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走了!
第一个字翟姝顺手就按她原来的草书写,想起原身的字体忙忙换了一张,开始用精致得体的簪花小楷修书一封。
翟氏原出江南临河,临河也就是前朝的都城景黎,后来因为翟晔到京城出任为官遂举家定居如今的京都——和安城。
她借口自己病得更厉害了,恐命将不久,于是看破红尘,愿意削发为尼,从此青灯古佛相伴。
信的封面写上了个“父亲亲启”。
规划路线,加紧恢复上一世的武功身手,准备防身家伙什。
对了,带上那个日记本。
做完这一切,翟姝只觉疲之又疲。
藏好所有东西,她就倒在书桌上睡着了。
窗外有一抹月光斜斜地照在翟姝身上,像是亲吻,像是爱抚,怎么都不愿离开。
……
这个早晨与其他某一天的早晨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翟姝今日早早地起了。
她意外地发现窗边又夹着一张纸条,一样的内容。
复我长黎,兴我大业。
翟姝鲜少地生气了,她虽然动怒,可外表看起来却愈发平静,甚至带上了笑意。
如果此刻站在这里的有前朝熟识灵华公主的人,就能看出她是真的很生气。
越生气笑得越开心。
纸张又被翟姝毫不留情地撕碎扔了。
心底里另一个猜测渐渐占据了翟姝心里的大头位置。
后院杏花树下翟姝埋了一封信给可能出现的“阿争哥哥”,墙头被她狠狠地挫出一道斜度。
翟姝坐在屋子里,随时等喻争出现。
虽然她没太明白梦里那句“你才是翟姝”的真正意思,但是也不妨碍她理解。
这是原身苦苦等了十年的人!
我不能让她失约。
翟姝在心里坚定又再坚定。
院子里很寂静,只有偶尔的白日的鸟鸣和风声,两道脚步声却打破了这份宁静。
翟晔带着大夫人,步伐沉重地走向翟姝的居所。翟晔的脸上带着一丝不忍,但更多的是决绝。大夫人脸上倒是没什么表情,眼底却闪着一丝担忧和慌乱。
推开房门,翟姝正独自坐在窗前,阳光洒在她清丽的面庞上,她正在闭着眼晒太阳。见到父亲和大夫人到访,她并未起身相迎,只是安静地看着他们。
“身体抱恙,就不站起来了。”
她语气平淡,甚至没有加父亲的称呼。
翟晔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几分不忍和僵硬:“阿姝,我们……我们决定给你安排一门婚事。”
翟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和怒意,仿佛昨晚的情绪又要滔天袭来。她站起身,语气冰冷:“婚事?你们何时问过我的意愿?又是何时尊重过我的想法?”
大夫人见状,急忙上前劝解:“四姑娘,你误会了。这门婚事是为了你好,也是为了府中的安宁。”
“为了我好?”翟姝冷笑一声,“那你们可知,这门婚事的对象是谁?是一个死人!你们竟然要把我嫁给一个死人!”
她的声音故意越来越大,情绪也越来越激动。
她直指着门口,更加用力了几分地怒道:“你们走吧!我不会同意的!我宁愿死,也不会嫁给一个死人!”
翟晔和大夫人也不知翟姝怎么就知道了要将她配冥婚的事,被她的反应吓了一跳,他们没想到翟姝会如此激烈地反对。但事已至此,他们也没有退路。
老爷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阿姝,我们知道你心中不满。但这也是为了府中的安宁着想。你若执意不从,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他停下来,定定地看着翟姝的脸,语气又突然宕迭地一转,诡异地高亢:“你的母亲也是个灾星!我离开了她才有今天的这份安宁!我希望你不要像她一样!”
“对了,听说你前些天在诗会上和南浔玉交上朋友了,你不会是……”
翟姝看着这个她血缘上的父亲,情绪已然激动到了面目可憎的地步,甚至竟然妄加猜测了起来,她眼中闪过一丝决绝,随即变化成一抹锋利。
她总归是决计要离开的,这么一出一搞,更是让她加强了要走的心。
她掩盖住自己的不屑和冷漠,怒不可遏地对翟晔吼道:“滚!”
随即推出二人关上了房间的门。
走走走!午后已过,翟姝也为喻争留下了提示,若是有缘定能相遇,无缘也没办法。
翟姝心里其实已经慢慢地冷静了下来,只是原身的悲痛一直影响着她让她无法像第三人抽离出这些情绪。
“绑住她,莫要让她在婚前逃了。”
翟姝远远地听到了这句话,换好早已准备好的粗布麻衣,立马忙不迭地从窗户而下趁家丁还没开始行动,绕到后门隐秘地逃了。
翟府后门直通南华街,店铺酒楼林立,在明媚的阳光下,两百年后的南华街街道上的喧嚣声此起彼伏,宛如一首生机勃勃的却不为人知的古老歌谣。石板路两旁,琳琅满目的店铺依次排开,彩旗招展,各式各样的商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街上的行人络绎不绝,或行色匆匆,或悠闲自在。小贩们高声叫卖着,声音此起彼伏,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望。有身着华服的老者,手持折扇,步履从容地走在人群中,偶尔与熟人点头致意,尽显雍容华贵。
翟姝一脚踏进了这样的街。
那日参加诗会她匆匆忙忙,没多逛逛,也没想到外面竟有这么热闹。
街道的一旁,一群孩童正在追逐嬉戏,他们的欢笑声清脆悦耳,为这热闹的街道增添了几分生机。一位卖糖葫芦的小贩,手持长长的糖葫芦串,笑眯眯地招揽着顾客,那诱人的糖香,让人忍不住驻足品尝。
阳光透过树梢,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了花香和远处庙宇的钟声,让人心旷神怡。
当然,翟姝来不及欣赏这一切,她身陷一场荒唐的婚事,但虽只是匆匆奔走其间,却也能感受到京都物事热闹蓬勃的生机。
两百年后,沧海已往,桑田已逝,如今的百姓们有事可做,有屋可庇,有望可盼。
没有饥荒,没有战事。
她匆忙赶路,意欲先至定风湖畔渡船去姚中,在经姚中至知阳,行往云州。
到了云州,就离临州不远了。
只是这路途遥远,身上这点必然是不够的,自然得另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