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方案会上一鸣惊人(四)
章树森见董鸿运偃旗息鼓没了动静,趁机问道:“小耿,你能说说吸收塔降温这块儿有什么好办法吗?”
增加接力风机的第一炮打响后,耿志扬在众人眼里已经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学生新丁。这个年轻人说的话在某些方面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与会诸人不得不高看他一眼。
耿志扬想了想道:“章总,我想我们吸收塔的冷却介质可以借鉴一下国内中压法和国外先进的双加压法硝酸工艺,利用液氨蒸发的冷量给吸收塔提供低温循环冷却水。”
“利用液氨蒸发的冷量?”章树森并不了解双加压法硝酸工艺,但是却熟悉国内常见的综合法和中压法硝酸工艺,知道有些厂家也是利用液氨蒸发的冷量来给吸收塔提供闭路循环的低温冷却水,由此来提高吸收效果的。
只是安海氮肥厂的情况有些特殊,硝酸车间使用的氨气直接由合成氨车间通过管道提供,而不是在自己界区内由液氨蒸发而来。
“可是我们现在硝酸装置并没有液氨蒸发器。”章树森皱眉道:“没法利用液氨蒸发的冷量!”
“没有可以增设。”耿志扬道:“硝酸车间有自己的液氨蒸发器可以方便开停车,而且还不会影响合成氨车间的运行。”
正如耿志扬所言,虽然由合成氨车间直接供应氨气可以省掉一个设备的投资,但是硝酸车间这边的开停车难免会提高合成氨那边的液氨蒸发负荷,进而影响到合成氨车间的正常操作运行。
“你这个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章树森思索道:“等我好好琢磨一下再说。”
耿志扬接着又道:“其实硝酸吸收塔除了氧化氮气体带入的热量外还有一个热量来源,那就是二次空气。”
所谓的二次空气是为了给进入吸收塔的氧化氮气体补充氧气,从而将其中的一氧化氮尽可能氧化为能用水吸收的二氧化氮,达到增加硝酸的产量和浓度的目的。
由于二次空气来自于鼓风机出口,因此温度较高,夏天能到摄氏一百二十度以上,即使寒冷的冬季也能到九十摄氏度以上。这么高温度的一股空气进入到吸收塔底部,不可避免地会对吸收塔的降温带来不利的影响。
“嗯,你说得对!”章树森沉思道:“不行就再加一个空气冷却器,用循环水给它降一下温再进吸收塔。”
耿志扬笑道:“我觉得不如增加一个氨气预热器,用蒸发器来的低温氨气给二次空气降温。这样的话既节省了冷却水,还能给氨气提温。”
他顿了顿道:“我计算了一下,搞一台四十平方换热器就可以了,能把氨气温度提升到四十度以上。这样一来,给二次空气降温的同时还能节省后面氨气加热器使用的蒸汽量。”
“哎,你这个主意好!”章树森忍不住拍案叫好道:“既降低了二次空气的温度,还节约了氨加热器的蒸汽消耗,真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主意!”
眼瞅着耿志扬提出的解决方案不但获得了总工程师的肯定和赞赏,居然还利用上了双加压法硝酸的技术。董鸿运不由得心中大急,赶忙开口发难道:“小耿,即使你用低温水把吸收塔的温度降下去,但氧化容积占比过大的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吸收效果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耿志扬笑了笑道:“我正想说氧化段的事,既然董科长提出来这个疑问,那我就好好说道说道。”
在场众人见小伙子说起话来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完全不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模样,那份悠然自得的自信神态倒像是个工作了二三十年的专家大拿,不禁暗暗称奇。
安海市氮肥厂的硝酸吸收塔把氧化、吸收和漂白功能汇集在一个塔内难免会相互影响。至于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把三个功能隔离分开,各自用单独的设备进行操作,这样一来就不会再相互影响。
耿志扬不慌不忙道:“我们现在吸收塔的一到五层塔板是氧化区,再往上才是吸收区。因为一氧化氮的氧化是个放热反应,所以在氧化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
“这些废话你就别说了,我们大家都知道。”董鸿运不耐烦地打断他道:“快说关键的吧,你打算怎么解决氧化容积占比大的问题?”
董鸿运对耿志扬越来越没礼貌,章树森看在眼里,心中对他的评价不免又下降了一个等级。
“既然我们可以把漂白功能从吸收塔里拿出来,为什么不把氧化区也单独拿出来呢?”耿志扬绘声绘色道:“这么一来,吸收区凭空多了五块塔板,吸收效果肯定会比以前要好。”
“而且……”他紧接着加重语气道:“氧化区拿出来后我们可以做成一个氧化氮冷却器,用循环冷却水把氧化后的氧化氮气体温度进一步降低,使吸收塔内的吸收效果更好一些。”
将氧化区从吸收塔内拿出来后设计成一台氧化氮冷却器,既能完成氧化任务还能使气体大幅度降温,而且又相应增加了吸收塔的塔板数,乃是一举三得的大好事!
这么好的主意别人怎么就没有想出来?
参加会议的各部门领导和干部禁不住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董鸿运万没想到耿志扬居然能想出如此新奇而绝妙的主意,一时间脸上阴得似乎都快要渗出水来。
增加轴流风机提高风压、利用液氨蒸发的冷量降低吸收温度和二次空气温度、移出氧化段在冷却降温下氧化,一系列措施叠加下来,吸收塔出来的成品酸浓度超过百分之四十几乎是可以肯定的结果。
只是耿志扬一个刚毕业的学生竟然能想出这么多切实可行的技改措施,不知道他还会给大家伙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章树森颇感兴趣道:“小耿,你还有什么好主意都说出来让大家伙听听吧。”
耿志扬呵呵一笑道:“我听说国家相关部门正准备制定新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估计最多两三年的时间就会发布执行。新标准对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的限制要求肯定会更为严格,所以我们最好未雨绸缪增加一套吸收塔尾气的处理设施。”
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居然连国家环保方面的政策制定都有所了解,可见眼光跟格局不会太小,在场众人登时对他无不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