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超前想法
当那款崭新的电动缝纫机出被拉到综合市场后,瞬间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这个外形奇特、和传统缝纫机不太一样的家伙,效率实在是太高了。
高平顺找了个熟悉缝纫机的阿姨上去,结果十几分钟不到,一件衣服就制作好了。
然而,就在人们对它赞不绝口之际,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这款缝纫机的售价竟然高达 2800 元!
听到这个数字,原本兴奋不已的人群顿时炸开了锅。
惊叹声、质疑声响成一片。
有人难以置信地摇着头;有人皱起眉头,喃喃自语道:“这价格也太离谱了吧,简直可以买下三四台普通缝纫机了!”
更有人愤愤不平地抱怨:“就算它是电动的,可以提高效率,但我们也没必要花这么多钱啊!还不如买一台脚踏式的缝纫机放在家里,慢悠悠地踩着,反正又不是每天都要大批量制作衣服。”
一时间,现场气氛变得异常热烈,人们纷纷议论起来。
有的人坚持认为高科技产品必然有其价值所在。
而另一些则坚决表示无法接受如此高昂的价格。
这场争论持续不断,似乎没有一个定论能够平息大家心中的波澜。
人群中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反映出对于新科技产物价格与实用性之间权衡的考量。
吴秀琳也知道这价格挺高的。
但当她把价格定到这个价位后,这台缝纫机就不是卖给普通老百姓的。
而是卖给纺织厂的。
如今,国有纺织厂利润下滑,私人纺织厂如雨后春笋一般诞生,有的在小作坊,几个人、有的直接在家后院搭了个棚子,厂子就开起来了。
所以后续的竞争模式会从大锅饭模式转化成个人效率的竞争。
而电动缝纫机节省体力、能够加快缝纫效率,在市场上,就有极大的竞争力。
话虽然这么说。
但国家经济大爆发还没开始,吴秀琳组装的缝纫机遇冷了。
从过了中秋开始上架,直到快到年前,勉强卖了一台出去。
不过暂时她也不着急,大量的外贸和出口还处于沿海地区,属于内陆的羊河市还需要等候一段时间。
好在饰品铺子的生意持续繁荣。
快到年底之际,林晓东和吴秀琳简单的盘了一下账,这一算,不得了,每个月的总收入都达到了1万以上。
这才干了不到4个月,净赚5万多。
“这可比卖蜂窝煤赚多了!”林晓东忍不住感慨道。
从去年制作蜂窝煤开始,林晓东发现这钱啊越赚越快,越赚越多。
蜂窝煤虽然交给二狗子,但现在每天也有收益,除去了工资、以及各项开支后,每天收入也就100左右的收益,也还加上了各大城镇的批发收入。
至于水果铺子,入了冬后,能够存放下来的水果也越来越少,天气冷了,吃水果的人也少了。
所以这段时间的水果营收直线下滑。
吴秀琳让大哥考虑卖些别的,赚的钱也让他直接拿着,像二哥一样,给点房租就行,水果铺子也慢慢转手。
说实话这点钱她已经看不上了,但对家里人而言,一个铺子能挣的钱可不少。
一个月好大几千呢。
这对在土里刨地的农民而言,可是十几年的收入。
“对了,你明天抽个空,帮我把这封信寄到上海去,顺便和林西梅通个电话,让他挑选一些新款式寄回来,这不快过年了吗?大家肯定会再消费一波!”
“这是啥?!”林晓东有些好奇的拿着厚厚的信封,疑惑问道。
“这是给钟编辑的稿件,新写的故事!”钟编辑催的稿子,终于在过年前写出来了。
至于答应秦编辑的文章,早在半个月已经寄过去了,至于效果怎么样暂时还不清楚,这次吴秀琳谈的是科技发展、与未来技术革新和变革。
当然文章里面并不是所有都是假大空,而是把这段时间研究电动缝纫机的成果,都丝丝缕缕的解剖了一遍。
更提出了所有工作机械化,所有机械智能化的设想。
好吧,比较超前。
快过年了。
林晓东也陆陆续续的置办年货。
之前不舍得买的彩色电视机,这家伙也扛了一个回来。
这新添置的彩色电视机让两个孩子兴奋不已,一接上信号,画面生动的色彩让浩浩和慧慧笑得合不拢嘴。
一看一下午。
吴秀琳担心看多了对眼睛不好,就把他俩赶出去了。
他们在屋里蹦跶几圈后,便迫不及待地跑到院子外头去玩耍了。
与隔壁邻居相处久了,吴秀琳也和他们渐渐熟络起来,邻居们偶尔会善意地送来自家种的蔬菜过来。
吴秀琳自然也不吝啬于分享,只要有好的东西,也会想着隔壁邻居。
上次大哥二哥带来的秋梨,吴秀琳也分了一部分给隔壁。
“对了,桌子上我留了张购物清单,你出去时带上,回来的路上按照单子上的,把需要的东西都买齐了带回来!”
林晓东带上钱骑上摩托车出了门。
家里年前也来了电话,“问过年在哪里过,是回乡下,还是过了年初一再回去?!”
林晓东突然想到了昨天大哥给他打的电话,询问道。
“回去吧,反正要年前回去提前把账算一算,二狗子和大哥他们忙了一年,也让大家提前拿钱好采购年货!”
“行!”
吴秀琳走到厨房盛了一碗粥,这不今天起晚了,快10点了才起床刷牙洗脸。
好在林晓东已经煮了粥。
家里有林父林母送上来的咸菜萝卜,味道不错,吴秀琳挺喜欢吃的。
而随着时间来到了腊月二十。
周边的工厂也陆陆续续的放假了,综合市场的人员也开始减少。
但好在批发的人数增加了不少,算是弥补了这部分损失,每天的销售额还更多一点。
但过了腊月二十六,一些店铺也开始关门。
“我们什么时候走?!”林晓东披着厚厚的棉袄,手中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走进了院落。
“明天吧,反正离家也就一两个小时,上午走,中午赶到家吃饭!”
“行,那我过会儿给家里去个电话!”林晓东搓了搓手,把东西放进了房间里。
这些东西皆是采购而来的年货,不仅有奶粉、糖果、核桃等稀罕物,还有一些晒干的虾类、海鲜等农村罕见的玩意儿。
更值得一提的是,包里还装着厚厚的一摞现金,其中一部分是给林父林母过年的费用,剩下的则是二狗子的工资和给大哥的分红。
还没到下午三点,吴秀琳就给几位员工放了假,并顺道把工资发了下去:“要是明年还想来呢,初八之前来报个到就行啦!来,这是你们的工资,数数对不对!”
“谢啦,秀琳姐!”小茹她们工作久了,跟吴秀琳也越来越熟,都知道她好脾气。
大家偶尔相互开开玩笑、打打闹闹,只要不过分,工作能做好。
吴秀琳也喜欢和大家这样无拘无束的,完全没有老板的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