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白马银弓玉公子 > 第20章 论才不论德

第20章 论才不论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郑玉华年方十九,其貌不扬,且看起来少年老成,像一个久在官场打拼的老手。他先是向各位行礼,然后说道:“自家二哥开店,我来捧个场,不介意吧?”

    上官宴这才了然对方身份,念在郑玉华有官职在身,他说话客气了许多,只是依然阴阳怪气:“京城不比河北,京城织造也不是河北织造,三兄弟说话做事都小心谨慎为好。”

    郑玉华说道:“上官兄弟说的是,我也要提心您一句,上官布行的进货渠道已经三年没有上报给织造府,依大魏律法,应当关门整顿。我要是你,此时就该马上回家上下打点了。”

    上官宴脸色一变,立刻起身告辞,急匆匆的出了郑家布行。

    郑玉华笑着问小弟:“这是真的?”

    “假的,上官家做的滴水不漏,我根本查不出什么违法行为”郑玉华笑道:“不过我认准这家伙是个草包,只知道花天酒地,根本不知道家中生意如何。”

    一旁的苏景儿也笑了:“不知道三公子可有提醒我家生意的地方?”

    “苏家与上官家一样,好着呢”郑玉华十分会说话:“不如说苏家有你,比上官家好多了。”

    苏景儿笑着致谢,聊了一会儿后,也起身告辞。把空间留给兄弟二人。

    郑玉华长舒一口气,躺在太师椅上说道:“二哥,我可是从河北连夜赶过来的,晚上快带我去满春阁解解乏,大小乔都安排一下。”

    “瞧你那点出息,我现在都不去那种地方了”郑玉安为弟弟亲自倒一杯茶:“说说吧,家里让你来做什么?”

    “还不是布行和皇商的事情,”郑玉华说道:“家里说你没做过官,怕玩不过京城这些老爷们,我来帮忙打点打点关系。”

    郑玉安一拍桌子,不乐意了:“开玩笑,我好歹是大魏名士,竞争个皇商而已,有什么难的?”

    郑玉华笑道:“我也这么说,二哥你绝对能搞得定,但家里不相信啊。”

    “罢了罢了,你既然来了,咱们兄弟一起,把这京城搞得天翻地覆吧。”

    郑玉华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坐起来说:“我二嫂应该在吧?快领出来让我看看,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的。”

    “滚!”

    入夜,郑玉安在满春阁设宴,招待今日前来帮忙的人。包括郭露露,夏侯薇。还有一个,是由郑玉华牵线邀请来的京城织造——钱江雪。

    钱江雪是个四十左右的中年人,虽然贪财,但为人机警。自从曹缨说此人关乎皇商花落谁家后,郑玉安数次递上名帖,都被其拒绝。

    郑玉安也明白,在局势不明朗的时候,钱江雪绝不盲目站队,否则自己容易官职不保。多亏郑玉华来京城,以有公务商榷的名义将他请了出来,好歹是见上了一面。

    也许,这就是郑家派老三来京城的原因,许多事情郑玉安一介草民不好做,但有官身的郑玉华则容易得多。

    幸好郑玉安最近手头充裕,能同时请来大小乔为钱江雪助乐。钱江雪见盛情难却,对方最近又是陛下眼前的红人,只好坐下喝上几杯。

    酒席上,郑玉华负责与钱江雪扯皮聊天,二人同属织造府,又是上下级关系,自然有的聊。郑玉安插不上话,就负责在满春阁搜集情报。

    郑玉安问小乔:“小乔,平时满春阁买的最多的布料是什么?”

    “自然是蜀锦,姑娘们都喜欢,来这里的王公贵族也喜欢”小乔直言不讳:“二公子你竞选皇商,肯定要拿蜀锦去选,否则必输无疑。”

    郑玉安眉头紧皱:“蜀锦也分三六九等,上等蜀锦大同小异,这怎么拿来比啊?”

    “所以,拼到最后,都是拼人脉。”小乔知道的很多:“上官家背后有司马家支撑,苏家的背后则是,曹昭大人。”

    郑玉安挠了挠头:“曹昭和司马仁也来趟这个浑水?”

    郭露露这次坐在了郑玉安身边,防止未婚夫和小乔打情骂俏。她接话说:“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天底下可有不爱钱的人?”

    郑玉安还拿郭露露开玩笑:“你若嫁给司马仁,郭家既能争取到尚书令司马云,又能与上官家站在一起争夺皇商,何苦要来邺城找我呢?”

    郭露露小嘴一撅:“仁兄固然好,但尚书令大人冷冰冰的,太吓人,我才不要嫁过去。”

    郑玉安哈哈大笑,向后躺去:“尚书令司马云,禁军统领曹昭,再加上我们,是不是就这三家争这份皇商了?”

    小乔姑娘点点头:“其他都是小鱼小虾,不值一提。更何况,二公子不是请来了织造大人吗。钱大人十分难请,公子您十拿九稳了呀。”

    郑玉安知道,钱江雪主能来赴约,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弯弓射鹰隼,得陛下青睐的缘故。眼下自己因为春游的事情在京城中名声最盛,谁都给三分薄面。

    郭露露也看透了这件事,笑话说:“等再过半个月,洛阳城把郑老二射鹰隼的事情忘掉,恐怕谁都请不来喽。”

    郑玉安有些无奈:“话不能这么说,一旦我家的布料格外好呢?”

    “那得好到让陛下都喜欢的地步,并且亲自为你站台,否则我觉得机会渺茫。”

    郑玉安眯了眯眼睛,似乎想到了什么好主意,但没有说出口。

    另一边,郑玉华和钱江雪相谈甚欢。钱江雪对这个少年的为人处世十分满意,郑玉华见时机成熟,偷偷塞给了钱江雪一沓银票:“大人,这是家父特意嘱咐我交给您的一点薄礼,不成敬意。”

    钱江雪连忙拒绝:“不行,这成何体统,玉华,皇商的事情我真帮不上忙”

    “不是皇商的事情,是我,”郑玉华指了指自己:“大人,今年内我将从河北调任京城,在您手下当差,还请您多多照料。”

    既然不是皇商的事,那这钱拿着就踏实了。但拿人嘴短,钱江雪收了钱后,干脆如实相告:“玉华,我说实话,这次关于皇商,你们机会不大。”

    终于谈到正题了。郑玉华心下一喜。从钱江雪口中套出话,是他此行的目的,为此花多少银票都值得。

    郑玉华说道:“此话怎讲?大人,我们初来乍到,还请您多加提点。”

    钱江雪叹气说:“上官家新弄了一批布,颜色品相都比市面上的货强出许多,你们比不了的。”

    郑玉华哦了一声:“这么说,确认是上官家了?”

    “这种事要考虑的事情很多,苏景儿与曹昭将军不清不楚,我如果不选她,不是打了曹昭将军的脸吗?”钱江雪说道:“所以玉华啊,我也很犯难,你们郑家布行就不要来添乱了。”

    郑玉华连忙懂事的点点头,提起一杯酒说道:“其实我只是想让大人帮我家过了初次筛选,这样郑家面子上不会太难看。”

    钱江雪哈哈大笑:“这个你放心,初筛过后,只会留你们三家,大家都会有面子。”

    郑玉华上前敬酒,嘴里喊着懂得懂得,心里则开始算计起来。

    宴会后,郑玉安与郑玉华回到自己的府邸,商讨怎样应对接下来的局面。

    郑玉安听完郑玉华所说,将背向后靠去:“这么说,我们没机会喽?”

    “很难,不过有一丝机会,”郑玉华解释说:“二哥你若是能豁得出去这张脸,他们吃肉,咱们喝汤,也无不可。”

    郑玉安知道三弟的意思,他是想几家合作,共同成为皇家布料的供应商,无非是谁吃大头谁拿小头的问题。

    郑玉安笑道:“这也是你来京城的目的吧?”

    “是的,父亲说了,承接皇商不止是要挣钱,还为了结交朝中权贵”郑玉华说道:“按照钱江雪所言,上官家的机会最大,我们与上官家合作,岂不就是与司马家合作,到时候也算间接将尚书令司马仁拉到皇后这一边。”

    郑玉安摇摇头说:“只怕就算跪下,也换不来一口汤,尚书令司马云,几十年来在朝廷的地位不动如山,没人看得透他心里在想什么。如果只凭皇商就拉拢了他,这位被天藏法师称赞为冢虎的人,岂不是太不值钱了?”

    说完这番话,郑玉安伸手招来小倩:“话虽这么说,但得先将礼物备下,我明天先去司马府走一遭。”

    司马仁的父亲名司马云,官至尚书令,乃是当今大魏尚书台第一把手。门生遍地不说,半个朝堂的官员,都是他亲自挑选任职,威望不可谓不大。

    得知郑玉安前来,司马仁亲自出来迎接。司马仁虽然是贵公子,而且和郑玉安不对付,但春游时郑玉安一鸣惊人,让他对此郑玉安刮目相看,不再轻视。

    司马仁先将郑玉安引入客厅,为他上茶。郑玉安先是夸奖了司马府,然后又老道的问了司马府的一些近况,力求拉进二人的关系。

    郑玉安说道:“司马公子在京城是出了名的正人君子,想必不会和我一个庶民斤斤计较。”

    司马仁没有废话,开门见山地说:“郑玉安,老实说,我佩服你的箭法,也知道你的来意。但皇商一事,上官家不能让。”

    郑玉安稍加沉默,说道:“既然你这么坦荡,不如说说为何不能让?”

    司马仁一板一眼的说道:“父亲推行的新政正在实施。新政推行,上下打点,收敛人心,需要大批的金钱,所以为了新政,为了大魏的将来,我们都不能让。”

    郑玉安“哦”了一声,他在京城的消息不算闭塞,自然知道所谓的新政是什么。郑玉安悠悠地说道:“这么说来,我们郑氏布行就更不能让了。”

    司马仁眉头紧皱,这是什么意思?

    郑玉安端起茶,闻了闻,浅尝一口说道:“与其将这一大笔银子流入你们官府的口袋,还不如让银子流入市场,造福百姓。”

    “商场?商人重利,哪来的脸面谈造福百姓?”

    郑玉安放下茶杯,将其中道理缓缓道来:“天下大乱多年,民生艰辛。这笔钱入了商场,可以降低物价,可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使百姓有事做,有钱花,这才是大魏需要的休养生息,而不是直接养肥了官员的钱包。”

    司马仁哼了一声:“笑话,你知道新政是什么吗?父亲提的新政,乃是选举官人法!此政一出,天下有才之士皆能为官,实现真正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不造福百姓,你说经商是造福?荒唐至极!”

    郑玉安当然知道,因为他就是因选举官人法而被评为名士的。

    大魏的官员选拔制度,从来都是掌握再少数权贵手中。魏国的两大世家,分别是曹氏与夏侯氏,谁家的后生到了年纪,就直接求陛下封赏个官职,连考评都不用。

    前几年,朝廷官员参差不齐,什么歪瓜裂枣都能上朝,陛下曹否勃然大怒,与尚书令司马云一起,商讨出了选举官人法的方案。

    选举官人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民间推荐有才之士当官。地方官员经过初筛,将有才能的学子送往京城经过复试,然后才会被评为名士。名士就是官员替补,可以添补官员实缺。

    然而,选举官人法虽然有利于朝廷选官,却触犯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司马云因此被曹氏与夏侯氏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每日上朝都会吵得不可开交。

    也是因此,郭家才会一直拉拢司马家。因为他们认为,朝廷上有新政在,司马家与曹氏之间断无和解可能。

    如果是几年之前,郑玉安是选举官人法的绝对支持者。然而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对这种选官制度怨言颇多。虽然比以前好,但只能算好一点点。

    选举官人法自从颁布以来,所受阻力太多,因为管理不严,结果成为了不少地方官敛财的手段。

    民间才子想要被推举,先要花钱打点地方官,才有进京参加复试的资格。进京之后,官老爷更多,才子又要拿更多的钱财去贿赂,才勉强得到一个名士的称号。

    郑玉安就是这样一步步花钱成为名士的,所以他门儿清:“哼,用这种方法选出来官员,你指望他会对百姓好?只会是一个又一个挖民脂民膏的贪官!”

    “选举官人法固然有不足之处,但已经比以前好太多”司马仁说道:“新政只有徐徐图之才能见成效,你个商人,不要妄自揣摩!”

    郑玉安吵出了真火,说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所在:“我承认,官人法确实是好东西,但打不破先帝旧制,都是妄谈!”

    先帝就是大魏开国皇帝魏武帝,这关他什么事?司马仁问道:“哪一条旧制?”

    郑玉安怒道:“乱世用人,论才不论德!这是什么狗屁规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