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二「解」:兄弟第章 怀情
“嘭!”
箭镞穿透假山,悬停在宋时额头前。
宋时大气也不敢喘,若不是有这座假山阻挡缓冲,这箭头正好能穿透他的脑门。
远处那个射箭的家伙力量和准头,达到了什么样的怪异程度?
宋时自认为隐藏已经做得很好了,他们不可能事先看见自己的身影,只是稍微有些动静罢了。
额头前闪着寒光的箭头瞄准的就是自己的头!
他仅凭远处的一点动静而已。
宋时现在一点也不敢动弹,动了下场会很惨。
“想看的东西也都看见了能不能跑出去到汴水岸边呢?”
宋时为自己大胆的想法逗笑了。
“这他娘的能逃哪去?”
这一瞬间,石守信的第二箭已经射到跟前,强大的力量竟直接让假山一角崩碎。
宋时半个脑袋已经露出。
“陛下,看来是一只图谋不轨的野兽呢!”
这个时候皇宫后苑不可能还有第四个人躲藏在此,不管是谁,等待他的只有一个下场——坐弃市!
所以石守信毫不犹豫地第三次拉开弓箭。
宋时下意识想要躲避,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箭镞无情地射穿他的右脑,场面惨烈无法形容,就连宋时自己都来不及骂娘,便眼前一黑。
赵匡胤挥手呼唤太监前去清理现场,血腥场面让三人失去习射的心情,纷纷返回屋内。
“怪事耶,朕已经遭遇多少次刺客了?”
“定是那南唐主买凶杀人,官家过些日子便率大军平了江南,把他抓来汴京,看他如何!”
宋时从汴水岸旁醒来,嘴巴四周还沾些粘液。
汴水里泛着几圈波纹。
这两次惊吓,宋时没有过多感受,因为失去意识太快了,感受不到任何死亡气息。
来不及多想,宋时拖着湿润的氅衣回到亭子上。
“来吧道士!”
“我想已经可以完整阐述第二个「解」了!”
道士正在观察宋时身上的氅衣:“没把我的衣弄破吧。”
“怎么会!”宋时脱下衣服,摔在道士的桌面,“麻烦,拿走拿走,我不穿了总行吧?”
谁知道这个道士笑着笑着伸手从屁股底下再次掏出一件氅衣:“我只是问问,如果破了,我还有。”
宋时的手悬停半空,嘴角抽搐,夺过新衣服,罩在身上。
“早说,不和你扯皮了,赶快办正事。”
道士提笔,把那把柱斧用作镇纸。
宋时瞧见,也不好说些什么,懒得搭理,坐在条凳上开始解说。
经过这几次「入梦」,第二个「解」的证据基本弄全。
还有关于赵匡胤的死因
宋时说:“首先,我想要解释的是赵匡胤、赵光义两兄弟的关系。”
“赵光义和其哥哥的关系其实挺好。”
“赵匡胤刚刚登基的第一年,便让赵光义坐上了开封府尹的位置,在以后的日子里,赵匡胤经常去到了弟弟的家里做客,还时常一起到玉津园或者别的园林练习射箭,一起欢宴。”
“后来还在赵光义的家里开挖新的战池,赵光义生病时候亲自前去看望,亲自为他上药。”
“这里我得提一下‘金匮之盟’,先不说这个盟约真不真,赵匡胤确实是按照盟约把赵光义当成了储君培养,在位期间也从未立过太子,明眼人都知道赵光义的皇帝宝座十拿九稳,他自己也不会一时冲动,犯下弑君的罪名。”
“当皇帝驾崩的消息传来,如果真的是赵光义所为,他不会在晋王府前犹豫,还要一个太监去提醒他。
冒险杀掉一个疼爱自己,且把自己当成储君的好哥哥,还留下那么明显的证据,然后背上弑君的骂名,狡诈多疑的赵光义会这样做吗?”
宋时轻轻摇头。
“显然很可能,他不会这么做。”
“赵光义和哥哥的关系当然也不可能一直如此亲密无间,期间肯定会有不同立场方面的争执,但不会影响整体的感情。
从我「入梦」所见,赵匡胤十分疼爱自己的弟弟,也经常带着弟弟游玩宴射,讨论政务,是培养储君的模样,足以证明两人的关系不会去到水火不容,自相残杀的地步。
如果说感情因为权力而发生质变,这个可能很小,前一句我也解释了,赵光义犯不着弑君。”
道士说:“这就是你急匆匆两次「入梦」得到的结果?”
“是。”宋时回答。
“可是到现在,你依旧没有告诉我,太祖皇帝的具体死因。”道士停笔,“没有死因,不能作「解」。”
宋时打断道士的话:“死道士,别急嘛,你不是云淡风轻吗,让我稍微回忆回忆太祖实录里的内容。”
“所以第二,我解释一下,关于赵光义继位后为什么逼死太祖儿子,还有自己的弟弟赵廷美。”
“要说赵光义心虚,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而杀害太祖儿子,不现实。
太祖次子赵德昭是自杀而亡,并非赵光义杀害,而四子赵德芳,《宋史》里仅记载他是病逝,没有更多关于他的死亡记载,和赵光义联系一起或许有些牵强。”
“赵德昭的死倒是有些戏剧性,赵光义北伐失败,大腿上还中了一箭,好不容易保住一命,又听说他落荒而逃的时候军队里打算立赵德昭为帝,这让他异常不爽,然而回到东京气还没有消,赵德昭又不合时宜地过来进谏,要给北伐将士论功行赏。”
“赵光义很生气,这搁谁来了都会生气。自己是皇帝,打仗时候别人想立你做皇帝,你现在又让我封赏他们,什么意思?”
“赵光义本就是一个多疑的人,说了一句非常赤裸的话,‘等你做皇帝再赏也不迟’!”
“看得出来,赵光义确实很生气,说的气话直刺赵德昭内心,回家后的赵德昭立刻上吊自杀。”
“自然,当上皇帝的赵光义肯定会维护自己的皇位,更何况是手下的士兵打算立赵德昭,从五代过来的赵光义知道严重性,异常恼怒可以理解,偏偏当事人赵德昭就要不合时宜地过来说话,给将士们论功行赏谁来说都行,就赵德昭不行!”
“赵德昭来提议给将士们赏赐,岂不是士兵和潜在的皇位继承人双向奔赴,要是再出现兵变篡位该怎么办呢?”
“赵光义的恼怒,赵德昭他不理解,他觉得自己是一片好心,竟然还被叔叔怀疑,只能以死明志,表明自己并无篡位之心。”
“赵德昭死后,赵光义得知消息后抱着他的尸体痛哭道:痴儿,何至于此?”
你怎么那么傻,竟然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