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民国大文豪 > 第72章 流水线生产

第72章 流水线生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最后,荣忠敬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小兄弟,我注意到你岳父最近建立了一家成衣制作工厂,不知小兄弟你对此有何看法?”

    李斯年回答道:“是我建议他这么做的,我在米国留学时,观察到那里的普通人通常都会选择购买成衣。,只有在制作高档服装时才会请裁缝量体裁衣,手工制作,成衣购买后直接就能穿,非常方便,而且款式多样,价格也相对亲民。因此,我觉得在华国,尽管购买力有限,但成衣市场应该还是有很大的潜力的。”

    然而,荣德胜却持有不同看法,他说道:“小兄弟,你可能有所不知。目前市场上的成衣价格都相当高昂,主要面向富人群体。但富人家庭往往有专属裁缝为他们量身定制因此这成衣市场实属鸡肋,地位十分尴尬。”

    李斯年感到不解,他问道:“成衣可以批量生产,理应降低成本,为何价格反而更高呢?普通人购买布料再请裁缝制作,岂不是更贵吗?”

    荣德胜解释道:“确实,请专业裁缝制作服装的价格不菲。但普通人家更多的是自己购买布料,成员再由家中的女性亲手缝制衣物。这样既能节约开支,又能确保衣物的合身与舒适度。他们通常只有在制作正式服装时,才会考虑请专业的裁缝。”

    华国人历来以勤劳节俭着称,能自己动手的绝不花钱请人。在这个时代,普通女性从小就练习女红,家中的衣物总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大穿了老二穿,衣服改来改去,母亲在家里完全就是一个合格的裁缝了。

    李斯年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有些脱离实际了。他从小也穿过母亲亲手缝制的衣物,深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含义。这个时代的女性确实了不起,她们在家庭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屋里屋外,耕田种菜,洗衣做饭,生孩子养娃,无所不能。不像后世很多女子只剩下会生娃了,很多连养娃的技能都退化了,再过几年估计生娃的技能都忘了。

    关于裁缝制作费用的问题,李斯年之前还真没想过。当初他与岳父及唐樱联手创立云裳时装公司时,他们的目标客户主要是沪上那些追求时尚的富家千金。只要衣服的款式设计足够新颖,就不愁没有销路。

    但这样的销售策略,市场覆盖面相对较窄。对于岳父这样的商人而言,这确实是一门不错的生意,然而对于荣氏兄弟而言,如果投入大量精力去开拓这样一个小众市场,就显得有些得不偿失了。

    “这么说来,现在成衣销售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手工制作成本了?”李斯年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荣德胜点头,“确实如此。如果生产规模不大还好管理,但要是想建立一个大型的成衣制作工厂,问题就复杂了。工人的培训就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即使培训完成,一个技术熟练的工人一天也只能完成三四件成衣。这其中的培训成本和工资成本都非常高昂。”

    “那你们现在是怎样生产的呢?”李斯年好奇地问道。

    “就是把布料准备好,然后让工人们裁剪缝制啊,还能有什么办法?”荣德胜反问。

    “那你们为什么不尝试采用流水线生产模式呢?”李斯年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荣忠敬对李斯年口中的新词汇总是特别敏感,上次谈话时他所谈及的“双赢”,“产业链”这些新词汇给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次他又听到了一个新词——“流水线生产模式”。

    他忍不住好奇地问道:“小兄弟,这流水线生产模式到底是什么啊?”

    “这是我在美国留学时了解到的一种高效生产方式,”李斯年解释道,“你们知道福特轿车吧?他们的汽车就是用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我还和朋友亲自去过他们位于密歇根州的工厂参观。”

    “福特轿车我当然知道,但这跟流水线生产有什么关系呢?生产汽车应该比做衣服复杂多了吧?”荣忠敬不解地问。

    李斯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故意卖关子问道:“你们知道汽车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

    荣德胜尝试着回答:“虽然我们华国现在还生产不了汽车,我也没见过汽车的生产过程,但市面上的黄包车和马车我倒见过不少。虽然它们比汽车简单,但我想原理应该差不多吧。无非就是需要一些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人,由师傅带着徒弟,通过敲打和组装来完成。等徒弟做过几辆、熟悉了内部构造之后,就可以独立生产了。”

    “你的意思是一个人要从零开始打造一辆黄包车吗?”李斯年继续引导。

    荣德胜若有所思地说道:“哦,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不是每个人负责一部分?比如有的徒弟专门负责打造轮子,有的打造车身,有的制造座椅,最后再由师傅整体安装调试。这就是你所谓的流水线生产吗?确实挺形象的。不过这种生产模式尽人皆知啊,黄包车就是这么生产出来的。”

    其实,华国古代已有流水线生产的雏形,早在秦朝时期便能见到其影子。例如,在兵马俑中出土的秦朝兵器,如箭头和弩箭,其标准化程度极高,几乎可以无缝替换,这恰恰显示了当时已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生产。另外,在发达的纺织、陶器、木器等手工业中,各道工序常由专门的工匠负责,这也构成了一种原始的“流水线”生产方式。

    然而,尽管华国古代就有了这种生产的初步形态,但它并未完全具备现代流水线的所有特质。举例来说,古代生产往往缺乏严谨的时间控制,生产速度易受工匠个人经验和技艺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同时,它也没有现代流水线所特有的高效流动性,比如利用传送带等设备来提升生产效率。因此,与现代流水线相比,这种古老的生产方式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