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登基仪式:中
杜荷跟着人群三叩九拜,之后就站在人群里看着显德殿前敲锣打鼓的样子,好不热闹。
过了许久,太阳都升上头顶了,杜荷有些无聊,拉了拉杜如晦的衣角。
“爹,这登基仪式要多久啊?”
没经过现代信息化轰炸的杜如晦倒是看得津津有味。
“这才哪到哪?待会陛下还要祭拜,未时还得跟着陛下去长安城里巡视,大赫天下,到了晚些时候,众臣还得上奏。”
杜荷打了个哈欠:“那待会巡视的时候我能不能溜回家睡一会,昨日喝醉了,这会还难受呢。”
杜如晦一巴掌拍了下去:“臭小子,不说还好,你小小年纪,怎会喝如此之多,醉成了那番姿态。”
“嘿嘿,昨日不是特殊情况吗?”杜荷笑着摸了摸鼻子:“爹,那一会我就溜回家?”
杜如晦抬头看着殿外正在点香的李世民,沉声道:“打起精神,今天你可能走不成。”
“为何?我就一小县男,在不在场影响都不大吧。”
站在一边的房玄龄插嘴道:“你小子可不是简单的县男,还是此次歼灭来敌的主要功臣,晚些时候待陛下登基结束,应当是要封赏。”
杜荷苦恼的抓了抓头发:“啊?为啥所有事都挤在一起啊?明日再封赏不是一样的吗?”
身后一白发老者也凑了上来,艳羡的看着杜荷。
“不一样,击退十余万突厥和歼灭十余万突厥的意义不同,你个小子还想着溜?这可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功劳。”
杜荷一回头,思索了一阵,发现不认识此人,连忙拉了拉杜如晦的衣角,将自己半个身子藏在杜如晦的身后。
“哈哈哈,虞翰林过奖了,我家小子就是瞎猫碰到死耗子了,当不得真。”
杜荷思索着,姓虞,杜如晦都如此恭敬的称一声翰林,那只能是虞世南了,随即也恭敬的一行礼:“见过大学士。”
虞世南眼神一亮:“你小子听说过老夫?”
“听说过,不过没见过,倒是有些失礼了。”
“不打紧不打紧,现在你们这群小家伙,知道老夫乃弘文馆大学士的不多了,你小子倒是有些见识。”
说着,笑着抚摸了一下杜荷,随即对着杜如晦说着:“克明家风不错,教出的孩子也不错,哈哈哈。”
杜如晦哪敢接下这个话茬,随即打着哈哈一笔带过。
正闲聊着,李靖也凑了过来,身后跟着几人,一看便是武将,个个五大三粗,长相极为彪悍。
“臭小子,来了也不跟我打个招呼,怎么,不把药师伯伯放在眼里?”
这会儿,人正多,李世民忙着祭拜,台下各自三五成群的聊着,也没多少人注意到这。
杜荷一见是李靖,整个人也放松了许多:“药师伯伯,小子这不是第一次见识这场面吗?又不敢走动,怕犯了忌讳。”
“哈哈哈,臭小子,来,给你介绍一下,我身后这几个都是武将,这次引水淹突厥他们都听说了,都想见见你小子。”
“不敢当,不敢当。”
李靖身后一身高六尺有余的高大壮汉,头发有些斑白,说话瓮声瓮气的。
“你小子就是杜荷?当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一个文臣爹带了个军师儿子,哈哈哈,咱这是第二次见面了,知道咱是谁不?”
杜荷一脸疑惑的看了一眼杜如晦,看他没准备接话的模样,又转头疑惑的看了一眼李靖,只听他缓缓开口。
“谯国公这模样有些吓人,都给这臭小子镇住了,瞅瞅给孩子吓成什么样了?”
杜荷连忙反应过来,行了一礼:“小子见过谯国公。”
另一个壮汉也凑了上来:“小子,你跟他们打招呼,不跟洒家打招呼,是不是有些说不过去?”
不认识人的杜荷只能猜,这大唐,撒泼打诨,自称洒家的,应该只能是程咬金。
“见过程伯伯,这不是人多吗,小子不敢走动,就没跟您打招呼。”
程咬金借着杜荷弯腰的功夫,一把将杜荷抱了起来,粗糙的大手捏着杜荷的脸蛋。
杜荷无奈的叹了口气,人小只能任凭揉搓,反抗都反抗不了。
待几人聊天的功夫,李靖淡淡的问着杜荷:“小子,我和谯国公于十日后出发,准备前往突厥,你真不跟着去?”
“两个将军去?”杜荷有些诧异。
“嗯,守边军和戍北军,三十万大军,这次借着两个可汗都没了的时候,准备一举平定草原。”
卫虎几人已经平安归来,但是杜荷心里依旧有些抗拒战争。
“小子再想想吧,待这几日,和爹爹商议一番再做决定。”
李靖笑了笑,轻声的说着:“其余的勋贵子弟想要战功,多数都是打打山贼,更有甚者杀良冒功。”
杜荷脸上有些纠结,想了想,为了功劳得去,但是自己心里又极其抗拒。
“如果你小子以参军的身份参与了平定草原之战,未来在年轻一代里,你独占鳌头,老夫不多劝,你自己想想吧。”
杜荷又是恭敬的一行礼:“谢谢药师伯伯提点,小子无论去或不去,都会给药师伯伯一个答复。”
“嗯,待会就要跟着陛下巡视,你跟着你爹,别走丢了。”
不等杜荷告别,李靖带着几人又匆匆的走了,站回了武将的阵营中。
杜荷松了一口气,刚才好些人,都挤了过来,自己又不熟,还得强撑着笑脸打招呼,属实有些为难。
刚准备拉着杜如晦说些闲话之时,只听台上张阿难捏着嗓子大声道。
“祭天,拜地仪典已完成,太子李世民将到宗祠进行告祖仪式,皇室之人需跟着一同前往,众臣请移步太极殿等候。”
杜荷低声嘟囔了一句:“这来回跑,不是折腾人吗?”
两只手一前一后的伸了过来捂住杜荷的嘴,杜荷抬头一看,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了一眼,尴尬的一笑。
杜如晦低声说着:“不可乱说,陛下可能不会计较,小心有心之人听去,借此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