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迁都之论(上)
“大哥!我们兄弟之间,还计较这些干什么?”
“听说那东瀛可是遍地白银,到时候弟在那边定藩,你可不要舍不得。”
燕王朱栎见到太子朱标动心,也算稍微慰藉了一下自己内心的惭愧,接着又开了个玩笑。
“哈哈,如此,大都确实可作首选。”
太子朱标看向了盖在大都上面的那个茶杯,脸上终于是定下了一丝笑意。
但肯定之余,他的余光还是在望向大都的时候,下意识的往西京方向看。
旧朝古都,天下中央。
无论是现在的皇帝,他的父皇朱重八,还是他这个板上钉钉的下一任皇帝,最中意的地方还是这里,只是眼下燕王朱栎刚刚把自己封地大都给献了出来。
他在这个时候,再说出这般想法就不太好了,所以太子朱标手放在大都茶杯上,心里想着西京,又看向了一旁的赵征。
“赵爱卿对迁都可有其他看法?大可畅所欲言,此时不必严肃。”
“臣不敢僭越。”
“但西京,断然不行。”
终于轮到了自己,赵征自然首先就要排除的就是太子朱标对西京的坚持。
无它,在搞不清楚上一世太子朱标这颗亮星到底是怎么陨落的情况下,先将所有的牵扯按死在萌芽时,自然就是最好的办法。
“……”
太子朱标听见前半句,本来还想说点儿不必在意君臣之礼的话,但谁知道赵征说完僭越两个字,下一句就直接否定了他内心最想定下来的西京。
燕王朱栎在一旁也是大呼震撼。
这次回京他真是见识长了,原来赵府上下所有人都是这么刚的,那不是传说。
另外他也回过味儿来了,原来自己大哥最想定下来的新国都选点,是在西京啊。
如果不是自己封地在北平大都,自己也有这个机会的话,那西京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可是为什么现在赵征说不行?
两人都看向赵征,希望得到他的解释。
“殿下,王爷,臣以为,对京城位置的选取,无外乎取决于这几种因素,包括资源分 布、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和战略安全。”
“所以西京,不太合适。”
赶一只羊是赶,赶两只羊也是赶,赵征索性就给将要出海,成就自己王图霸业的燕王朱栎一起提个醒。
“爱卿尽可畅所欲言,说说到底什么地方合适,今日御书房内的所有事,本宫保证绝不会有外人知道。”
太子朱标想着赵征说的这几个要素,也没觉得西京有什么不合适,但在数不清楚的前车之鉴下,他知道赵征肯定不会无故放失。
为什么?
燕王朱栎也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将今日事外传。
并感动赵征对自己实在是太好了。
他将去一片新天地,虽然什么都要靠自己双手,重新开始,但与日月王朝已经定下来的各种旧东西相比,新天地还是有优势的。
那就是他将可以真正的吸取教训,创建一个真正开明,没有隐患的未来。
“殿下,臣只知格物,不通外事,那就冒失了。”
太子朱标在赵府家主马甲前,大概是出于昔日他太傅马甲的情义,与对赵府其他人时,是完全不同的尊敬。
比如眼下这种待遇,赵征就从来没有在皇帝朱重八那里,享受到过那么哪怕一丝一毫。
那……
“殿下,王爷,今时不同往日。”
“无论是大都还是西京,殿下与王爷似乎都少考虑了一件事情。”
“少考虑了一件事情……”
太子朱标与燕王朱栎眼中浮现出迷茫,什么不同往日的事物,能够左右迁都一事。
而赵征,他也不是故意吊人胃口,实在是他环顾完御书房里所有的摆设,也没找到一件能够让他来让两人自己意识到的东西。
入眼皆是九族严选……
“是蒸汽机。”
最后他只能将那件东西直接说了出来,然而当他说出来后,面前两人眼里还是有些许迷茫,不明白为什么选大都与西京,都会被蒸汽机影响。
“殿下,王爷。”
“西京作为多朝旧都,其中重要自然不必多说。”
“而大都,地处平原,北有燕,山西有太行,更因前朝之旧,有许多士族迁到此处,当然也是一个很好选择。”
“但是……”
“殿下,王爷请先看大都。”
“大都地处我朝疆域北端,如果西南方向起了祸端,请问何时才能够响应呢?”
“更未谈获取周边资源与经济交流上的不便,难道朝廷打算再下一道圣旨,从南河继续往北迁人口?”
此时大都,不比后世。
虽然周边所有的隐患皆已破除,但其当下恶劣的条件,以及偏北的地位,还是一个暂时解决不了的现实问题。
“自然不妥!”
京师周边若不富饶,那还叫什么京师。
这里的富饶自然不单纯指的经济,还指了人口。
毕竟当外敌来犯时,京师周边的人口便是最好的兵员抽取源头,与天然减速带。
然而这十几年间,已经从南河多次往周边迁出过人口,若再下圣旨,只怕会适得其反,太子朱标自然不会这么做。
“那西京呢?”
燕王朱栎最是明白这个现实,本来他对自己强化的大都还颇有信心,但眼下,经过赵征这么一说,他也突然觉得有些不太满意。
这么多年的苦与累呀,还好,他要出去二次创业了。
这一次绝对要吸取教训!
而太子朱标,他还是没有忘记他的西京。
蒸汽机的存在如何就影响到西京这个地方作为国都了?
“殿下,西京当为次选,可。只是若为首选,不妥。”
“为何?”
“殿下难道忘记了诸王已往西进?届时西边大展版图,西京又与大都何异?”
“而且比大都更为严峻的一个现实是,大都尚可通海路与南方连接,而西京,一不通水路,二是为十字铁路最后关口。”
“那昔日从咸阳城辐射天下的秦直道,就算全部换成了水泥官道,若与九省通衢江城比较,怕是青壮与老翁比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