院墙人高,开有木门,彼此相通,他带着李承两人穿墙过院,连着钻了好几道小巷,李承都有些怀疑吴伟究竟能不能跟上来。
这就是明清两代
的平原有名的“结社四合院”。
电影里展示的白洋淀院院相连,人能从一家屋顶走上另一家屋顶并堵住烟囱的民居,就是结社四合院。
沿途碰见几个人,涂嘉都点头招呼,相互问候都很朴实,怎么看这都是一座非常平凡的村落。
可李承偏偏越看越心惊——这些碰面之人,竟然没有一位,询问涂嘉“你身边的两位是亲戚?”之类的话语。这说明什么?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们都很清楚涂嘉带来的人为什么而来!
这也意味着,这座黑市,莫家村全村人都有份,或者说,全村人都在庇护这座灰色交易市场!
为什么贾郑廷的记忆中,竟然没有这座黑市的任何信息?
七拐八绕,最终留在一座广亮大门前,上面悬挂着匾额“莫氏宗祠”。
涂嘉对趴在窗户上对着门房嘀嘀咕咕说了几句,门房里探出一个脑袋,朝李承这么看两眼,然后挥挥手,示意几人进去。
这座宗祠同样有些破旧,但格局很不错,一道照壁将院子与前门隔开,两侧厢房有人进出,正面门厅同样有人,还不少。
照壁转角,涂嘉伸手拉着李承站定,盯着他的眼睛说道,“李老弟,还有周老弟,您二位今儿赶着了。我们莫家村今天赶小集,家家户户都拿出好东西来卖。”
赶小集?李承没听过,可从字面上也能猜到一二。
李承点点头问道,“是有什么规矩?”
“聪明!”涂嘉伸出大拇指,笑着夸道,手指很快变成“二”的手势在李承面前晃晃,“两条。第一,进门必须买货,价值高低无所谓,但必须亮货出门。”
“那我要没看上眼的呢?”李承斜着脑袋,反问一句。
“也必须要买一件,一枚铜钱,一本小人书,一串手串,都行。”他盯着李承,“如果李老弟觉得为难,我
们现在还可以原路返回,不犯禁的。再往前走,就不行了。”
李承摆摆手,带点纨绔味道,“一件物品,小意思的。你说第二条吧。”
“就知道李老弟不差钱!”涂嘉再度笑着奉承。
“第二条就是……我们村以前有不少是干货郎的,每家或多或少都藏着点好东西,不想宣传得到处都是,所以……还请两位多担待,买完东西出门后,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莫要对外宣扬。”
李承指指门厅进出的人,“我可以不说,可是这些人保不齐……”
涂嘉呵呵一笑,朝那边指指,“这些人啊,都是我们村的老客户,两相得利的事,他们肯定不会说的。今天邀请您二位,实在是和二位投缘,否则我们村规矩,是不邀请陌生人参加的。”
“这样啊……”李承伸手在他肩膀上拍拍,嬉笑道,“那就多谢你看得起。放心,我一定守口如瓶。不过,我下次想要再来……赶小集每天都有么?”
见李承答应下来,涂嘉脸色轻松许多,“我
们村赶小集是不定期的,每次只有一天。两位可以给我留个联系方式,下次赶小集,我可以提前通知。”
李承还真的将自己的名片给对方一张,这种黑市他是极喜欢的,也许还会有机会再来一次也说不定的。
只是,涂嘉看到这张名片时,表情顿时变得极为有趣。将李承两人送进左侧厢房后,涂嘉没回店里,而是从正厅右侧的回廊匆匆赶往后院。
心中不忿随口邀请的人竟然是位港商?这运气,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他自己也看不透——可别买到假货后大闹一场,那就不好收拾。
涂玉明正在后院招待两位朋友,见儿子神色不定的站在廊檐下对这边招手,他欠欠身抱歉一声,走过去皱着眉问道,“怎么回事?”
涂嘉连忙将事情原委说一
遍,并将李承的名片递给父亲。
莫家村黑市,这些年还真没做过境外生意,主要对象是沿海各城市的大文物贩子或古董商,譬如李承昨天才见过的王晓光,就是莫家村黑市的常客。
到底是老狐狸,涂玉明想了想,又问一遍李承挑选那枚钱的过程,再看看这张印有“三人组夕羡艺术品公司”名头的名片,又抖了抖,“这人……只怕扮猪吃虎,未必如你所见。”
“这……不会吧?”涂嘉有些不太相信。
“不管怎样,你先去前厅,旁敲侧击也好,当面锣对面鼓说也好,告诉他古玩行的规矩。”他对儿子摆摆手,示意他先去办事,“再不行,你先稳一稳,稍后我会去看看。”
等涂嘉再度来到厢房,李承正在看一只涂漆法事碗,那模样,挺专注的。
这神情,不像外行!他心中一动,想起老爷子刚才猜测,便站在门口装着和人聊天,眼角余光始终盯着李承那边。
这只法事碗有蹊跷,李承看得入神,还真没注意他的偷看。
何谓法事碗?
乡村里的神婆跳大神驱邪、道士烧符咒治病,以及和尚为死者做法场,都会用到阴阳水。《本草纲目·水部·地水·生熟汤》记载:“以新汲水百沸汤合一盏和匀,故曰生熟。今人谓之阴阳水”。在某些地区,传说阴阳水有沟通“阴阳”的作用,在法事中常用到。
而一场法事,只有专门用来盛装阴阳水的那只小碗,才能称得上“法事碗”。
他手中这只法事碗被刷了黄漆,只有底足部分能看到一圈白地以及足底灰色露胎,至于留款部位,同样被刷上一层厚厚的黄漆。
这就有些奇怪,法事碗刷漆正常,可完全没必要连底款都给刷上吧。
另一个蹊跷的地方在于,这只法事碗的油漆刷得也太厚了吧?手指弹在碗口,声
音木木的,一点没有瓷器的脆声。
多数人家的法事碗只是刷一层薄薄的漆面,以便于事后用二甲苯或者煤油清洗,洗洗还能用。
李承的手指搭在圈足部位,使劲的搓,然后又还到足底搓露胎。釉面很薄,瓷胎细腻,怎么看都不是一只普通的饭碗。
难不成是藏真套漆碗?
所谓藏真套漆器,在六七十年代很常见,许多收藏瓷器的人家,担心自己所藏珍贵瓷器被查抄,于是用油漆涂在外部,以期躲过一劫。
这种事在信息发达时代早已不是秘密,但在九十年代还是比较少见的。
莫家村的收货人,又不是什么专家,分辨不出法事碗和藏真套漆碗,很正常。
越想越觉得靠谱,李承扬扬手中小碗,对站在身边的那位销售人员点点头,“这只小碗,怎么卖的?”
莫家村的小集,组织的挺正规,李承所在的左侧厢房主售陶瓷器和文房用品,听说右侧厢房是玉器、金银器还有杂项,正厅那边售卖古籍善本和字画,分配的挺规整的。
组织者绝对懂行——书画为收藏之正朔,所以设置在正厅,单这一点就有很多人不清楚。
那位销售正准备开口,门口进来一人,对他挥挥手,“阿越,你去忙吧,李老板这边我来招呼。”
又笑着对李承说道,“李老板内行呐,逗我们这些乡下人开心么?”
进来的正是涂嘉,他从李承的鉴定手法和姿势上,已经判断对方扮猪吃虎。
没料到自己鉴定竟然被人偷窥,戏被戳破,李承“老脸”微红,不过,他反应还是很快的,“涂老板哪里话,我就懂点皮毛,内行谈不上。”
涂嘉冲着他嘿嘿一笑,“不仅内行,我看李老板对法器也很有研究,一眼就挑出这只法事碗。”
李承一愣……心底松了口气,不是瞧出这只碗的端倪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