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仙侠小说 > 异国猎宝档案 > 第501章 佛门遗珍

第501章 佛门遗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最终,还是陈家明上前叫门,说明原委,还把带来的礼物透过门缝让她看一眼,一行人才得以走进这座夯土墙小院。

    院中靠右墙,篱笆扎出一小片养鸡的地儿,几只老母鸡因为人多,咕咕乱叫。

    一箱饮料,一箱啤酒,一条烟,叠放在厅堂门口,这个肥胖的老妇人,警惕地看了眼两名林警,确认他们不是来抓自己的,心下安定许多,又看看礼物,逐渐又放开她那泼辣性格,对着屋内吼一嗓子。一会,家中走出一个二十出头的妇人,腼腆的放下几只小马扎。

    估计家中凌乱,她没打算邀请李承一行进屋里坐。

    南驰在旁边小声告诉李承,这是马家(尚香梅的夫家姓马)媳妇,以前也在食堂工作。这次马家没能承包上食堂,她也就没了工作。

    这么一说,李承倒是有些理解,尚香梅为何如此“暴躁”——且不说农场食堂油水丰厚,任谁家一下子两口铁饭碗被砸,谁心底都有郁气。

    小院中挤满看热闹的孩子大人,根本没法谈话,林志书和南驰两人忙着将大家劝出去,这些看热闹的还赖着不走。

    尚香梅随手又抄起那柄竹扫帚,见李承望过来,又讪笑着放下,招呼着李承坐——她已经知道这一行人中,以面前这位年轻人为主——有两名林警陪同,肯定是大人物。也不知这大人物想要打听二十多年前的什么事情?

    李承微笑着朝他点点头,眼睛却越过她的肩头,落在鸡窝茅草顶棚上的一件铜瓶上。器体较矮,肚子大脖子细,喇叭口,折腹,在肩腹之间安上一个丰肥的流,也就是出水口。整体外形,有点像蒜头瓶在肩部加了一个短壶嘴。

    这件东西

    有浑然天成的老气,竟然还是件老军持!

    李承眼睛眯眯,看了眼尚香梅,没看出来,农家有宝器,只是不自知。

    军持是一种盛水器,名称源于梵语“knudika”的译音,意思是“瓶,水瓶也”。

    军持最早是佛前供花所用器物,东汉末年,佛经的汉文译本问世,其中有记录瓶花供奉的经文。成书于公元197年的《修行本起经》有记:“有一女持瓶盛花,佛度光明,彻照花瓶,变为琉璃,内外相见”。

    花供养是佛教六供中的首位,琉璃宝瓶为佛教七宝之首,器型为信众仿制,是为军持。

    军持佛前供花,逐渐成为中原佛教的例供。

    在敦煌壁画“玄奘取经图”中,佛教研究者又发现军持的另一种用法,那就是比丘十八物之一。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捃稚迦,即澡瓶也。然则军持之名,捃稚讹文,又省迦字。释家以之洗手,故曰澡瓶,亦曰净瓶。”

    因此,除了军持这种叫法,这类瓶子还可以叫做“澡瓶”和“净瓶”。

    竟然能在拜访尚香梅时发现一尊军持,算不算意外之喜?李承经过她的身边,单手抄起这尊铜器。

    入手很重,里面装着大半壶的水,估计是给鸡窝喂水的。

    铜瓶太“凄惨”了,瓶肚子两边瘪下去,很像被人放在地上狠踩了一脚,瓶颈也有些歪曲,好在没有折扣和破漏,应该还能修复。注口用松木棍塞进,流口直接用破布堵住。

    李承将两处的破塞子拔掉,又将铜瓶中的水倒掉,这下轻了许多。

    对着阳光看看,铜瓶表面大部分呈黑色,底部有轻微的铜绿,颈部位置估计经常执握,露出灿

    烂的亮铜白色。

    竟然是一件“传世古”——未曾经过土埋的古董。

    铜瓶圈足上錾刻莲花纹,瓶腹双面卍字纹,这应该是一件净手军持。

    又将铜瓶翻过来,底部朝上,我去!竟然有篆文!

    篆文细密,年岁日久已经有些模糊,可这段经文李承很熟悉,故不用多猜测。

    “永久之六道轮回是为苦,生于人间且获弥陀之救则为喜事不问善恶,不拘罪之轻重,凡念佛者皆能往生净土。念佛可速解脱生死,速得禅定,得解脱、神通、圣果、自在。”

    最后另起一列,单刻,“说法人慧日”。

    “说法人”是佛教禅师的一种自谦,表示我没有带自己的见解,只是将“佛”的话,转述一遍。而信徒往往会尊称这种人为“传法人”。

    也就是说,这尊军持,是一个名叫“慧日”的禅师,所用的法器。

    慧日是谁?李承越想越开心!

    茂名从前有座唐代古刹,灵惠寺,为丝国净土宗三大派系之一慈愍流的祖庭,净土宗另外两大流派为庐山流、善导流,此寺庙最终毁于明中期的“瑶民之乱”。

    灵惠寺的创寺祖师,即为唐朝有名的三藏慧日大师。

    所谓“三藏”可不是西游的“唐三藏”专用称呼,佛家统指“精通经藏、律藏、论藏的禅师”为“三藏法师”。

    再说慧日大师本人,确实有着“唐三藏取经”同样的经历。

    三藏慧日

    大师俗姓辛,东莱人,唐中宗时出家,受具足戒后遇到义净高僧,听到义净述说巡礼如来遗迹的情况,心里很羡慕,就立志远游。

    武周大足年间(701)泛船渡海,经昆仑(今康道尔群岛)、佛誓(今苏门答腊)、狮子洲(今斯

    里兰卡)等地,三年之后,到达了印巴次大陆。

    在那里寻求梵本,访问善知识,历时十三年,最后翻越雪岭而东归,于开元七年(719)回到长安。他回国后,曾受到唐玄宗的接待,并颁与“慈愍三藏”的称号。

    这尊军持,如果是慧日大师所有……那绝对称得上“佛门巨宝”!

    李承并不信佛,可这尊法器,分外的让人敬仰——人生有多少个十八年?慧日大师为了信仰,以十八年时间去追寻,这种精神,已经超脱信仰之外。

    所以,李承将这尊军持扶正,恭恭敬敬的合十行礼,为这种锲而不舍的追求!

    小院内,雅雀无声,从刚才李承拿这件“给鸡喂水瓶”开始,大家的目光就落在他略显怪异的行为上,这会,又给这破瓶子行礼……

    尚香梅回头看看摆在厅门口的礼物,忽然有点不安——这神经病不会走时还带走吧?

    瞅见自家那懦弱的媳妇还在倚门偷看,气打不一处来,窜过去,狠狠扇了她一巴掌,又指指地上的几箱礼物,两人吭哧着把东西挪进屋。

    “尚婶,尚婶,李先生问你这铜瓶,怎么卖?”

    还没想好这礼物藏哪儿,院子里想起那个领头男孩的声音。

    铜瓶能卖钱?尚香梅呲溜又钻出去,对着陈家明咧嘴笑着,“卖!当然卖!那可是我家祖传的好东西呢。”

    这话一出,陈家明还有两位林警,噗嗤笑出声来——你家祖传的宝贝放在鸡窝上?

    南驰更是瞪了她一眼,“卖就卖,好好说话,别瞎扯!”

    一句话把她气焰打下去,支吾着不知该如何报价。

    报五百?黑了点,那两警察在看着呢;报一百?看他刚才那模样,这东西

    怎么也要值点钱的,又有点不甘心……

    “尚婶子,这件物品应该有些年头,而且是寺庙的供奉之物,你报个价吧,我想请回去。”李承自然不会明说,但也不准备“骗”人,毕竟,稍后还要询问尚香梅当年旧事呢。

    尚香梅能在农场厨房干三十多年,自然也不是普通农妇,她眼珠一转很快想到办法,哇哇说了一通。

    陈家明为难的看看李承,“尚婶说,你看着给。”

    倒是个聪明人,只是生活所迫,变得如此。

    李承点点头,将铜瓶递给吴伟收好,又从挎包中掏出一沓华币,递给尚香梅。

    喔噢,一万块!尚香梅有点头晕,手扶着额头,“都……都给我的?”

    “这是佛门法器,不应讨价还价,这些只是心意,不知你还满意不?”李承担心她借势涨价,顺手扯过佛门供奉说事。

    “满意!满意!”一只破铜瓶子卖一万块,有什么不满意的?尚香梅一把夺过这沓钱,慌慌张张不知该往哪儿塞,一扭头,又冲回屋里。

    吴伟、周典,带着林志书,三人出门,顺手还将院门带上,院内只剩下李承和南驰,至于陈家明,他进屋帮尚婶的媳妇准备茶水。

    “尚婶家境不算好,也算帮衬一下吧。”李承淡淡的笑着解释。

    好一会,估计已经把这一万块藏到某个隐秘地方的尚香梅笑盈盈出来,左手端着一个茶盘,里面放着两三样点心,右手拎着一张矮脚方桌,放在李承面前,对他大声说了句什么。

    陈家明不在,好在南驰能听懂,帮李承翻译道,“她问你找她有么事。”

    照例,李承又将那枚长命锁拿出来,放在矮桌上。

    “尚婶,你对这件长命锁有印象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