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民国大文豪 > 第161章 拜师

第161章 拜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民国时期,尽管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但师徒关系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技艺传承方式,在许多领域依然得以延续。

    尤其是在手工业、传统艺术和传统技艺等领域,如武术、戏曲、中医等,师徒关系仍然是技艺传承的主要途径。

    师傅们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自己的技艺和多年积累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徒弟,而徒弟们则通过长期的跟随和实践,逐渐掌握并精通这些技艺。

    然而,与此同时,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引入和传播,学校教育也开始逐渐兴起,并成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使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在这一背景下,师徒制也开始逐渐向学校教育转型。

    师徒制和学校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显着的差异。

    师徒制更强调实践经验和技艺的传授,师徒之间往往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和道德责任。

    而学校教育则更注重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教师和学生之间在人格、话语权等方面更加平等和民主。

    这种差异使得两者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在文化领域,虽然学校教育已经成为主流,但仍然不乏举办拜师仪式的例子。例如,画家何海霞拜师张大千,国学大师黄侃拜师刘师培,还有李斯年的好友徐智摩拜师梁启超等。这些拜师仪式不仅体现了师徒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彰显了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

    1918年,在徐智摩启程赴美之前,经前妻张幼仪之兄张君劢的介绍,他正式拜梁启超为师,成为其入室弟子。

    当时,徐智摩的父亲徐申如为了表示对梁启超的敬意和对儿子拜师的重视,不惜破费拿出1000大洋作为拜师礼金。

    在拜师后,徐智摩受到梁启超学识与文采的影响,他的思想境界大为开阔,从此开启了真正的文学之路。

    而梁启超对徐智摩也非常喜爱,认为他具有非凡的天赋。梁启超不仅在学业上给予徐智摩悉心的指导,还在生活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心。

    后来,梁启超还安排徐智摩作为印度诗哲泰戈尔访华时的随身翻译,这些宝贵的经历极大地提升了徐智摩的知名度和学术地位。

    当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真心诚意拜师的两人时,李斯年也不好推辞,只好答应下来,并连忙让二人站起身来。

    他说道:“那好吧,七哥,这位是我的学生沈从文,他最近在跟我学习文学创作。既然如此,就给他们两个一起举办拜师仪式吧。”

    白景琦闻言笑道:“好的,不过说好了,我们家敬业可是你的开山大弟子啊。”

    听着白景琦的话,李斯年突然感觉画风有些不对。怎么开山大弟子都出来了?这好有江湖气息啊!

    师徒制中,开山大弟子作为师傅的第一位徒弟,虽然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往往承载着师傅的期望和重托,同时也是后续入门弟子的榜样和引领者。

    李斯年凑趣地勉励道:“好的,那敬业你就是大师兄了,从文你就是二师弟。你们以后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不要让为师操心啊!”

    突然之间多了两个徒弟,李斯年暂时还没感觉到作为良师肩头所多出来的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只是一时间感觉还挺好玩的。

    白敬业从小在百草厅长大,对于中医行业的师徒关系早已司空见惯。在小时候,他也曾经拜师学习过医术,但可惜他对这行并不感兴趣,没学两年就转而去了新式学堂。

    如今,他再次拜师,并且有幸成为了老师的开山大弟子,这让他感到非常高兴,很快就适应了新的身份。

    白敬业恭敬地对李斯年说道:“师父,您放心,我会好好照顾二师弟的。”

    沈从文生性沉默木讷,刚才看白敬业拜师,突然想到最近李斯年对他的格外照顾,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于是一时兴起,也跟着纳头便拜,成就了这段师徒缘分。

    他心里也很高兴,向白敬业拱手说道:“大师兄,以后就承蒙你照顾了。”

    白景琦看母亲交代的这件事办得如此顺利,忙说道:“太好了,贤弟,我之前已经找人看过日子了,这个月末就是举办拜师仪式的好日子,你看看那天有没有时间?”

    李斯年翻开日历,发现那天是星期四,自己正好没有课,便答应下来。

    他说道:“七哥,这仪式不用搞得太隆重,简单一些就好,随便叫几位亲友前来见证一下就行。”

    但白景琦却不同意,连忙反驳道:“那可不行,在咱们老规矩里面,拜师可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万万不能马虎,得按照传统的规矩来办。”

    古代拜师仪式是一项神圣的活动,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礼仪和文化内涵。

    拜师仪式具有一定的流程:首先需要拜行业祖师,文化领域就是孔老先生了;再拜师父师母,表达敬意;然后徒弟要聆听师傅训话,接受教诲;之后师徒还要互赠信物,徒弟要向师傅献上具有特殊寓意的“六礼束修”,表示诚意和决心,师傅也要回赠礼物,表示接纳和祝福;最后还要举行拜师宴会,宴请师傅一家、师叔师兄、保荐人以及师门亲友等,共同庆祝这一重要时刻。

    参加仪式的人也有要求,首先需要引师、保师、证人齐全,他们在这场仪式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引师”又称荐师或介绍人,是负责向师父引荐拜师者的重要角色,他们通常与师父有一定的交情或了解,能够认可拜师者的品行和资质,从而将其推荐给师父。一般请与师父有交情的长辈或友人充当。

    “保师”又称证师或证明人,是拜师仪式中的见证人,他们负责在拜师过程中提供证明,确保拜师仪式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拜师者和师父之间的关系起到监督和保证作用。一般是请行业内德高望重的前辈来充当,以增加拜师仪式的庄重性。

    而“证人”则是在拜师仪式中主要起到辅助证明的作用,他们可能是门内的叩头弟子、亲友或其他受邀请的嘉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