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功过相抵
造反,也许还有条活路,比如皇室子弟,以及那些士兵和牵连不深的人。
可对于背叛帝国,大周的政策是零容忍,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所以众大臣,原本看到六安县乡绅造反案件,还比较淡定的。
可是,当看到六安县叛乱的乡绅,还与北边的北戎帝国有所勾结时,众大臣的脸色变了!
变得一脸严肃,甚至还有一丝疑重。
毕竟大周与匈奴和吐蕃即将开启大战,这又来了个北戎,不疑重都不行!
四大乡绅势力经营多年,势力错综复杂,加上离边关,也仅隔了六个县,约五百五十里地。
所以他们的势力关系,不但遍布恒昌府各地,就连边关的驻军,他们也有几条关系。
甚至还与北戎帝国的边军,也有几分交情。
以前他们聚会时,曾谈过一些国家政事和各地情况,以及风土人情,地形地貌等等!
罗成业才抓住这一点,诬陷乡绅与北戎帝国有所勾结。
等到众大臣看完奏折和卷宗,回到原位后,罗永政才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双腿和身体,才开口询问道:
“众爱卿,相信六安县的事情,你们也了解了,说说吧,这个事该怎么处理?”
刘锣鼓首先拱拱手,试探性的说道:“皇上,安民伯爵虽然未经批准擅自处决犯人,但他的行为也是出于维护一方平安以及县衙财政人手的考虑。”
“而且六安县离咱们确实有些远,这些乡绅所牵涉的势力错综复杂。”
“如果有人劫狱怎么办?六安县有人抵抗吗?毕竟连县衙,都有六十余人牵扯进来了。”
“所以臣以为,罗成业虽然越过了皇权,但他的行为是出于维护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为免夜长梦多,所以安民伯爵先斩后奏并没有错,咱们不应该惩罚他。”
“皇上,臣反对!”礼部尚书夏明达拱手说道:“皇上,臣认为,不管六安县有什么苦衷和困难,可安民伯爵私自处斩犯人四五百人,是严重的挑衅皇权。”
“如果咱们不惩罚,以后其他地方官纷纷效仿怎么办?咱们处不处理?”
“念及到事出有因,咱们可以减轻处罚,所以臣以为,应该剥夺他的爵位,将其贬为庶民。”
“但他献上的曲辕犁和活字印刷术,对大周的农业和文化传播有大用!”
“所以咱们应该保留他的官职,让他继续担任六安县县令,造福一方百姓!”
“皇上,臣赞同丞相所言!”
“皇上,臣支持礼部尚书所言!”
……………
众大臣的分歧明显,刘锣鼓主张理解罗成业的动机,认为他是出于维护地方平安和县衙财政人手的考虑,而采取了先斩后奏的做法。
相反,礼部尚书夏明达则强调了对皇权的尊重和维护,认为任何官员私自处决犯人都是对皇权的严重挑战,必须受到惩罚。
双方各执一词,皮球又踢到了拥有决定权的皇帝罗永政身上。
罗永政在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后,做出了决定。
“各位,安民伯爵无视皇权,先斩后奏,罪不可赦,着剥夺爵位两级,降为男爵,封地为一村之地。”
“不过安民伯爵在危机时刻所表现出的果断和勇气,这种精神是值得鼓励的!”
“加上他献上的骑兵五件套、曲辕犁、活字印刷术对提升大周军队战斗力、农事和知识传播等有重大贡献!”
“着爵位连升两级,封地为六安县!”
“皇上,也就是说功过相抵,不惩不罚呗!”兵部尚书刘贵学一脸无语的拱手询问道。
“不能这么说!”罗永政摇了摇头询问道:“安民男爵罗成业,先斩后奏,私自处决囚犯,咱们惩罚了吧?”
众臣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嗯,可是凭借骑兵五件套、曲辕犁,再加上活字印刷术带来的好处。”
“足足可以令咱们大周,再次多出三位贵族,或者凭借这些功劳,再次多出一位伯爵,甚至是侯爵!”
“咱们大周一直就奉行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的国策,安民男爵献策有功,升两级怎么了?升三级都不为过!你们说对吧?”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皇帝罗永政在权力和功绩之间寻求平衡的政治智慧。
通过这样的折中处理,皇帝既显示了对皇权的尊重,又鼓励了官员们在危机时刻采取果断行动,同时也奖励了那些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臣子。
这样的决策在表面上看似对罗成业不惩不罚,但实际上是一种功过相抵、奖惩并行的治国策略。
众人听后再无意见,纷纷拱手回答道:“皇上圣明!”
“皇上,对六安县四大乡绅牵扯的势力,咱们应该如何处理?”
“乡绅啊!”罗永政沉默良久,才缓缓说道:“历朝以来,一直有皇权不下乡的说法!”
“咱们大周同样如此,政令最多就传达到县!”
“乡村社会通常由乡绅、各姓氏族长等作为地方领袖主导,他们拥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一定的社会权力,能够在当地形成一种自治或半自治的状态。”
“这种地方势力,往往能够独立于朝廷的直接控制之外。”
“他们不仅是乡村社会的主要领导者,还是文化和知识的传播者,往往负责教育和引导乡村居民。”
“在地方治理中,乡绅常常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协助官府管理乡村事务,调解民间纠纷,甚至在没有官府监督的情况下独立管理乡村。”
“经济上,乡绅通过拥有和经营土地获得收入,同时也从事商业活动,他们通常拥有较为富裕的生活条件,并在乡村中建造宅院、庙宇和其他公共设施。”
“可是一直以来,这些乡绅势力并没有达到我们的期盼,反而仗着自己和家族拥有的权利和地位,在乡村鱼肉百姓,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乡绅势力,乃是地方治理的重要一环,他们对于维护地方秩序、传播文化知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