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王老校长
“你不是港大学生?”老者没回答,抬头看看威尔斯反问道。
可以确定,老先生应该是港大教授,要不也不会如此回答。威尔斯挠挠头,不好意思的笑笑,“暂且还不是,不过马上就是。”
这话回答的,同样让老先生愕然。新生?港大可不是十一月份开学呢。
继而,老先生似乎想起什么,莫名的笑起来,指指推车中的各类书籍:“幸亏你还不是港大学生。否则,就凭你买这么多的杂书,勿论你成绩怎样,我都可以给你一个‘心杂旁骛,不思进取’的考评。”
啊?李承有点懵。自己还没进港大,就给港大教授留下坏印象?
连忙辩解道:“老先生,你误会了吧。这可是北派五大家的名作,怎能等同于杂书?”
说完,他找出几本,将书脊上的还珠楼主、宫白羽、郑证因、朱贞木、王度庐五个人的名字展示给对方看。
“人是名人,可书依旧是杂书。”老先生伸手,从李承手中抽走一本,扬扬,“这不算杂书是什么?”
正是朱贞木的《罗刹夫人》。
李承傻眼,自己刚才怎么把这本书拿出来?
《罗刹夫人》的故事,是以黔国公次子沐天澜和罗幽兰及罗刹夫人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沐天澜在这两位女侠的帮助下平定了苗乱和白莲教作乱的经过。故事中既有英雄肝胆,又有儿女情长,描写的不错。
杂就杂在它带色……
朱贞木的作品布局格调奇诡、内容侠情兼备、笔法细腻柔韧、内涵不拘传统,在作品中描写人物情感理想化、武功细节现实化,开新派武侠小说创作之先声。
问题出在他开“一人数好”和“多女倒追男”的新派武侠模式,受到传统文学圈的鄙视和讨伐。这位老先生作为港大教授,正
统文人,自然认为它是杂书。
“啊?”李承挠挠头,狡辩道,“取其精华去除糟粕,还是可看的。”
“呵呵!”老先生依然笑道,“就怕你年少慕艾,只懂得取其糟粕去除精华。”
嗯?说到威尔斯心坎上了,脸一红,再度挠头,“不会不会,老先生过虑了。我会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内容。”
“辩证的眼光?好理由!港大是个开放的读书地,兼容不同思想。买这么多东西,我想听听你怎么为自己辩证?”老先生又指指那一堆杂志,问道。
这位老先生,我和你不熟好不好?李承很想怼一句,不过看在老教授的面上,忍了。
他依然保持笑容,“老先生,我是想要收藏这些杂志。”
“收藏?价值何在?”老先生推推眼镜,依然紧紧追问。
就等这问题!
李承拿起那本封面人物为阮玲玉的《良友》,说道,“老先生,《良友》画刊,而作为一份视觉性期刊,它在审美品格上,在当时算不算意识超前的?它有没有美术价值?”
这个问题不用回答,肯定是!
老先生考虑过对方可能是在诱导自己入坑,犹豫片刻后,还是点点头。
《良友》杂志在当时能有如此巨大影响,与其精益求精的印制工艺,以及独到的美术设计有着很大关系,自己不能说瞎话。
等老先生点头,李承心底暗道很好,笑着继续说道:“《良友》杂志的内容包罗万象,说它是一个时代的镜像也绝不过分。老先生认可否?”
“这一点依然不构成收藏品级,它只是一本普通杂志,讲叙的是明星绯闻和家长里短。”老先生不想就李承的思路走,虽然没有反对,但他出言意图打断对方思路。
李承才不上当,直接翻开这本画刊,指着其中一篇说道,
“老先生看看这目录。”
《良友》画册的目录做得不错,清一色标题加页码组成的小方块,构成整整一页,清晰了然。目录中,一共有四篇时政新闻、两篇工厂建设告示、两篇人物报道,其它的才是明星娱乐。
“《良友》虽不是正史,可他忠实的记录三四十年代的历史。这才是有图有真相!”
有图有真相?这家伙,还真能说!老先生嘴角撇撇,却没有反驳。
“也许,您认为三四十年代,离我们很近,许多当事人还活着,有更多更充沛的史料可供研究,这确实是现实。”李承放下这些书籍,拍拍双手,“但您不能否认,这些杂志中,勿论是严谨的时政、人物专访,还是有趣的明星绯闻,它们都是未来研究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人物、事件的佐证资料。”
这时,他屈起手指,开始总结,“这些杂书,既有美术收藏价值,又有历史考证价值,为什么说它没有收藏价值?”
看着对方炯炯的双目,老先生想要辩驳,张张嘴又闭回去。
最后,摆摆手,哈哈一笑,“算你小子过关!”
他最终还是将李承的行为当成“猎奇”,语带劝诫的意味,“安心
正史研究,才是做学问的正途。这些东西,一掠而过,不能投入太多精力。”
本意是好的,这劝诫需要接受,李承抹抹额头,点头称是。
俩人终究是偶遇,到最后老先生也没说姓名,擦身而过。
“你还真买这么多?”当李承推着重重的一推车书籍来到柜台时,朋济明张大嘴能塞下鹅蛋。
“那当然,赔礼道歉,自然要诚意十足。”李承扬扬眉,皮了一句。
朋济明看看推车中的书籍,眉头皱了皱,清一色的老书,虽然不算珍贵,但这会影响书店特色,自己一时间上
哪儿找那么多旧书籍填补?
“小李啊,你这是要把我书店的陈货搬空吗?”
“朋哥,饭店怕大肚汉?书店卖书,天经地义的,你管我搬空不搬空?”对他可不用客气,李承直接怼回去。
“算了算了!我还准备自己收藏呢。说不定过几年就能卖上价!”摆摆手,不再纠结老书卖空的难题,开始计算这一推车书的价钱。
何止是卖上价?从九七年开始,旧书市场开始火爆,甚至连环画都能卖出天价,一直持续到2012年,整整十五年的牛市。
杂志带小说,一共三百二十七本,品相都还不错,零头抹去,总价格一千八百港纸。
书太多,没法装,朋济明找到一条编织袋,全塞进去。
逛是没法逛了,也不能拎着这袋书籍去见王校长,只能骑车送回饶老家。
回家后,听菲佣说到,师傅去参加一个什么新加坡设立的汉学研究会的交流活动。
扑扑身上的灰尘,他再度骑车赶往港大。
港大本部,是港大文学院的所在地,近百年的历史,一水的伊丽莎白建筑风格。
港大自创校以来始终采用碧水语教学,其学术研究多可与夕羡无缝对接、良性互动,也得益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医学、商科、人文、律法等领域见长的港大都是高等教育界一面独特的旗帜,享誉蒙洲乃至世界。
但同时,也因为港大的碧水语教学,被许多学者称之为“英伦思想入侵并荼毒侠州人的大本营和基地”。这句话也不算偏颇,港大的人很敢说,也喜欢乱说,例子很多不一一列出。
李承在学姐学弟的指引下,骑着自行车悠悠晃晃,来到一栋圆顶小白楼前,这就是校务董事会及校董办公楼,王校长就在这里办公。
将自行车停好,看看时
间,九点五十,又在楼下转悠三分钟才背着挎包上楼。
挂着校长办公室铭牌的房间门虚掩着,里面传来一阵阵笑声。
里面有人!
李承挠挠头,师傅猜测很准,一帮老家伙想要见识见识饶真颐的弟子真面目!
迟到总归不好,没得办法,他只得敲敲房门。
里面的笑声戛然而止,稍后传来一声有点熟悉的浑厚嗓音,“进来!”
推开门,办公室是一间大开间,前门后窗,光线很好,四个老者坐在门边不远处的会客处,正在喝茶聊天。
靠窗的部位,是办公桌和书橱,墙上挂着两幅字,没来得及细看,感觉名家手笔,苍劲有力。
“你来了!”单坐上手沙发的老者笑吟吟发话。
一见此人,李承顿时感觉浑身刺挠,正是刚才大众书局中遇到的眼镜秃顶老者。自己竟然和一位享誉中外的历史学家,讨论有图有真相?竟然谈什么作证和例证?
“王……王校长!”他连说话都不利索了,脸红如血。
“就是这小家伙!”老先生见他的窘样,哈哈大笑,指指他向其他三位老者说道,“刚才在书局,这小东西可是把我说得哑口无言的!”
其他三人的目光,全落在李承身上。
我去!我去!王校长,不带这样的啊,竟然还回来传播?感情刚才笑声,是因为这个啊。
“小家伙,说得不错,历史就要有图有真相!君臣佐使,不仅适用于医学,也适应于做学问,害臊什么?”左手那位老者特征明显,长须白发,看年岁直追饶老。
这人李承听饶老介绍过,施组乡,港大社科学院长。
这位老先生也是一个传奇,是典型的“不学有术”之人。出生山城,一直自称“世铨传人”,也就是《厚黑学》李宗吾(别号世铨)的铁杆崇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