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施老出手
“饶姐,有事?”李承正准备回家,在院中被饶棼叫住。
“你小子跟我交个底,对赛琳印象怎样?人家一家人可都是挺看好你的呢。”饶棼笑嘻嘻地问道。
又是这事?李承挠挠头,还是明说得了。
“饶姐,其实……这次回北羡,我和泰勒,已经确定关系了。”
“泰勒?哪个……?”饶棼一愣,没想到啊,这小子不声不响已经解决问题。
“您还记得么?一年多前来家做个客,他哥哥是我的合作伙伴,闲城金西蒙。”
上次来江城谈合作的事,西蒙和泰勒礼节性的拜访了饶家,饶棼见过一面。尽管接触时间不长,可男的帅气女孩娇媚,这点印象还是有的。
她很快想起来,“噢,你说那闲城姑娘啊……确实是个不错的姑娘,你小子有眼光。”
“可惜了赛琳这丫头……”尽管那闲城姑娘很出色,饶棼心底还是偏向于自己看着长大的赛琳,只是姻缘这东西……没法强求。
她还想着说些什么,被李承赶紧打断,“饶姐,师傅八十大寿,家里准备的怎样?”
这件事,饶棼和饶恕兄妹,早些时候就提过一嘴,可李承中间在日美待了一个多月,现在什么进展,完全不清楚。
“你饶恕哥过几天回来,负责这件事。”提到这事,饶棼也有些心焦。
老爷子六十岁时,在夕羡游历,根本没想过;七十岁寿辰那年遇上饶老夫人去世,不适合过寿,这八十寿辰,还是老爷子人生第一寿呢。
“院里有什么安排么?”李承问的是鹤立大学文学院,那是老爷子毕生战斗的地方。
“江城公会准备给老爷子授衔(太平绅),在院里举行。另外,院里准备了两场父亲的专题学术研讨会,还可能有一些其它活动。那边,需要你去对
接负责呢,我和你饶哥主要负责家中宴客。”
身为弟子,义不容辞,李承立即点头答应,“我稍后去拜访一下郑俊明(郑耀宗的字)校长,看看校董办公室那边的计划安排。”
提到老爷子的寿辰,饶棼很快将赛琳的姻缘一事,忘得一干二净,等李承离开后,她才想起,哦,上了那小子的当了!学院那边,估计都应该安排妥当,他去问个什么劲?
遁术而已。
算了,许是他俩没缘分吧,不强求,想到这,饶棼笑着摇摇头。看来阿承这次是拿定主意,那闲城姑娘,想想也不错,挺温婉的一人。
……
事实上,李承真的来鹤立大学了。
鹤立大学的秋季学期开学时间为八月底九月初,校园内空荡荡的,偶有几位来图书馆阅读的学生或者留校的自愿者。
不过他没去院长办公室,而是奔着人文学院院长庞济民教授办公室而去。
郑俊明院长是理工科出生,李承与他不是很熟,庞济民教授就不同了。庞老原本就是饶老在雁翔大学的学生,现在又是李承的授课老师之一,李承去他那里,熟门熟路的。
李承来鹤立大学,不仅要问饶老寿辰安排,还要问问庞教授对“邀请古孢粉学创立者奥拉尔克罗斯教授来鹤立大学”一事的看法。
庞济民教授是校董会常务理事成员,他有提案权和否决权。
可惜李承扑空了,那小秘书笑眯眯地回复李承,庞老带着助理回国参加交流活动了。
倒也没有白来,他从小秘书那拿来一份饶老八十寿辰学院庆生的日程安排。
学院这边的庆生活动,一共分为两批次。
八月六日,江城公会将在鹤立大学礼堂为饶老授衔,太平绅士衔。
这还不算,侠州艺术发展局,特意为饶老八十岁寿辰,颁
发“终身成就奖勋章”,以此来表彰老先生一辈子在艺术方面,穷经皓首,教学研究的突出成就。
同样在八月,鹤立大学美术馆将举行“饶真颐八十回顾展”,为期一个月。与此同时,江城中大那边,将举行“饶真颐八十年研究成果展”,同样为期一个月。
江城两所最高级学府,同时举行展览,一为介绍其身凭,一为展示其成果,江城学术史上,从未有人获得过如此荣耀!
进入九月后,庆生开始普及至全体师生。
九月十日教师节,鹤立大学和中大,将联合举行“饶真颐八十寿辰祝”的晚宴,这规模,同样是空前的。
同期,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的西泠印社,将在中大举行“饶真颐八十寿辰百印图”公开展览,社长赵朴初(著名国学大师、经学大家)将率领众多社员为老先生庆生……
看着一项又一项隆重的庆生活动,李承心潮澎湃!
师傅,你太牛了!
文人相轻是文化界的共性,但是,老爷子却能在有生之年,获得如此文学界、史学界、艺术界等众多同行的荣耀和推崇,绝对是学术碾压……好吧,这么
说可能不太合适,但是,老爷子的才气以及学术成果,震撼当世,这并非夸大。
“饶家那小子!今天怎么来学院?说你呢,”李承正看得热血沸腾呢,旁边传来一位老者的声音。
一回头,是鹤立大学社科学院长的施组乡院长,忙点头问好。
“施老,您这假期没回老家看看?”
“老了,不想乱动了,再活几年,就能埋骨乡梓,到时候有的是时间,慢慢品味。”老先生摆摆手自嘲道。
呃,施老研究的就是社科关系,典型的唯物主义者,对生死看得很淡。
“哪能呢?您老身体康泰着呢,精神头
比我师傅不差。”李承笑着奉承道。
老爷子瞅了眼他手中的纸张,瞬间明白过来李承来学院干什么,背着手,嘿嘿笑了两声,“固庵好福气啊,儿孙绕膝,子女双全,又后继有人,真真羡煞老夫啊。”
“您老也不差啊。”李承跟在他身侧,笑着说道,“施阿姨和袁叔叔对您的孝敬,连我师傅都佩服呢。”
施组乡的原配没能生养,来江城后他连娶两房妾室,可偏偏只有一个女儿。偏偏他又重男轻女,这也是他不愿回乡的原因——自认无后,无脸见先祖。
好在他女儿还算孝顺,找了个倒插门的女婿。
这终究不算什么开心的话题,李承忽然想到一事,眼前的施老,绝对能帮上忙。忙往前踏出一步,问道,“施老,袁叔最近有时间么?我手中有一方不错的印坯,想劳驾袁叔破刀。”
他女婿袁衍方,是江城有名的篆刻师,师从大石斋唐云先生,现任西泠印社的成员。
李承自己精通玉雕,但是,琢玉与篆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玉雕师偏向于“形制”,而篆刻师更专注于“文制”。
自己手中的那枚灯光冻,可以说已经完成雕刻,其貔貅钮造型别致,很有功底。
但是,印章面和侧壁都还是空白,估计当初得到这件印坯之人,没找到合适的篆刻师下刀。或者说,他不甘于一位普通的篆刻师下刀,这会毁了一枚罕见的印坯。
对于这件印坯,李承同样不敢下刀——他的书法,太次。
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
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你让李承一位玉雕师,如何敢下刀这么珍贵
的印坯?
施老的女婿袁衍方,专事篆刻,三十来岁就成为西泠印社的成员,其篆刻功底相当了解,之所以还没荣获“大师”之誉,那是因为年纪的原因。
求助袁衍方,还有个好处——施组乡教授的大篆,浑厚有力。
一事不求二家,施老写印,女婿袁衍方制印,也算美谈。
“不错的印坯?拿来,我看看。”施老不客气,直接向李承伸手。
啊哈,还真带在身上,李承连忙从挎包中掏出印章盒,双手递给老爷子,“这是我准备给饶师八十寿辰的礼物,还想求施老墨宝一份,用来制印。”
“那我得看看你的印坯够不够格。想要求篆字,非田黄不配!”老先生就是这么自傲。
“您老请欣赏,保证不会污了您的墨宝。”李承嘻嘻一笑,将印合打开。
“封门青?极品?……咦?不对!”老爷子原本不经意瞄了一眼,但很快意识到不对。
他捻起这枚印坯,对着阳光照照,朝阳不烈,色泽众多,照在这枚不足十厘米长的印坯上,折射多彩光芒,很快让这枚印章,通体变成五彩,再度散射开来。
这根本就不是封门青所具备的透性表现。
施老本人也是西冷印社会员,见过印章无数,这一刻也被震惊。
“这……这是灯光冻?
西泠印社中,前有吴昌硕的灯光冻,后有方去疾,二人侥幸,各自拥有一枚灯光冻印章,尤其是后者,尚且在世,施组乡本人,就曾见过方老的章藏。
“侥幸得到一枚,正准备用它作为饶师八十寿辰礼。施老您觉得合适么?”李承见施老眼光掉进去有点拔不出来的趋势,连忙又用话点了点。
哎!施老一声叹息,把印章塞进印盒中,转身就走,前行几步后回头,“你小子要有空,现在随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