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APP里的碎片 > 第 二卷第十章 谭老爷家的酸梅汁与项脊轩志

第 二卷第十章 谭老爷家的酸梅汁与项脊轩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谭老爷脚步如风,急匆匆地往后倒退着,转眼就到了厨房。他伸手就抓了一大壶冰冻酸梅汁,然后猛然转身,对着小孙子谭落灰和小孙女谭胖粒大声嚷嚷:“你们两个小家伙,别在那儿傻站着了,快过来,瞧瞧爷爷给你们带了什么好东西!”

    双胞胎一前一后地走到桌子旁,落灰接过酸梅汁,像个小大人似的站在一旁,细细品味着。小胖粒则是一口气喝了一大口,然后转过头,对着站在她身后的白老爷说:“白爷爷,你也尝尝我爷爷做的酸梅汁,看看好喝不?”

    白老爷站在胖粒身后,笑眯眯伸出手来示意谭老爷也给他倒一杯。他就像个老顽童,总喜欢在这些小辈面前显摆他的诗词见解,这明白着和自己抢位置。

    谭板栗粒看在眼里,心里那个气啊,就像是被蚊子叮了一口。他想着这家伙总是在他孙子面前炫耀,这不是摆明了要抢他的风头吗?一想到这,他就使出了浑身的力气,将那装酸梅汁的水壶重重地往桌上一放,砰的一声,就像是个爆竹炸响。他粗着嗓子说:“要喝自己倒!”那口气,就像是个霸道的老地主。

    谭老爷又快步走到沙发前,满脸期待地问道:“你们两个小家伙,对《项脊轩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他心想,这下可以好好给他们讲讲这篇文章了,让他们知道知道爷爷的学问。

    可是,他话音刚落,就发现两个小孩儿已经吃喝得正欢,完全把刚才聊的“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谭落灰边喝边看着他爷爷谭板栗粒面露不悦,显是刚刚的演讲没有尽兴,此时爷爷提的问题,可要好好回答,免得爷爷不开心,可是落灰又想这项脊轩志这篇文章啊,主要回忆了他青年时代的书斋——项脊轩,还写了跟这书斋有关的一些人和事儿的变迁。就借着这“百年老屋”的几番兴废,回忆了家里的那些琐碎小事儿,抒发了那种物是人非、三世变迁的感慨。整篇文章啊,就是围绕着项脊轩来写的,然后又用那种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把这些生活琐碎事儿串成一个整体,真是没什么好问的,但也不能不问,要不然爷爷会不开心的,落灰随口一说:“爷爷,我们想听听你用现代文讲讲这篇项脊轩志。”落灰边说边喝着酸梅汤。

    谭板栗这会心里总算开心了,这可是他展现学问的好时机啊。他清了清嗓子,大声缓慢地说道:“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

    谭老爷子叉着腰大声缓慢的说:“用现代文说就是这样的。这项脊轩,是过去南边的一间小书房。室内面积仅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间百年老屋,(屋顶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渗透。我每次移动书桌,环顾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一过中午屋子就已经昏暗了。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屋顶不再漏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照,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有时伏案读书,有时仰天长啸,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庭院、阶前却静悄悄的,不时有小鸟飞来啄食而不怕人。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花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动影子摇动,十分可爱。”

    胖粒吃了一片甜面皮说道:“爷爷说的真好!”

    谭板栗一听心里乐了,他抬着头大声缓慢的说:“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谭老爷说:“各位听好了,这段话是这样的意思,但是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在一所的房子当成两个了,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吗?’我隔着门板应声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时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

    落灰一听马上说道:“爷爷这段话需要注意的生字的意思。”

    话音未落落灰继续说道:“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句话说的是,我住在这里,有很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很多让人悲伤的事。这里的“然”是然而的意思,转折前后两个句子的关系。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原先庭院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等到父辈们分了家,室内外增设了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这里的“先是”是以前的意思,“迨”是等到的意思,“爨”是烧火做饭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分家,“往往”是处处、到处的意思。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东边传来狗叫声,西边传来狗叫声,客人得从厨房穿过去赴宴,鸡在厅堂里栖息。这里的“庖”是厨房的意思,“宴”是宴请宾客的意思。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后来变成了墙,总共变了两次。这里的“篱”是篱笆的意思,“已”是后来、之后的意思,“凡”是总共的意思。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家里有个老婆婆,曾经住在这里。这位老婆婆是我祖母的婢女,喂过两代人的乳,我母亲待她很好。这里的“妪”是老妇人的意思,“先大母”是去世的祖母的意思,“乳”是喂养乳汁的意思,“二世”是两代人的意思,“先妣”是去世的母亲的意思,“抚”是对待的意思,“厚”是优厚的意思。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渺然,渺然,何所似?’吾曰:‘似汝。’娘曰:‘似我。’还,指以为笑。”屋子西边与内室相连,我母亲曾经来过这里。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里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门扉说:‘孩子那么小,她长得像谁?’我说:‘像你。’你母亲说:‘像我。’于是,她指着孩子哈哈大笑起来。”这里的“中闺”是内室的意思,“而”是你的意思,“兹”是这个的意思,“姊”是姐姐的意思,“呱呱”是形容婴儿哭声,“扉”是门扇的意思,“渺然”是小的样子,“还”是于是的意思。

    “去后小笠旌旗,杳杳然登东皋。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她走后,我戴着一顶小帽子,拄着拐杖,慢慢登上了东边的高地。她走了以后,我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说:“我们家读书的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有出息,就可以等待了啊!”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个象牙手板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将来你一定会用到它的!”我瞻仰回顾这些旧迹,就像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大声号哭。这里的“笠”是帽子的意思,“杳杳”是深远的样子,“皋”是沼泽边的地,“比”是等到的意思,“阖”是关的意思,“效”是效果、成就的意思,“象笏”是象牙做的手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东西,“太常公”是封建时代对皇帝的父亲的称呼,“宣德”是明朝的一个年号,“朝”是朝见的意思,“长号”是大声号哭的意思。”

    谭板栗粒目睹其孙儿登上那专属的“表演台”,内心情感如繁星般复杂交织。他哑然了片刻,终于开口,以充满宠溺和幽默的口吻道:“哎呀呀,这言辞之精妙,简直如同繁星点点,玄妙非凡啊!”

    白老爷边听边欣慰的微笑他放下手里的水杯对着刚刚从“舞台”下来的谭板栗问道:这篇《项脊轩记》吧,主要是讲作者归有光在项脊轩这个地方的生活和感受,还有他对已故亲人的怀念。”

    白老爷瞧瞧谭老爷子又瞧瞧谭落灰一脸鬼笑说道:“你这孙子做实厉害,想必你对它的见解也不话下。”

    谭老爷闻听此言,不禁以一副傲然之态宣称:“此乃理所当然之事。我这宝贝孙儿,才华横溢至此等境地,全赖我亲自传授之精髓。”

    白老爷一听慢慢摘下自己的帽子抖了抖笑呵呵的看着谭老爷说:“那你说说,“项脊轩”是个啥玩意儿?它在这篇文章里又代表了啥意义呢?归有光是怎么描述他在项脊轩的生活和感受的呢?

    还有啊,你说啥这篇文章里归有光是怎么通过细节来展现他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之情的?他又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家庭变迁和社会风貌的变化呢?他是怎么运用对比手法来强化自己的情感表达的呢?

    还有文章都有文学手法与技巧吧。你给我们聊聊这篇文章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之类的?归有光又是怎么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来营造氛围和情感的呢?还有,文章中哪些句子或段落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或语言艺术呢?

    当然了,我们也得思考一下这篇文章到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文章中提到的家庭变迁与社会背景有何关联?这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启示呢?这篇文章在当今社会还具有哪些现实意义呢?

    谭老爷子想必你也知道《项脊轩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对吧!”

    接着白老爷拍了拍谭老爷的肩膀说:&34;谭老爷咱们还得跟孩子们说说一下归有光是哪个朝代的文学家?他的其他代表作品有哪些呢?《项脊轩记》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它对作者创作这篇文章有何影响呢?

    还有啊,这篇文章里出现了哪些成语、典故或难词?你觉得哪些词语或句子用得特别好?它们的妙处又在哪里呢?&34;

    谭板栗粒说完后,看着两个小孩聚精会神地听着,心中少说有十万个不愿意。他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和白老爷争打闹争着表现的情形。

    谭老爷细细想了一会说道:“白老爷,您真是问到了点上。咱们这就来好好聊聊这篇《项脊轩志》。

    “项脊轩”嘛,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书斋的名字。在归有光的笔下,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读书处,更是他情感寄托和回忆的载体。这书斋名字背后,还蕴含了归家几代人的历史变迁,象征着家族的兴衰和传承。

    归有光在文章中详细描述了他在项脊轩的日常生活和感受。他如何通过观察自然、品味生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这些描述不仅细腻入微,而且充满了情感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项脊轩之中,与归有光一同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至于归有光如何通过细节展现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之情,那更是这篇文章的一大亮点。他通过对日常事物的描写,如老妪的叙述、庭院的景象等,来触发对往事的回忆和对亲人的思念。这种手法既含蓄又深情,让人感同身受。

    在家庭变迁和社会风貌的描写方面,归有光也是下足了功夫。他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家庭状况和社会环境,来展示时代的变迁和家族的兴衰。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也深化了主题和情感表达。

    当然,文学手法与技巧也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看点。归有光运用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多种修辞手法,来营造氛围和表达情感。他对环境的描写既生动又富有感染力,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和场景之中。同时,文章中的一些句子和段落也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和语言艺术,让人赞叹不已。

    至于文章表达的情感和启示嘛,那就更是丰富多彩了。通过对家庭变迁和社会背景的描述,归有光表达了对家族传承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这些思考和启示不仅对当时的社会有重要意义,也对现代社会具有启示价值。比如,我们应该如何珍视家族传统和文化传承?如何面对社会的快速变迁和挑战?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谭老爷喝了口酸梅汤将杯子放下望着窗外的风景又回过头看着正坐在沙发上的白老爷和孙子们大声缓慢的说道:“我想归有光的朝代、其他代表作品以及《项脊轩记》的创作背景等问题嘛,那就更简单了。归有光是明朝的文学家,他的其他代表作品还有《震川先生集》等。而《项脊轩记》则是他在经历家庭变故和社会变迁后,有感而发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不仅表达了他对家族和社会的思考,也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情感表达能力。

    至于文章中出现的成语、典故或难词嘛,那就更是数不胜数了。比如“三五之夜”、“偃仰啸歌”等成语和典故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文章的语言表达,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而一些难词的运用,则展示了归有光高超的语言艺术和文学造诣。这些词语和句子的妙处在于,它们既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又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和美感。”

    白老爷拍了拍手说:“不错不错有进步。”

    谭老爷一脸不屑心想着这个还有你来讲他扯着嗓用更大的声音说道:简而言之,《项脊轩志》不仅是一篇文采斐然的散文瑰宝,更是一部蕴含着深邃思想和启发性灵感的文学巨著。无论是在文学手法与技巧的精湛运用上,还是在情感表达与思想启迪的深刻内涵上,此文均堪称典范,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与探究。此外,通过了解并欣赏归有光及其这部作品,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爷爷,您的讲述真是娓娓动听,如诗如画!如天籁之音!”落灰和胖粒满脸都写着微笑,眼中闪烁着钦佩之光,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谭板栗粒。

    “哈哈,好孙子,你们喜欢听就好。让我们共同沉醉在这文学的海洋中,感受那无尽的智慧与美好。”谭板栗粒笑声爽朗,满脸的慈祥与自豪。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