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章
东去的70次特快列车在茫茫的黑夜里奔驰着。很快,列车就进入天山峡谷地带,车轮与铁轨撞击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声响直冲云霄,在旷野里回荡。
离愁慢慢地消散,我的注意力又回到了常态。此时,车厢里刚才上车时的纷乱和嘈杂已经平静了下来,乘客和行李也各就各位。从乌鲁木齐到北京需要四天三夜的漫漫旅行,横跨兰新线、陇海线和京广线,纵横3172公里。我与芸芸众生一样,坐硬座走如此长的路程,鞍马劳顿之苦可想而知。不过,这样的旅行我并不陌生,这是我第三次长途旅行,但是与前2次不同的是,这次我是独自旅行。从今往后,我将独立应对一切挑战,独立闯荡社会。
这个年代坐火车,人们个个都是肩扛手提着大包小包,累的气喘吁吁。车厢的行李架上,车座底下,甚至走道上,都被这些东西和旅客塞的水泄不通。大家都不富裕,这些行李内装的其实都是生活基本用品,绝非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它们十分笨重,而且鼓鼓囊囊的很占地方。
忽然听见有人说达阪城快到了。我随声向车窗外看出去,只见火车已经绕到了天山的南侧,高耸入云的博格达峰在远处的云端隐隐约约、忽明忽暗。峰顶上的覆雪闪烁着橘黃色的微光,產生出一種奇異的景觀,犹如海市蜃楼。
借着车厢的灯光,我开始打量坐在对面的那三位乘客。靠车窗坐着的那位中等身材,体格健壮。他苍劲的国字脸上两道剑眉斜插,一双大眼圆睁。他操着一口京腔,经过交谈得知他曾在新疆当过兵,此次回来特为看望战友。我們相談甚歡,很快就成了朋友。在未來四天的旅行里,我們经常海闊天空,说古论今,不亦乐乎。
在这位北京小夥的旁邊,坐著一位白面書生模樣的人。但见此人豆芽菜身形,瓜子脸,高额头,丹凤眼,鼻樑上架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鏡。我们互通姓名之后得知,他来自石河子兵團农场,今年高考拔得头筹,被北京大学录取。我早就耳闻兵团子弟学习刻苦,实力不俗。今日得见,果然如此。他不善言谈,但是善解人意,是个好听众。在我与北京小伙子高谈阔论的时候,他总是聽的津津有味,若有所思,不时微微点头应合。
坐在我身旁的两位也是去大学报道的新科秀才,一位去天津的一所大学上学,另一位也是去北京一所学院报到。有了这几位旅伴,我心想接下来的漫长旅行将不会枯燥。
夜深人静之后,可以清晰地听到车轮与铁轨撞击发出的、有节奏的咔哒哒咔哒哒的响声,但是每到一个道岔口声音马上就会变调,发出哐啷啷、哐啷啷的奇怪音调。周围的人们逐渐昏昏入睡,然而此时此刻我又开始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我在想象等待着我的火热的学习生活,我在渴望着遇到新的良师和益友,我在期待呼吸北京自由平等的空气。但是,一丝隐忧也在我的心里时隐时现。我的中学时代的良师益友已经离我远去,我真能够在新天地里再遇到知音吗?
在火车上的第一夜,我几乎彻夜未眠,直到凌晨时分,才略有睡意。就在我昏昏欲睡之时,听见有人说星星峽到了。
这个星星峽可是大名鼎鼎的地方,它是新疆的东大门,进入这里就意味着到了新疆,出了这里就进入了甘肃地界的河西走廊。据说星星峽的得名与星星山有关。星星山中有一条贯通南北的通道,星星峡就是扼守这个通道的要隘,古称碛口。之所以叫星星峡,据说是因星星山上产石英石,每当皓月当空,山上石英石就会闪闪发亮,像满天星斗。因为这种石头叫星星石,山叫星星山,故而这个山峡就得名星星峡。
以前从甘肃来新疆逃荒或者闯荡的人们,就是从这里入疆。1937年4月,西路军残部400多人走出祁连山,也是从这里进入新疆的。过了星星峡,天山的身影已经再难以看见了。
今天,我们将在河西走廊旅行一整天。
火车进入河西走廊后,我就渐渐地沉浸在一种悠远的怀古之情中。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长约1200公里。它的南边是祁连山脉,北边有龙首山、合黎山和马鬃山,以及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
从车窗望出去,但见戈壁沙滩延绵不断,黄尘滚滚中好像可以听到霍去病率领铁骑斩杀匈奴的震天吼声。在远处,祁连山脉苍凉、冷峻,看着有点让人不寒而栗。
接着,我们的列车就进入了玉门关。玉门关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千古绝唱。王昌龄《从军行》诗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过了玉门关,就是嘉峪关。此关非同一般,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它在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进了嘉峪关,就是酒泉市。酒泉市古称肃州,敦煌莫高窟就在这里。
又经过大半天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著名的乌鞘岭。这里气候变化无常,志书对此有"盛夏飞雪,寒气砭骨"的记述。火车到了这里,需要加挂两个机车头才能翻山越岭。这时你会发现火车蹒跚而行,慢如蜗牛,呼呼直喘。
旁晚时分,我们来到了黄河岸边。只见一座铁桥飞架河上,桥下黄水滚滚,湍流激荡。据说这座黄河铁桥来历不凡,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洋务运动的仅存硕果之一,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承建、中国工匠施工,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19日竣工通行。兰州黄河铁桥长2335米,总宽836米,为四墩五孔,每孔跨径459米。
过了这座大桥,就进入了兰州市区。此刻,兰州已是夜幕降临,灯火阑珊。
至此我们的火车走了一天一夜多,旅客们已经疲惫不堪,面容失色。我也筋疲力尽,随着车厢里此起彼伏的鼾声,也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一唱雄鸡天下白,火车已过大秦岭。当我从梦中惊醒,列车已经停在宝鸡站,机车锅炉发出嗤嗤嗤的喘息声。今天是此行的第三天,我们已经上了陇海线,进入了著名的八百里秦川。八百里秦川西起宝鸡,东至渭南,亦称渭河平原。这个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是个富庶之地。当年的秦国就是凭借着八百里秦川的资源横扫六国,一统华夏。这一天也是这四天三夜之旅最难熬的一天。此时人们的疲惫已经达到极限,大家个个开始面如死灰,精神恍惚,幻听幻觉。古城西安就这样在我的昏睡中悄然而过。
第四天的黎明时分,我们到了洛阳。洛阳居天下之中,有5000多年文明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到了这里,不禁起了王昌龄那首感人的诗作《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四天是进京的最后一天旅行,在人们憔悴的、菜色的脸上又开始看到希望的神色,车厢里又开始充满欢声笑语。
当列车在中原大地上飞奔时,无边无际的田野、丘陵被抛向后方。到了中午,火车驶进了郑州站。郑州站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1956年完成改扩建投入使用。在这里,京广线与陇海线交汇,它是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的枢纽车站。
从郑州站开始,我们的列车将转行京广线,一路向北直奔北京。出了郑州站不久,我们又一次来到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南岸。只见一座雄浑的大铁桥横跨两岸,桥下滔滔黄河水泥沙俱下,滚滚向前,东流大海。据说这座黄河铁路大桥建于1958年5月14日,1960年4月20日竣工通车。
一过黄河我们的列车好像加快了速度,开始夺路狂奔。霎时间,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就是古老的燕赵故土,多少英雄豪杰曾在此慷慨悲歌,杀身成仁。傍晚时刻,列车驶过前清直隶总督府所在地保定站。这时,车上的人们开始躁动起来,人声鼎沸,有人竟迫不及待开始整理起行装来。我的心也开始激动起来。离我向往已久的北京城越来越近了,我的思绪和情感变得复杂起来,有些忐忑不安。夜幕已经降临,车窗外一片漆黑中有点点灯光闪烁。我开始浮想联翩起来。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是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和古都,并以此享誉世界。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脉有太行山和燕山山脉。这里的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短促。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秦置广阳郡、蓟县(今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一带)和渔阳郡。辽会同元年(938年)升幽州为南京,又称燕京。金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迁都燕京,改名中都。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中都大兴府正式改名为大都路,也就是元大都。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一月初四,明太宗朱棣颁布《迁都诏》,改北平为北京。清兵入关后即进驻北京,也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属直隶省。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直辖于北洋政府。1949年1月31日,北京和平解放。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更名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北京古迹遍地,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宫廷建筑、园林、庙坛和陵墓。北京胡同和传统民居四合院也很有特色。此外,北京的风味小吃更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有口皆碑,如驴打滚、豌豆黄儿、茯苓夹饼等。北京还有好看的,那就是国粹京剧。
就在我浮想联翩的时候,车厢里的喇叭突然开始广播,打破了我的遐想,我的灵魂又回到了人间。列车员广播说:“旅客同志们请注意,这次列车的终点站北京站就要到了,请大家做好下车准备!”话音刚落,呼啦一下子车厢的走道里就占满了急不可待的人们。我们几位事先已经商量好,一到站先下去三个人站位窗口,接应从车窗递下去的行李,这样事半功倍。
一阵刹车声响,列车终于停了下来。这些疲惫不堪的旅客,突然个个满血复活,争先恐后,抗着大包小包,跌跌撞撞地涌向车门口。此时,站台上也是熙熙攘攘,万头攒动,川流不息。
旅途结束,大家各奔东西。我们几个也是互留地址,互道珍重,拱手惜别。然后,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直奔出站口。现在,我必须要自力更生了。这四天三夜的火车,坐的我是天昏地暗。此刻,站在地面上仍然感觉天旋地转,脑袋嗡嗡直响,眼睛乱冒火星。但是到达北京的喜悦,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定下神来,我背起大铺盖卷,肩挎书包、水壶,左手提大网兜,右手拎那个大箱子,昂首挺胸,迈开有些颤抖的双腿走向出站口。这是我第一次承受如此大的负重,确实有些精疲力竭之感。
来到站前广场我回首一望,看到了毛主席题写的“北京站”三個大字在燈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这座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车站大楼十分雄伟,中央的双曲扁壳大厅,两旁的高大钟楼,更是匠心独具,中西合璧。
按照入学通知书上的说明,我开始在车站广场寻找学校的新生接待处。在停车场旁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有一排棚子,借着昏暗的灯光,我终于在其中的一个棚子上看到了一个不起眼的横幅,上书新生接待处。这个接待处的门前放着一张书桌,但是此时空无一人。当我走到近前时,一挑帘从棚子里走出个人来。但见此人五短身材,猴头猴脑,眉目不清。我递上入学通知书,他打量一下后清清桑子说,“欢迎新同学。请先在这等一下,车子一会儿就到。”此时,又有几个新同学过来报道。不一会儿,校车真的来了。于是,大家跌跌撞撞地鱼贯上车。鞍马劳顿已使我筋疲力尽,早已无暇顾及车窗外的北京夜景。我朦朦胧胧地觉得这车是穿大街、走小巷,七拐八拐,叮叮咚咚,最后终于进了一个大门,在一幢灰楼门口停了下来。接待的那位老师说,“同学们,到了,请下车。”然后,他告诉大家各自的住处。
這是一幢典型的筒子樓,中間是過道,兩厢是一排房間。在每个房间的木門上貼有標籤,上面寫著住该房间的学生名单。此时,我累得已到极限,抗着沉重的行李,神志模糊地摸到我的房间。此时夜深人静,悄无声息。我推开房门打开电灯一看,是倒吸一口凉气。这房间十分狭小,只有两张破烂木床。屋内乱七八糟,鼾声大作,臭气熏天。两张床上各横卧着一位,再看地下在摊开的铺盖中,横七竖八地躺着三位,他们正蒙头大睡。屋内几乎已尽塞满,只是在门边还勉强有一块立锥之地。看来,这几位是按先来后到抢占位置的,我显然是最后一个到的。也罢,管他三七二十一,我在地上摊开铺盖卷,合衣到头便睡,一下子就睡的不省人事。身体再一次放平在大地上,窝憋了四天三夜的血脉顿时畅通起来。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
光天化日之下,室友们先是面面相觑,然后相视一笑,开始互通姓字名谁。但见一位身高一米七八,生的是浓眉大眼,细皮白肉,面相和善,此人叫周文。另一位侯同学中等身材,瘦鸡麻杆,尖嘴猴腮,眯缝眼,目光游移,喉结凸出。还有一位王同学也是身量不高,但是体态肥胖,方头大耳,樱桃小口,眼大无神。 再有一位熊同学高壮粗狂,一张马脸,高鼻梁,深眼窝,肤色黝黑。这最后一位赖同学生的是五短身材,四肢粗壮,面部紫胀,眯眼牛鼻,阔口凹腮,目光凶狠,利欲熏心。这些人当中,赖同学岁数最大,混迹江湖多年。
现在一切都明白了,由于宿舍尚未整修完毕,我们系的全部新生都暂时住在这个这个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