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 孝淑睿皇后之皇帝舅家
我叫喜塔腊青瑜,这个姓上海人一看到,估计憋不住就要笑了,因为“喜塔腊”用上海话来讲,“西特了”,就是死掉了。
还好,我是北京人,假使我生活在上海,每天都被人说成死掉了,死掉了。一点都不吉利,这样不开心,一个小女生家家的。
我是满洲正白旗人,副都统、内务府总管、追封三等公喜塔腊·和尔经额之女。我的父亲官职不高,但我们喜塔腊家比较特殊,是皇帝舅家,因为太祖皇帝“奴奴”的母亲就是我们喜塔腊家族的女儿。
我从很小就被告知,我们家是皇帝舅家,平时出门要注意个人形象,不要给皇帝家丢人。尤其不要和那些乱七八糟,不三不四的人玩,所以我喜欢找很二的人玩。
还没学会讲话,家里老人就告诉太祖努尔哈赤的故事,可我小啊,学不会努尔哈赤四个字,一直说成“奴奴”,至今改不过来了。
我出生于1760年,病故于1797年,享年38岁。哎,为什么不多活1年,三八三八的叫起来多不吉利?不喜欢这个数字,我喜欢39,三九胃泰,听起来就很健康。
虽然我只活了38岁,和我的婆婆比起来,真的只能算短命。不过老天总是公平的,虽然我不长寿,但我的丈夫嘉庆帝,对我恩爱有加。我还有个皇帝儿子,我还是清朝历史上唯一生下皇帝的皇后,这一切已经很够意思了,再贪心,估计要折寿了,我就活了38岁,没多余的寿可折了。
我是清仁宗嘉庆皇帝的孝淑睿皇后,是是他的结发妻子,是他的嫡妻,是他的第一个皇后。经历了康熙盛世,大清朝从我公公乾隆皇帝的晚年开始,大清朝走向衰败。
很多人问我结发夫妻什么意思?我估计哦,就是结婚时,割一点彼此的头发,打个结,放在一起,死了带进棺材里。
哎,那要是离婚了,怎么办?我还是喜欢做露水夫妻,带劲,一辈子守着一个男人,想想真没意思。
不过呢,说回来,嫁给嘉庆那个胖子,得到的荣誉还是蛮多的。我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太子妃,我是道光帝的生母,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个生下皇帝的皇后。
关于我们喜塔腊这个姓氏,并不是满洲八大姓之一,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历史也很悠久了。
喜塔腊氏原是居住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即辽代五国部、金代胡里改路中部的奚滩氏。也不知道历史学家,怎么会查的那么清楚?连我们自家都不知道。
在元代为五万户辖地,明朝记载永乐六年,1408年女真人来朝,设12卫,其中就有奚滩河卫。
我在想哦,如果当年明朝的皇帝多娶娶我们女真首长的女儿,也不至于女真闹独立,吃不饱肚子,总归要造反。
永乐十四年,1416年八月,弗提卫奏举女真野人头目牙速等,堪任以职。从之,设“吉滩卫”。
奚滩即吉滩,这里的女真人即以地为氏称奚滩氏(即喜他拉氏)。吉摊卫在距弗提卫不远的黑龙江南岸,奚滩氏原住地应在富锦县附近。
在元朝曾任都达鲁花赤、猛安,足以证明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到元明之际,我们迁徙到绥芬河、图们江流域及朝鲜东北部,以其姓氏为新迁地地名。
我们这一支喜塔腊氏,始祖昂武都理巴颜德于明朝中期迁居长白山喜塔腊地方。
我的烈祖父:阿塔,包衣佐领;玄祖父:扎格,包衣佐领;高祖父:安泰,内务府闲散包衣;曾祖父:员外郎爱星阿,追封三等承恩公;祖父:拜唐阿常安,追封三等承恩公;从堂叔祖父:来保,拜唐阿常安隔房堂兄弟,安泰之侄孙,初任库使,后任内务府总管,仕至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谥号文瑞。父: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喜塔腊·和尔经额。
长兄:盛住,袭三等承恩公,原任都统。次兄:隆住,原任笔帖式。隆住长子春林任道员。三兄:孟住,袭三等承恩公,原任广州将军。弟弟:龄住,嘉庆末年出仕,道光年间任按察使。
我们家男的好像都不怎么行,安于现状,官职也太低了,要不是我运气好,嫁给嘉庆胖哥哥,我估计只能嫁给普通人家。其实,我倒不是很注意,只要帅,就好了,我不喜欢胖胖的人,太油腻,一到夏天,身上就臭臭的。
但是没办法,乾隆老皇帝一指婚,我只能出嫁。乾隆39年,1774年,我嫁给乾隆帝第十五子永琰,为嫡福晋。
很多人好奇,我出身平平,乾隆皇帝怎么会给我指婚呢?
乾隆皇帝有一次做梦,梦见太祖皇帝的母亲,喜塔腊氏告诉他,要在喜塔腊家里找个漂亮的女生,做储君的嫡福晋,大清会越来越昌盛,而他自己本人可以活到88岁。然后,就给我指婚了,谢谢这位老祖宗,死了都不忘造福自家人。
我给嘉庆皇帝生了道光帝,皇二女、皇四女庄静固伦公主。生的不算多,但精品率高,两个儿子,一个是皇帝,这算百分之五十了,哈哈。
乾隆60年,1795年,晋为皇太子妃。嘉庆元年,1796年,册立为皇后。嘉庆2年,1797年,病逝,享年三十八岁。谥曰“孝淑皇后”。嘉庆8年1803年,十月,入葬昌陵地宫。
道光、咸丰累加谥曰&34;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肃光天佑圣睿皇后&34;。
好像我的一生结束了,有点仓促,没事,今天要讲的是喜塔腊是皇帝舅舅家。所以我们回到这个主题,刚才都在铺垫,就是铺的有点长。
我的十一世祖昂果都理巴颜生有七个儿子,其中长子都理金,在女真社会中颇有地位,故世称都督,其孙女是清兴祖直皇后,玄孙女则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生母显祖兴皇后。
我查资料查了好久,去了中国图书馆,去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都不让我进,奇怪了,我堂堂皇后去查资料,让我戴口罩,那一戴谁还知道我是皇后。戴口罩就算了,还要查身份证?那是什么鬼东西?我咋没听说过?算了,天黑后,我飘进去看材料吧。
我们喜塔腊氏一族在清代被称为“舅家”,在入关前受到清太祖和清太宗两代的特别尊重,委任与他们守护永陵的重任,并免除一些赋税。
看起来是美差,有钱还不用干活,闲了打开地宫,找找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谁想不到,皇帝老子会搬家,顺治皇帝搬家去北京了,我们可不能搬家啊。为此喜塔腊氏大多支系未能“从龙入关”,失去了提高旗人身份的前提。
后来在老家太寂寞,又没钱,我的先祖申请了一下,部分喜塔腊也搬到北京一线城市看看。
皇帝看我们那时候混的不怎么样,给我们在北京安置了个四合院,从正白旗包衣抬入满洲正白旗,抬入世管佐领。
三代之后改为公中佐领。到我出生的那年,乾隆25年,此时我们家族已经抬旗二十年了,所以我生下来就是上三旗满洲人,而非包衣。
太祖皇帝努尔哈赤母喜塔腊氏,都督阿古女。归塔克世为嫡妻。清顺治5年,与肇祖原皇后、兴祖直皇后、景祖翼皇后同时被追谥。喜塔腊氏生子三人:清太祖努尔哈赤、舒尔哈齐、雅尔哈齐。
我和大胖嘉庆结婚后,嘉庆帝因为宠爱我这个发妻的缘故,对我的娘家人照顾有佳。
喜塔腊后代其族人,而道光帝因为生母是喜塔腊氏族出身的缘故,对喜塔腊氏一族也是厚爱有加。这就是喜塔腊家族成为帝舅家的来龙去脉。
是不是很羡慕?没办法,现在没皇帝了,不过呢,如果家里有姐姐妹妹,一定要对她们好,万一哪天她们嫁了好人家,你这个弟弟哥哥也跟着过日子吧。啃老族,现在不流行了,啃姐妹族,日子过的更长久,当然,自己混好,比啥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