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立马沙陀 > 第59章 古风

第59章 古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九娘并不知道人家在算计自己。昨天回到王府,立刻给父王说了张惠之事,果然父王甚是高兴,反过来要她好生排演新戏,务必与那张惠成为闺蜜,再让张惠给朱全忠吹枕头风,这样父王就可以得到一个强藩的援助。父王还说,张惠当着沛郡王的半个家,若是得了她鼎力相助,自己高升一步,未尝不可能。

    父王已经是亲王,一等爵位。高升一步?李九娘顿时心头雪亮,激动不已:自己会从郡主升级成公主?

    万万没想到,自己头脑一热在这新戏上下注,现在居然会改变父王和自己的一生!

    但精明的李九娘很快又转念想到,新戏虽好,终究只是个热闹,热闹过后,怎样继续拴住那张惠?甚至找到她的把柄,然后握在手中?只是那个女人太过精明,要做到这一步,谈何容易?看来要想真正与她成为无话不谈的闺蜜,恐怕还要多下些水磨工夫。

    正想心事之时,却听黄四娘提醒道:“郡主,叶家到了。”

    连忙举目看去,原来叶厚生已经领着全家在棚子门口等候,她笑了笑便下了马,把缰绳交给黄四娘,自己走进棚子,一面说道:

    “叶老丈,看戏的贵客可是越来越多了。现在连沛郡王的王妃,都要前来观看,你们万万不可怠慢。”

    叶厚生连忙答应,想了想又问:

    “不知这沛郡王,可就是那宣武镇的朱使相?”

    李九娘闻言不由停住脚步看看叶厚生:“正是。怎么,你们叶家识得他?”

    叶厚生含笑答道:“当初叶家走江湖时,在汴州在过一段时间,后来才转投京城来的。”

    叶大娘也插嘴:“好教郡主得知,在汴州时,叶家也常常出入宣武军衙门,只是不知那张夫人可还记得我们?”

    李九娘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暗想几个插科打诨的弄参军,还不知张惠是否看过他们的参军戏呢。就算看过,恐怕也是几片浮云罢了,哪能记得住。不过转念一想,现在就是要想方设法抓牢张惠,既然有这层关系,起码也多了个话题不是?若那张惠念旧,彼此的关系,无形中也近了许多。

    得知叶家其实和沛郡王有旧,李九娘对他们也多少改变了些态度。所以几天排演下来,倒是没有再发生什么冲突。叶娘温虽然对李九娘始终心存芥蒂,但在父母劝说下,也知道大局为重,再说人家已经赔了天价两百贯钱给叶家,不看人面看钱面,也就暂时放下吧。

    罗隐倒是常来叶家棚子点卯,指望再见那“六绝”一回。可惜张惠却恰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竟然杳无音信。佳人不得见,他也只好与叶友孝探讨些诗词歌赋。眼见大诗人跟自己论诗,叶友孝实在紧张,深知自己底蕴太过浅薄,只好去了万元域几回,居然被他找到了改编版,顿时高兴不已。这天罗隐才来,就被叶友孝叫了过去:

    “昭谏先生,小可几日辛苦,废寝忘食,总算把那两句写成一首古风。倒是想请先生评点一二。”

    罗隐闻言甚是喜欢,那天在秋水棚子听他说了两句,当即就感慨不已,只是因为场景、事情、心绪还有灵感,都不是自己亲身经历,只好怅怅放过。现在听说叶友孝已经写成全诗,顿时想起李九娘当时的态度。可想而知,若九娘知晓了全诗,必然要演唱,那时候,自己见到张夫人的愿望,十有八九会成为现实。

    一是听好诗,一是见佳人,两种情绪鼓动下,也顾不得自己形象,立刻催促道:

    “小友才情惊人,罗某已是迫不及待,便请取来笔砚,即刻抄录下来。”

    叶娘温听罗隐如此说,马上取砚磨墨,铺好纸张,又呈上笔来。罗隐吮了吮毫,翻眼看着叶友孝。

    叶友孝缓缓念道: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来雨过天初晴。

    都门帐饮无头绪,兰舟催发下江城。

    执手泪眼念去去,千里烟波雾蒙蒙。

    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清秋断人行。

    今宵酒醒又何处 杨柳晓风望归鸿。

    从此好景应虚设,更与何人诉风情!”

    他刚刚念完最后“风情”两字,只见罗隐将手一挥,那“情”字最后一笔也已写完。罗隐连忙展开全文,但见满纸字迹飘逸,犹如云烟飞舞,正是叶友孝刚刚念过的诗。

    叶友孝心中感叹,到底是大诗人,不但字写得快堪比后世的速记员,而且龙飞凤舞,俨然就是一幅书法作品!见罗隐细细审视全诗,叶友孝又有些忐忑,万元域抄来的这个改编版,究竟是否能入罗隐法眼?

    只见罗隐忽然提笔就要修改,却又顿了一顿,笑道:

    “罗某今日只是书吏,却不敢擅自涂鸦啦。”

    叶友孝正要鼓励他修改,却听见一个清脆的女声:

    “何人如此大胆,敢命昭谏先生为书吏?”

    话音未落,李九娘已经一股风地走了过来,黄四娘也像一股小旋风一样紧随其后。李九娘见到罗隐手上的诗稿,不由喜道:

    “原来是昭谏先生又有新作?”

    罗隐笑着指指叶友孝:“非也,这首诗,却是友孝小友所作。”

    李九娘大吃一惊:“什么?他?”

    美目打量这小厮,数日不见,居然成了诗人?简直不可思议!

    罗隐笑着解释:“那日小友说了‘杨柳’两句,当时在下惊诧之余,却遗憾未窥全豹。小友苦心孤诣数日,果然写成全诗。罗某适才便是将此诗抄写下来,可不就是一个书吏?”

    李九娘一边听一边细细读了全诗,不由喜动眉梢:“先生且说,若奴家来唱此诗,效果如何?”

    罗隐心中一喜:正是要你来唱!

    “若九娘来唱,正是珠联璧合!”

    叶娘温也凑趣说:“说来奇怪,连奴家也不知友孝能诗,现在忽然写出这诗,必是九娘带来的灵慧呢。所以这首诗,几乎就是为九娘量身打造,也只有九娘能把它唱好。”

    听叶娘温都这么说,李九娘心头喜滋滋的。又转念一想,这首诗分明是写恋人感情深厚,无奈之下被迫分别。叶娘温却说她弟弟这首诗,是为我量身打造?这又是何意?莫非有什么暗示?但是友孝不过是个少年,怎么可能?

    先丢下绮念,向叶娘温笑了笑表示赞许,自己拿了诗稿走向戏台,决定先试唱一回。

    没有丝竹乱耳,甚至也没有婀娜舞姿,但是这一曲《寒蝉凄切》,本来就是千古绝唱,此刻经过李九娘清亮的歌喉演绎,当真是清绝于耳,缭绕于心,更缠绵于胸,那种离别之时的伤感之美,顿时令人无法自已。

    一曲唱罢,一个温婉的声音响了起来:“妾身何幸,又闻仙音!”

    大家一齐看过去,原来是张惠母子到了。众人连忙上前迎迓沛郡王夫人,李九娘更是笑着说道:

    “王妃居然驾临这叶家棚子,实在出乎意外。”

    张惠四下看看,笑道:

    “美玉出自璞石,陋室才有鸿儒,这棚子虽然寻常,但有了九娘一曲,才算是蓬荜生辉啊。”

    大家都笑了起来,叶厚生上前说道:

    “娘娘安好,不知可还记得小老儿?”

    张惠看了他一眼,忽然笑了起来:

    “原来是叶老丈。哎呀,汴州时看过老丈的参军戏,妾身当时笑得乐不可支。不知老丈何时来到京城?怪道数年不见。”

    听见这贵妇人居然还记得自己这卑微伶人,叶厚生激动地满脸通红:娘娘真是大善人啊,自己这种供权贵取笑的伶人,她居然也记得!当下絮絮说起自己往年去投薛能,才知已经被乱军所害,没奈何只好重回京城。

    张惠却听出端倪,打量一下叶厚生说道:

    “没想到你们家居然还与一方节帅有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