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民国大文豪 > 第186章 女高师演讲

第186章 女高师演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王国桢一直将时间拖到周五,才拨通了电话,再次将李斯年叫过来,带他一同前去与卖家进行交易。

    幸好,这次交易颇为顺利,王国桢凭借着这些小计策和多年的经验,帮外甥又砍下了两千大洋的价格。

    李斯年想要将这些钱拿出来感谢舅舅,但是老头儿却坚决不肯收下,只是将一堆甲骨碎片当成宝贝似的小心翼翼的带回了家里。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李斯年常常趁着假期来跟舅舅学习甲骨文,并且还会带上自己的两个徒弟一同前来。

    交易完成的第二天上午,李斯年刚结束课程,就又见到了孙小姐,她还是带着刘和珍和杨德群两人一起过来的。简单用过午饭后,李斯年便跟随她们一同前往了位于宣武门内石驸马大街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民国时期,全国的大学数量相当有限,在此时全国大学数量仅有五六十所左右,而且规模普遍不大,大多数大学的在校学生人数基本都维持在三四百人左右,甚至存在一系只有几人或一人的情况。

    即便是规模最大的中央大学,在其鼎盛时期,在校学生人数也不过三千余人,这仅仅与现在一般大学一届的学生人数相当。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此时的高等教育仍然实行的是精英教育模式,教育资源相对稀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比例较低。而且别看人数少,想要毕业却并不容易,能够顺利毕业的仅有六七成,甚至更低。

    因此,能够进入大学学习并且顺利毕业的人往往被视为社会精英或未来的领导者,这与后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乃至普及化有着显着的差异。

    另一方面,此时的大学在学科专业设置上相对有限,与后世的大部分综合性大学不同,许多学校仅设有几个有限的专业,并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与其说它们是大学,不如说更像是学院。

    以邀请李斯年来讲座的“女高师”为例,其全部教学设施仅由一个由四座楼组成的校舍构成,建筑面积约4500平方米。

    此时,“女高师”仅设有国文、英文、图画等学科专业,全部在校学生人数也只有三百余人。

    因此,在民国人物的传记中,经常有某人做了一点什么事情便名震全校的纪录,其实也不足为奇。在一所只有三百余名学生的学校里,哪怕你什么事情都不做,几年下来也能混个脸熟。

    而今天,李斯年来此讲座这件事,也算是名震全校了。由于提前一周就确定了讲座的时间地点,因此,“女高师”的学生和老师几乎是全体出动,前来聆听。

    当李斯年抵达学校礼堂时,那里已经拥挤得水泄不通,幸好有学生自治会的同学在维持秩序。费了好一番功夫,才让出一条狭窄的通道,让他得以穿过人群,一步步走向讲台。

    一路上,学生们纷纷投来注视的目光,让李斯年感到有些受宠若惊,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动。

    李斯年没想到自己会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这是整个学校的学生全都聚集到这里来了吧。

    在临时充当主持人的孙小姐做了一番热情洋溢的介绍之后,李斯年终于开始了自己在大学的第一场正式演讲。

    经过一个学期的备课和讲课,他已经对如何打造一场吸引人的演讲有了深刻的理解。

    首先就是要有明确而有吸引力的主题,同时要确保这个主题具有时效性和相关性,这样才能让听众产生共鸣。其次要追求生动有趣的表达,适时地插入幽默元素,不仅可以缓解紧张气氛,还能有效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再者就是要展现出自信而真诚的演讲风格,与听众进行互动,增强演讲的吸引力和参与度,让听众更加投入。

    因此,在演讲一开始时,李斯年并没有上来就空洞地、千篇一律地大谈此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以及妇女解放的意义。

    而是以一种谦逊而又不失风趣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演讲:“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女性同胞们,大家下午好!应贵校的校长许寿裳先生之邀,让我来谈一谈有关妇女解放的话题。我实不知该说些什么。不是没的说,而是要说的东西太多了,不知从何说起。”

    李斯年继续说道:“孔夫子曾曰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先贤竟然将女子与小人归在一类里,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后来的道学先生们,对于母亲,表面上总算是敬重的了,然而虽然如此,华国为母的女性,还受着自己儿子以外的一切男性的轻蔑。”

    李斯年开场白也算普通,但是他竟然将孔老夫子的话拿出来树靶子,倒也出乎学生们的预料,大家开始渐渐从关注李斯年这个人转移到关注他的演讲内容上来。

    接下来。李斯年从报纸上面最近刊载的一篇新闻开始论述自己对于妇女解放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他说道:“最近,在《京报》上面看到一则新闻,说是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报纸上听闻而已,我并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李斯年在演讲中突然从探讨妇女解放问题跳跃到了看似毫不相关的“雷峰塔”,这一突如其来的转折多少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然而,他却成功地以此勾起了礼堂内师生们的兴趣。

    他继续娓娓道来:“在一切西湖胜迹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最早的却是这雷峰塔。……”

    “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李斯年滔滔不绝的讲述着这个人妖相恋的故事,《白蛇传》这个民间爱情传说,最早定型于明末冯梦龙所着的《警世通言》,在清朝时已经广为流传,已经发展出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尽管师生们大多都听过这个故事,但对于李斯年这种另类的讲述方式,他们依然听得津津有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