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慎重之议
卫琨的身体微微摇晃,像是被暴风雨中的一叶扁舟,几乎无法站稳。
他四顾之下,昔日同僚的眼中不再是尊重与信任,
取而代之的是掩藏不住的惊愕与刻意保持的距离。
他苦心经营的权势大厦,在这一瞬之间,如沙暴遇潮,骤然坍塌。
“陛下,微臣……微臣确有不赦之罪。”卫琨的声音细若蚊蚋,夹杂着颤抖。
终于,在正义的铁拳与良心的拷问下,他低下了曾高傲的头颅。
这一刻,他似乎解脱了,但那份沉重的解脱,也带走了他所有的荣耀与尊严。
晋愍帝缓缓自御座站起,目光如炬,穿透尘埃:
“卫琨,身为廷尉,本应是律法的捍卫者,公正的守护神,
而你却知法犯法,以权谋私,置人命于草芥,其罪当诛。
即刻收押,待大理寺详查后,按律严惩。
此为戒,警醒众人,无论身份贵贱,触法必究,无人能例外。”
随着晋愍帝话语的落下,侍卫们迅速上前,将卫琨带离朝堂。
留下一片窃窃私语,这场戏剧性的转折不仅揭开了一个震撼朝野的大案,
也让所有人重新审视律法的威严和不可侵犯。
晋愍帝随后将视线转回沐辰,再投向满堂的文武百官,沉声道:
“列位爱卿,卫琨一案虽已水落石出,但他的罪行所反映出严重问题。
朝纲不振、官德沦丧,以及律法执行中的漏洞,是我们必须正视的。
当前,我们亟需应对数项要务:
其一,鉴于卫琨之罪行已然收押,但他所担任的廷尉空缺该如何填补?
其二,沐辰今日立此殊勋,应如何厚赏方能匹配其功绩?
其三,对于那把传说中的神剑干将,我们又该采取何种妥善处理措施?
其四,此案件中春花虽为风月之人,但出言做证且言行果敢,有巾帼之风。
当如何安置?”
晋愍帝言毕,大殿上静默片刻,随后群臣开始低声讨论,
各抒己见,场面一时活跃起来。
一位年高德劭的老臣首先发言:“启禀陛下,
针对第一项要务,廷尉一职关乎朝纲法纪,必须选贤任能。
臣以为,可从现任大理寺卿中挑选品行端正、精通律法之人升任,
同时填补大理寺卿之空缺,以确保司法体系的稳定过渡。”
紧接着,一位文官进言,声音清朗:“陛下,论及沐辰之赏赐,
臣以为,沐辰不仅智勇双全,更有忠心为国之忱。
除晋升官阶、增加俸禄外,可赐其‘护国忠良’之荣誉,
以表彰其为国除奸之功,同时鼓励朝中上下效仿其智慧与勇敢。”
这时,一位武将站出,语气坚定:“关于神剑干将,
此乃国之神器,不宜私藏,更不应落入有野心者之手。
建议将其封存于皇家库房,作为镇国之宝,
或可偶尔用于重要仪式,以彰显皇家威仪及国家之祥瑞。”
对于春花的处理,一位较为年轻的文官提出了不同寻常的见解:
“陛下,春花虽出身卑微,但其勇气与正直值得赞扬。
不如特赦其出身,赐其自由,并安排入宫中司职,或学习文书,成为宫廷女官,
此举既体现了陛下宽仁,也能激励民间正气。”
此番言论一出,立刻得到了多位官员的附和,他们认为,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与保护,
晋愍帝沉吟片刻,对群臣的见解表示赞同,颔首道:“卿等之言,确有见地。
然而,关于沐辰的官阶晋升,朕心存犹疑。
先前,朕已鉴其卓越才能,暂授以尚方署八品署丞之职。
而今,面对沐辰破解此等奇案之卓绝贡献,该如何予以更为相宜的追加封赏,
方能彰显其功、匹配其能,朕愿闻各位爱卿高见。”
晋愍帝话音刚落,朝堂之上再次掀起热议。
一位老成持重的宰辅站了出来,声音浑厚而稳重:
“陛下圣明,沐辰此番立下不世之功,若仅以寻常官阶晋升,恐难以彰显其功绩之卓绝。
依臣之见,应直接晋升沐辰为大理寺少卿,
掌管刑狱,直接参与国家法制之建设与监督,
既是对沐辰能力的认可,亦是对其未来寄予厚望。”
另一位年轻有为的官员紧随其后,语气中带着几分激昂:“臣附议宰辅大人之言,
沐辰不仅才智超群,更兼有破案如神之能,实为朝中不可多得之栋梁。
除晋升官职外,陛下不妨赐予‘御前钦差’之衔,特许其在必要时可直接上达天听,
调查疑难重案,如此既能充分发挥其才智,亦能彰显陛下对法治公正的重视。”
这时,一位文雅的翰林学士出列,言语温文尔雅:
“臣以为,沐辰不仅在政务上有卓越表现,在文学与策略上亦有独到见解。
陛下或可考虑增设‘文武双全’之荣誉,同时编纂其事迹入《忠烈传》,
使其英名流传后世,激励后人效仿其忠勇智谋。”
晋愍帝听罢,略加思索,随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众卿之言,皆有深意。
沐辰才华与功绩并举,的确应当给予特别的奖赏与地位。
依诸位所议,晋升沐辰为大理寺少卿,赐予‘御前钦差’之特权,
并特封‘文武双全’之荣耀,编入《忠烈传》以垂范后世。
此外,赐黄金百两、良田百亩,以资其家族,彰显朝廷对忠臣的厚待。”
正当年轻的晋愍帝预备采纳朝中要员的建言,
欲将青年才俊沐辰,擢升至大理寺少卿这一显赫位置之际。
尚书右仆射索綝,一位面容沉静如水,举止间透露着不凡气度的重臣,
缓步而出,他的声音平稳而深邃,宛如春日细雨般落入殿堂,每一言皆权衡慎重:
“陛下,臣愿斗胆进言,沐辰虽有护国之勋,其智其忠其勇,人皆可见,
然官阶晋升之路,宜如江河入海,步步为营,方能彰显我朝选贤任能之严谨及公允。
骤然由尚方署丞一跃成为大理寺少卿,恐有急功近利之嫌,
难免于朝野间激起波澜,或致人疑我朝官制轻浮,不利人心聚拢与国运之磐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