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余波未平
罗师傅瞥了眼李承,显然没怎么把这位小年轻放在眼中,倒是对朋济明点点头,显然将有些眼熟的朋济明当成主顾,而李承……小跟班而已。
他身体前倾,双手端起这件四方罍,“器型端正、典雅、古朴,一看就是官窑器的风范。”
他又将四方罍迎着灯光转动起来,“请注意看釉面的光彩变化。”
还别说,他这么一转动,这件器物表面在灯光下闪烁着一层隐约可见的五光十色光芒,煞是好看。
“这就是蛤蜊光,低温釉瓷器,随着岁月的增加,这种蛤蜊光会越来越明显,但这件器物的蛤蜊光偏弱,根本没有宋或者明宣德时期的浓厚,所以,我认定它是请代仿制器”
他似乎自己被自己说得有些兴奋,将四方罍举到朋济明面前,“这位老板,雍正仿汝窑三大特色,酱色胎、天青釉、鱼子纹……你仔细看,这瓷胎是不是酱色?天青色釉?开片鱼子纹,细而密?”
他放下手中的物件,很满意自己的展示效果,笑着朝朋济明点点头,“所以,我们鉴定,这是一件雍正仿。”
这番话说完,有理有据有经验,还理直气壮。
安达维脸色缓下来,眼睛死死盯着李承,看他怎么反驳。安达维清楚,眼前的年轻人才是正主,不仅在摩罗街有古董店,背后更站着一位大山般的师傅,远比朋济明难对付。
连朋济明都被这番话说得有点迷糊。
李承微微一笑,双手交叉放在茶几上,身体前倾,略带有侵略意味反问道,“不知道罗师傅,研究过《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这份资料没有?《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如果罗师傅阅读过,也行。”
那位罗师傅一愣。
答案很明显,没有。
他们这类鉴定师基本上靠的都是眼力和手活,不像
正规博物馆鉴定师讲究史料佐证。
李承停顿了三秒钟,没等对方回答,笑着将目光转移向安达维,“《清宫造办处活计档》是记录了自从康熙十八年造办处成立,一直到一九二四年造办处撤销,他们所负责经手的宫内御制用品的名录。”
“《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记录的是养心殿负责的宫内大件物品名录,记录的时间是康熙三十年到一九二四年。”
“这两份史料,是验证清朝宫庭御用品,最好的证据。罗师傅真没看过?”
现场几人立即明白李承的意思——这件四方罍《活计档》和《史料辑览》中没有记录。
罗师傅忍不住想要反驳,李承没等他开口,身子往回缩了所,笑着说道,“当然,你可能说,造办处的档案中不可能将清宫中所有物件都记录完全。”
他搓了搓手掌,“是的,它不可能记录下所有。”
“但是,嘉庆九年,内务府有过一次大统计,紫禁城、颐和园、圆明园、承德行宫、沈城皇宫,共计拥有各类瓷器、字画、赏玩用品等御贡不含书籍一百五三十万余件,这数目字大体不会差的。”
“这次统计中,各种罍器一共三十九件,分别是圆罍二十五件、方罍十四件。其中十一件青铜四方罍,三件珐琅四方罍,一件雍正仿官窑四方罍。”
他看向安达维,笑着摇摇头,“没有所谓的雍正仿汝窑四方罍。”
这一个个数据摆出来,罗师傅及另外两位鉴定师顿时傻眼——这年轻人哪儿来的?不会胡诌的吧?数据记得这么清晰?
只有安达维心中发苦,只怕……真不是胡诌的,谁让人家有个好师傅呢?
“你胡说八道什么!这件东西,你拿到摩罗街问问,哪个老师傅上手说不是雍正仿的,我双倍赔偿
!”罗师傅脸色越来越难看,点向李承的手指颤颤抖。
他完全没料到,这年轻人根本就不跟你玩什么实物鉴定,一组组数据就能将人砸晕。现在只能一口咬定,实物鉴定,它就是雍正仿的!
李承没理睬他,继续对安达维说道,“是的,我刚才说过,有可能记漏。但安老板应该很明白,清宫档案可能漏记,但不会错记!”
他指指这件四方罍说道,“这件东西确实是清宫出来的,也不是没有记录。”
“《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中有记录。”
“道光八年,耗时五年多的张格尔叛乱平息,时任伊犁将军的长龄,活捉贼酋张格尔,道光帝亲临午门受俘,此为清廷五十年来之大胜,因此道光帝在受俘仪式后,前往安佑宫祭祖庙。”
“为这次祭拜,江南御窑进贡素瓷仿汝两批次,合计二十六件,补阙公用……圆明园安佑宫供素色(清宫分类中,天青色归为素色)汝窑四方罍一件。”
李承曲起指关节,在四方罍上敲击两下,笑着说道,“不出意外,就是它了!”
安达维抬头看向罗师傅,如果说之前还有些侥幸,这会彻底死心——人家将来源都说的清清楚楚,还怎么辩解?
不过
,李承的讲述让他心底好受些——道光出品比不上雍正,那也是御供。
许是看差了。
罗师傅被他看得慌乱起来,“我…我…你…你……这是你的一面之词!”
他抬头指向两位同伴,“恒生,还有斯托尼,你们说说,这是不是雍正仿?”
依然不死心,想要以人多取胜?
被他所指的周师傅和斯托尼,往后缩了缩,没敢开口——这件瓷器的鉴定,以罗师傅为主的。
李承撇撇嘴,刚才一直给他们面子,没说瓷器鉴定本身的漏洞,这会李承
不打算给他面子。双手擎起这面四方罍,同样对着灯光,示意给安达维看。
“雍正仿汝窑器,是仿汝窑的巅峰,酱色胎、天青釉、鱼子纹,是雍正仿汝的三大特征,这没错。但别忘了一点,这些特征,是鉴定雍正仿汝与康熙仿汝、宣德仿汝,以及宋代汝窑器的辨别方法,不是鉴定雍正朝以后的仿汝器的铁律。”
这句话一出口,大家都是行内人,瞬间明白过来。
雍正朝创烧出新的汝窑器之后,它之后的朝代,或多或少都能继承部分特点,所以,这一点根本不能拿来证明,这件器物一定是雍正仿,只能说是雍正朝之后的仿汝窑器。
呃,也就是说,乾隆、嘉庆、道光、光绪,甚至清末民初的仿汝窑器,都很可能具备这些特征。
这句话一出,立即将罗师傅的勉强坚持,打得七零八落。
“那……你……凭什么说它是道光的?就凭……就凭你的那什么什么《辑览》?”罗师傅撑着自己没倒下,倔强地问道。
这就是狡辩了,不过,也还算问到关键点。
“这正是我马上要说的。”李承嗤了一声,同样将四方罍转动起来。
“安老板请看,鱼子纹缝隙之间,是不是有颜色深浅的变化?整个釉面是不是有些杂色?”
尽管很细微,灯光下,还能能感知一些纹线之间的色彩变化。
安达维不明白,这会子他语气客气很多,“李老板,这是怎么回事?”
“瓷器的好坏,与国力直接相关,这一点,安老板很清楚。”等安达维和朋济明看完,李承将四方罍放下,他拍拍手掌上没有的灰尘,“雍正仿汝窑的釉料中,添加大量的玛瑙粉。其实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釉的主要成分正好也是二氧化硅。因此,玛瑙的加入对釉的
性质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只能说明烧造宫廷用瓷之不惜工本。”
“但是,玛瑙粉的加入,会让釉面的光泽度更好,色散更好控制,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李承双手一摊,“道光朝显然做不到这么奢侈,所以,就出现了色彩渐变问题。”
“当然,如果你们还有问题,那就是它为什么不能是道光以后生产的?”李承又笑着自问自答起来。
还真是这样,朋济明就随着李承的自问,点点头。多好的捧哏啊。
“道光朝没有督窑官,但是有督窑太监,名叫吴鹏陇。他发愁啊,玛瑙粉末没有,怎么办?他的随侍提醒他,有翡翠(当时翡翠不值钱)啊。这位名叫吴鹏陇的太监,异想天开的在其中加入翡翠粉末。”
“他还真的这么干了。”
“可能是由于翡翠粉末的加入吧,所以这件四方罍的釉面,蛤蜊光还是不错的,但有色差渐变。这位吴鹏陇因为胡搞,很快被抽调回京,以后再也没有他的信息。”
这下,严丝合缝。
没人再对李承的鉴定提出一丝质疑,罗师傅更是躺在沙发上发呆,另两名鉴定师傅完全挺傻了——论博闻广知,自己三人和这年轻人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这年轻人,谁啊?
安达维起身对李承抱拳致歉,“李老板,今天是我梳打埠二手店的疏忽,多谢指正!余情后感!”
“慢着!我要说的不是这个!”
李承连忙摆手,心底暗笑,别急着感谢,你头疼的还在后面呢!
是啊,要说的不是这件东西,而是另一件。朋济明伸手,将那枚貔貅钮印章向安达维那边推推,“安老板,这件东西,你们仔细鉴定了么?”
很明显,这件物品鉴定,又出问题了!
安达维看向自家三名鉴定师,杀人的心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