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堪舆街巷
堪舆这事,挺玄!
堪舆文化源于丝国,是丝国传统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十七世纪以后,堪舆文化走向世界,并在世界各地破土、发芽、开花结果。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堪舆热席卷全球,不仅普通人信,就连知名度很高的政要、富翁、明星、歌星也都重金聘请了高级堪舆顾问。
对堪舆的追崇并不限于市井江湖。
其实李承对堪舆学也有所涉猎,当初的小五帝钱,转手给堪舆杂志《新玄机》的主编卢勤圣,小赚一笔呢。
还别说,《新玄机》杂志,将小五帝钱拿去分析一番之后,这两年还挺火,直接带动清代铜钱的市场均价,李承店中每个月小五帝钱的销售额不小。
尽管张峻毅没坦白客户是谁,这在古董行中很正常,客户关系才是一家古董店的经营基础,他不可能在没有完成交易的前提下向李承透露客户信息的。
李承还是感谢他的告知,并承诺会尽快去找镇水法器。
店中没啥事情,李承想起还要去购买一柄太极剑,便和吴卫忠说一声,然后带着吴伟,赶往九龙黄大仙祠临近的竹园街——那里是侠州著名堪舆法器街,也有两家兵器店,刚好顺带着去看看能不能淘到镇水器。
黄大仙祠是道教庙宇,供奉的是赤松仙子黄初平。
到江城之后,黄大仙祠迅速融入江城的“混民文化”——整个建筑,以佛教禅林的模样建设,还有赵朴初大师(佛教领袖人物)的题词,供奉的除了赤松仙子,还有吕祖(吕洞宾)、观音和关帝,并挂有万世师表孔子的画像。
是不是很混
杂?
祠内还珍藏不少道教、佛教和儒家的典籍,可谓集儒、释、道三家于一身。
呵呵,很江城。
竹园堪舆法器街,并不是一条规整的街道,而是一种统称——围绕黄大仙祠周边的这一片区域,堪舆店林立。
李承和吴伟两人,闲庭信步,开始逐家闲逛。
这一带的堪舆店中,销售的各类堪舆法器品类极其多,既有传统的罗盘、桃木剑、铁八卦、鎏金貔貅、金钱蟾蜍、出入平安符、各种钟铃印、佛像等;也有比较新型堪舆器,譬如水晶配饰、招财猫、水晶洞、翡翠玉牌、珍珠项链、各类材质的手串等;更有从堪舆建筑学衍生出来的各类道具,像堪舆屏风、招贴字画、盆栽绿植等。
洋洋大观,不一而足。
连走了四家店铺,都没有找到合适的镇水法器。
杨澜在采访时问王永庆先生:王先生很多人都说您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您自身的勤奋努力,还有您家的堪舆也很好,是这样的吗。
王永庆答:世间无处没有风,无处没有水!
好一句世间无处没有风,无处没有水!
风为运势,水为财势。
他的这句话,直指堪舆学说的核心,由此可见,王永庆对堪舆之学,研究颇深。
那么,什么是镇水法器?
镇水法器,并非为了什么“水患、水灾”,而是纳财、镇财。
它与招财法器,有着很大区别,简单说两句。
招财法器,最常见的是金钱蟾蜍或者鎏金貔貅,简陋一些的用招财猫,这些法器,讲究“财来迅猛”,多用在店铺、公司,家宅中一般很少用这类法器。
家宅中,讲究细水长流,财运常驻,财源不
绝,一夜豪富对家宅平安并没有好处,因此多用镇水法器。
那么,镇水法器,很难找么?
如果只是普通的镇水法器,在江城不难找到。
李承很怀疑,张峻毅介绍的客户,是江城的某个豪门世家,否则张峻毅不会对自己说这件事。
豪门世家所要求的镇水法器,那要求就高得太多——普通的净瓶、甘露碗、水盂,只能用在一般人家,是很难容纳豪门世家的巨额财流的。
为这些豪门世家寻找镇水法器,不仅需要考虑材质、工艺、器型、还需要考虑镇兽——没有镇兽是镇不住如此巨额的财富。
所以,想要为这些人家寻找一件合适的镇水法器,并不容易。
又转了两家堪舆店,依旧没上眼的东西,李承索性不找,直奔此行的另一目标,兵器店。
廖太和剑铺在江城台地区很有名,店东姓周,已传九代,一直坚持手工锻剑。其师门传承最早记录为乾隆十三年的锻剑师郑义生,七星龙泉剑一脉。
郑义生是乾隆朝著名的铸剑师,精研丝国传统的熔化生铁灌注熟铁的“灌钢”冶炼法制作刀剑,锋利无比且不易锈蚀,曾于乾隆二十七年进京,担纲造办处刀剑作师傅,为朝廷锻铸佩剑。
郑义生的儿子郑睿童,于龙泉开设廖太和(传说为郑义生的师傅,未见经传)剑铺,精于镂刻工艺,继承战国时期装饰风格,各噪一时。
一直到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军进驻龙泉,四处征集兵器,勒令廖太和剑铺为其供应佩剑,郑家因此分洌。
一部分人坚持朝廷多年来恩义,不可为太平匪逆为虎作伥,而郑义生的第四世
孙郑三古,却坚持“驱逐鞑虏”为汉人正义,遂脱离家族,自开千字号剑铺,为太平军铸剑。
太平军起义失败后,郑三古及其子郑文轩遭海捕,被迫离乡背井,南下云州。郑文轩收周氏三兄弟(周国华、周国荣、周国贵)为徒,开设万字号剑铺。
郑文轩无子,去世后剑铺被周家继承,解放前,周家后人来到江城,重开剑铺,并恢复“廖太和”老字号,成立现如今的廖太和剑铺。
饶老的那柄太极剑,也是在廖太和剑铺所锻。
廖太和剑铺,背靠狮子山,建筑古朴,围墙圈住,面积颇大。
店门为双开厚实红木,配金铜色门环,两侧髹红漆粗壮木质立柱,门楼斗檐前伸,悬挂一块花梨木牌匾,斧剁般的五个大字“廖太和剑铺”,刚气毕露,威武异常。
李承和吴伟都是第一次来这边,很好奇。
一进门,差点闪了眼。
一排排兵器架,上面或悬挂、或插座、或平置、或斜靠,一件件冷光闪烁的兵器,以剑为主,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兵器样样齐全,长则一丈多的矛枪,短则三寸匕首,灯光下,无不寒光凌冽。
“先生想要购置兵器?”一位二十多岁,全身宽松、蓝色武士服女士,走过来问道。
对兵器行,李承还真不懂,忙笑着点头说道,“来买一把长剑,太极剑。”
“您想要挑选轻剑,还是重剑?”那女人笑笑,接着问道。
呃?师傅不是说剑铺的人很清楚么?李承见状问道,“有什么区别么?我刚开始练习太极剑,你帮我挑选一把合适的呗?”
那女人点点头,“那就是轻剑。”
她打量一下
李承的身材,“请跟我来。”
她领着李承到佩剑区,李承忽然想到师傅说的话,“我要一柄八十五公分、重量不要超过八百克的立脊剑。”
那女人笑笑,伸手指指面前的两柄带鞘长剑,“这两柄都是立脊剑。一柄剑身长八十六公分,除手柄包镶净重七百五十六克,锰钢剑;另一柄长八十八公分,碳钢剑身,除手柄包镶净重七百八十克。您可以上手试试。”
李承对如何选择太极剑,完全不懂,遂按照她的标准,将面前的那把碳钢长剑抽起,虽未开刃,一道寒光透鞘而出,那种冷光视觉,让人起鸡皮疙瘩。
拿起长剑,胡乱比划,那女人嘴角难掩笑意——一看就知道李承是生手。
她将另一把锰钢长剑抽取出来,对李承说道,“先生,请照我说的做。”
只见她手握护手,胳膊垂直伸展,剑尖背立,英姿飒爽,颇有一副巾帼英雄的气势。
李承照着做,那女人端详了一下后点点头,“这柄剑挺适合你的。”
也不等李承询问,她伸手在李承耳际比划一下,“太极单手剑,剑尖到达耳际,不低于耳垂,不高于耳尖,长度上都是合适的。”
“剑身质量好不好,还可以看第二点,流水不沾。”
那女人,弯腰从展柜旁边拿起一只灰褐色的罐子,里面装满清水。她伸手掬了几滴水,淋在平置的剑身上,只见水珠在剑身来回滚动,丝毫不见水渍和水痕。
还真是处处皆学问。
李承顺着她的手臂,看向那只灰扑扑的盛水器,顿时挪不开眼。
晕!堪舆店中找不到合适的镇水法器,在兵器店中,倒是撞见一只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