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唐末,我在海边种田 > 第13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

第13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次日清晨,顾瑜带着几分戾气打开大门,吓得敲门的二牛倒退了好几步。

    昨夜小环来了葵水,死活不让顾瑜碰她,人菜瘾大的顾瑜得了戒断综合症,可不得气呼呼的。

    二爷拎着个布袋走了过来,打开袋口给顾瑜展示了一下。“这里有十贯钱,应该足够我们今天使了。”

    顾瑜对铜钱的购买力也没个概念,二爷你说够就够吧。

    三个人拿上小环准备的野菜饼就出发了,二牛怀里揣着剔骨刀,这把刀二牛爱不释手,顾瑜也就没再要回来,真到了拼刀的时候,他应该不如二牛好使。

    二爷把锄茅上的铁钎卸了下来,拢在袖子里,可以出其不意的给别人来一下,真老六了。

    啃着野菜饼,三人沿着一条稍有踩踏痕迹的小路边走边聊,走了大概十余里,才看到了别的村庄,也不过十几户人家稀稀落落的坐落在一起。

    这里属扬州海陵县,汉晋时期才由入海泥沙冲击形成的陆地,顾瑜他们现在所在的丁集离海陵县城还得有四五十里远,再加上唐王朝中央的衰落,这边基本没有开发,只有些逃难的流民选择了这里定居。

    随着越向西走,村落越发密集起来,田地里劳作的人们基本都是衣不蔽体,面有菜色,偶尔有人抬头看看他们三人,也是神情木然。

    周二爷他们也不跟别人搭话,只埋头赶路。可能是最近运动量增大的缘故,顾瑜能跟上他俩的脚步了。

    紧走慢赶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几条草棚,一堆窝棚组成了所谓的丁集。

    二爷低声跟顾瑜说:“草棚里是交易物品的,窝棚是流民住的,一般流民聚集到十几户便会找个没人的地方开荒组建村落。留下的都是些不好相与之徒,等会少跟他们打交道。”

    顾瑜点头应了下来,本来他还想在这招募一些流民的呢,按照他的规划,村里的劳力严重不足。听二爷这么说也就断了心思。

    走进草棚,一个个摊位错落有致,大多都是些黍米、麦子之类的吃食,顾瑜也上前看了看,空空瘪瘪的,拿回去舂完,十斤估计剩不下两三斤。

    难怪二爷回来说他们的稻谷打眼,8024的品种,颗颗饱满,出米率在七成到八成之间,跟这些粮食比起来可不打眼。

    顾瑜溜达了一圈,看到了一个卖家禽牲畜的摊位,顾瑜挑了一窝小鸡,两只羊羔,两只猪仔。摊主要价十贯钱,二爷还了七贯钱,两人便开始了极限拉扯。

    顾瑜正津津有味地看着二爷讲价呢,突然听到了窝棚区一阵喧哗,便拉着二牛前去看热闹,二爷的嘱咐早丢到脑后去了。看热闹嘛,哪个国人能拒绝得了。

    一堆流民正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一个中年汉子在拉着众人苦苦哀求着:“带上我们一家吧,只要分点吃的给我们,我四大苦活都能干。”

    领头的人说道:“你一个人带着一个痨病的娘子,三个嗷嗷待哺的娃娃,谁能养得起嘛?”

    拉扯了一阵,流民团扬长而去,只留下坐在地上怔怔发呆的男子和哭哭啼啼的三个孩子。

    看热闹的人群渐渐散去,这种事情司空见惯,若是男子丢下妻儿还能求活,不过看这男子是不舍得这么做了,那过几日一家就要整整齐齐了。

    等人群走得差不多了,二爷也赶了过来,顾瑜走上前去,蹲下身问道:“你真的四大苦活都会干?”所谓四大苦活,便是撑船、打铁、烧窑、做豆腐。

    男人见到有人过来搭话,仿佛又看到了希望,慌忙不迭得点头说:“会,会,我都干过,求郎君收留。”说完爬起身来,准备磕头哀求。

    顾瑜拉住了他,“观你所为,倒是个有担当的汉子。我略懂医术,把你娘子请出来,我看看,若真是肺痨,那我等就爱莫能助了。”

    说完取出一块帕子蒙住口鼻,将二爷两人赶远了,等汉子从窝棚里把娘子扶了出来,装模作样的号起脉来。

    磨蹭了一会,又翻了翻女人的眼睑看了看。女人的脸色苍白,没有异样的潮红,眼睛也不泛红,也没有咯血的症状,应该不是肺结核,感染风寒了。

    去旁边水沟洗了洗手,回过头来对着男人说道:“我可以带你们一家回村,也能治好你娘子,若你不会烧窑打铁,只是诓骗我等,现在回头还来得及。到了村子,就由不得你了。”

    汉子俯身下去,以额触地,回道:“不敢诓骗郎君,小人姓杨,单名建,徐州人氏,14岁起便四处学艺,努力求个温饱。黄巢兵败,溃兵肆虐乡里,不得已带着妻小南逃到此。郎君大义,某愿当牛做马以报郎君。”

    说完重重磕了几个头,顾瑜生受了,“你收拾收拾,我等买完牲畜,过来接你。”

    二爷和摊主定好了九贯钱的价格,付完钱,讨要了两只柳条编筐,把羊羔,猪仔装了起来。二爷和二牛分别背了,顾瑜提了那窝鸡仔,去接杨建一家人。

    杨建两手空空,想来东西都换吃的了。背起他娘子,牵了三个小孩,跟着顾瑜他们迤逦前行。

    出了市集,顾瑜把剩下的野菜饼都给了杨建一家,不吃点东西,估计他们都到不了了村子。

    走走歇歇,三个小孩不哭不闹,咬牙跟着他们,懂事得令人心疼。

    傍晚时分回到村子,小环带着一帮嫂子焦急的等在村口,看到他们回来才长舒一口气。

    放下东西,给大伙介绍了一下杨建一家,大伙有些诧异,但也知道村子肯定要招收些流民来补充劳动力了。

    因为杨建娘子的病情不明,没敢放他们一家进村,在村口找了块平整些的地,铺上防水布,周围再围了一圈,给了两床薄被。

    天已渐渐热了起来,过夜也不算太冷。小环取了晚饭送了过来。

    三个小孩饿得前胸贴后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罐热气腾腾的大米饭。其中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用手抓起一把塞进嘴里,顾不得咀嚼就咽了下去。另一个孩子也不甘示弱,双手抓起米饭,大口大口地吃着,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最后一个孩子稍微文静些,但也吃得狼吞虎咽,一口接着一口,仿佛生怕米饭被别人抢光。

    顾瑜没敢给他们吃太多,怕给吃坏了。拿了一罐温水,两颗抗生素,加了一颗复合的感冒药送了过来。指导杨建娘子服下去后,便让他们早些休息,杨建一家千恩万谢。

    回到家中,仔细洗刷了一番,才敢搂着小环开始腻歪。可惜,前方是红灯,不能开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