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上了电视
春节假期结束以后,无论是氮肥公司还是金秀公司均立刻投入到火热的生产状态中。
东襄化工集团和江宁化工集团的年产十五万吨硝酸项目已经开始进入实质性设计阶段。省石化设计院是拿总院,负责稀硝酸装置的设计任务。安海市化工设计院则负责浓硝酸装置的设计工作。
赵福吉请示了耿志扬后,把这两个项目全部安排给郎振华负责。好在郎振华手里原有的硝铵等项目均已脱手,因而有足够的精力同时管理两个类似的项目。
长定石化的硝酸项目依然在不紧不慢的平稳进展中,四合一机组的谈判尚在艰难地进行,因此金秀公司只需要配合其提出技术参数要求和参与跟老外的谈判即可,其他工作还不需要马上开展。
耿志扬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特意委派罗伯茨负责该项目。当这伙计代表金秀公司出席四合一机组系列谈判时,不但震惊了外方设备供货商,就连长定石化也给吓得不轻快。
赵世岗等领导此刻方才恍然大悟。金秀公司居然连外国专家都请得起,怪不得人家能研发出如此先进的硝酸工艺来。
过了元宵节后,耿志扬亲自开车把妻儿和岳父母送到了省城,顺便买了两部摩托罗拉全中文版手机cd928+。
该型手机依然是下翻盖手机,整体构型跟耿志扬现有的8200c手机差不许多,机体上部是一块方形单色屏幕,下部可以向下打开的活动翻盖。打开翻盖才露出按键区,可以根据需要拨打电话,或者编辑发送短消息。
cd928+跟8200c在外形上最大的不同是,它不再采用摩托罗拉手机习惯的方头方脑造型,而是对四个角进行了圆滑处理。圆头圆脑的手机显得与众不同。
两年过后,手机价格已经出现了大跳水。当年买8200c时,足足花去了耿志扬一万多大元。而现在的一部cd928+才卖不到三千块钱,买两部还不到六千,可谓是便宜得很。
耿志扬要了部通体黝黑的款式,卢晓清则选了一款比较适合女性的香槟色。
拿到新手机后,卢晓清爱不释手地翻来看去,颇为感慨道:“老公,我那旧手机才用了两年,太可惜了!咱这部手机争取多用上几年行吧?”
新世纪之初正是手机更新换代异常频繁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新款手机层出不穷,功能更是越来越多,各种卖点能把人的眼睛看花。
耿志扬道:“我估计你这部手机最多坚持两年。两年后我再给你买新的。”
“又是才两年啊!”卢晓清惊讶道:“太浪费钱了吧?”
“一分钱一分货。手机这东西更新换代太快,跟不上的话会落后于时代的。”耿志扬打开手机翻盖,找到短消息菜单道:“你看!这是部全中文手机。你可以编辑短消息发给我,就省了打电话了。”
“哦?还有这功能?”卢晓清好奇地按照丈夫的指导编辑了一条短消息发了出去。不一会儿的功夫,耿志扬的手机上就收到了信息:老公,我爱你!
耿志扬借机比较道:“咱俩以前的老手机就没有中文编辑功能。你就是想发短消息,也只能发英文的,就不如新手机方便了。”
“哎,还真是呀!”卢晓清彻底服气道:“老公,还是你看得远。”
耿志扬从省城回来后,氮肥公司在海滨县河口镇征地事宜也在稳步推进中。
三月十九日正是农历的二月二龙抬头,卢洪涛带着田连营、何玉坤等氮肥公司领导一起来到河口镇庙子村查看征地现场。耿志扬也代表金秀公司,率领李君羡、赵福吉、薛菲等人来到了现场。
代表地方出面的是县长袁保华以及县相关部门领导。河口镇党委书记兼镇长秦安邦带着一干乡镇干部,以及庙子村韩加福、韩尊礼、郭恪等人悉数到场。
县里连市县两级电视台、电台和报社的记者都喊了来,以海滨县成功引进大型企业入驻为题材予以了报道。
三方领导勘查完现场后回到村委办公室,经过一番深入交流以后,共同签署了氮肥公司和金秀公司在海滨县河口镇庙子村征地意向书。
在意向书里,卢洪涛和耿志扬分别代表氮肥公司和金秀公司,原则上同意以每亩一千八百元的价格,在河口镇庙子村各自征地三千亩,用以建设化工和化肥生产企业、化工设备生产企业、相关辅助生产企业和科研中心。
意向书还注明,氮肥公司和金秀公司同意在新建企业里尽可能多地招聘当地劳动力,原则上各自招聘总数不低于五百人。
一亩地一千八百元,三千亩地需要花费的征地款项合计为五百四十万元。这笔钱无论对于氮肥公司还是金秀公司,都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海滨县则把一钱不值的荒芜盐碱地,凭空换取到了宝贵的一千多万资金。
企业和地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签约仪式结束后,袁保华代表地方政府,特意在河口镇设宴热情款待了卢洪涛和耿志扬等一行客人。
宾主双方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畅所欲言热烈交谈,为下一步更为密切的合作取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当天晚上,安海电视台安海新闻栏目在后半段特意安排播放了这条不大不小的新闻。
当屏幕上出现袁保华陪着卢洪涛和耿志扬在庙子村西边的盐碱地里实地勘察的镜头时,高金凤兴奋地指着电视机道:“老耿快来看呢,咱扬扬上电视了!”
耿玉诚从厨房里过来一瞧,不由叹息道:“袁保华可是个正儿八经的县处级领导。后面那个秦安邦也是妥妥的正科。他们俩居然对扬扬这么客气,真是没想到啊!”
“正处级有什么了不起?”高金凤看得信心膨胀道:“还不是得指望着咱儿子去他们那儿投资建厂?”
“他们那地方我可是知道。”耿玉诚道:“没多少地能长庄稼,老百姓穷得都揭不开锅。往年每到了春天,他们那一带的老百姓常来城里要口饭吃。这几年靠着扶贫救济算是不用要饭了,但是想致富还是比较难的。”
他回忆道:“那年我去当地扶贫,亲眼见过一家人只有一条裤子能穿。没法子,谁出来干活谁穿着。那家人有个十五六的大姑娘,村干部领我们去的时候,她只能躲在炕上盖着被子遮羞。”
“唉!那是真穷啊!”耿玉诚道:“扬扬要是能帮当地的老百姓脱贫,那真是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