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扫盲班
“包括你们,在结束了一天的忙碌之后,晚上也需要进入扫盲班学习!”
“从明天开始,咱们就开始拆除城墙,以及县城的房屋,抓紧时间进行修建工作。”
……………
罗成业的话,让现场的百姓们深受感动和佩服,深深地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经过罗成业的分析,他们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对孩子,也对成年人,文化知识不仅仅是用来追求个人的成功,更是为了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
平时他们对理解不了的东西,都归结为自己笨,脑袋不聪明,可他们却从来没想过,不是自己笨,纯粹是因为自己没有知识,根本不懂!
百姓们开始憧憬起有文化、有知识的生活,相信通过教育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能够让下一代拥有更好的未来。
罗成业的演讲在百姓们的掌声中继续,他谈到了更多改善民生的计划,如在后期会修建各种水利设施、推广农业新技术、发展手工业等等。
他承诺将会聘请有经验的官员和技术人员来帮助百姓们提高生活水平,确保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好了,天色不早了,大家都散了吧!”罗成业摆了摆手,转身往县衙走去。
罗成业虽然起身走了,可百姓们却站在原地没有离开,随着演讲的结束,罗成业的改革计划正式开始实施,百姓们带着希望和信心,开始积极参与到建设新六安县的行列中。
第二天就开始了拆除城墙和县城的房屋,进行新城建设工作。
县城临街的房子,罗成业计划建成两层,第一层是铺面,第二层则是住房。
每三十间房屋为一幢,每一幢房子,均修成四方形,中间的空位,则全部修建成住房、酒楼、客栈、学校、仓库等各种设施。
县衙的布局,那是上面规定的,所以罗成业不会动,不过在原来县衙的前方,罗成业会首先修建一个办事大厅,方便百姓们办理各种事务。
让普通百姓办事情,不用像以前一样,求爹爹告奶奶的跑了几个月,结果啥事都没有办成,反而因为送礼送的倾家荡产!
罗成业如果不是因为打了一只老虎,在县衙面前露了面,他想见着县令,哪有那么容易?
首先他就得打点那几个守大门的衙役,然后一层一层的报上去,等见到县令本人,黄花菜都凉了。
在县衙里待了这么久,罗成业自然明白里面的门道。
整个六安县,这些日子,时不时就有百姓的外地亲戚前来投奔,所以六安县的人口不减反增。
目前已经拥有了两万三千余人口,十三岁以下和六十岁以上的老弱,约三千余人。
而在各个工厂工作的人,也差不多三千余人。
十几天前,五条通往作坊的支路就已经修建完成,所以更多的劳动力,就投入进了主路和房屋的修建之中!
东华厅,罗成业刚进来不久,县丞史珍湘和县尉秦寿,主薄刘芒三人就结伴而来,拱手行礼道:“少爷!”
“你们来了?都来坐一坐吧,伤怎么样了?”罗成业看到三人前来,连忙招手询问道!
这三个人这些天,罗成业同样了解了,都是因为得罪了京城的势力,结果被贬到这个地方做官的!
一个国家,富裕的地方有,可一贫如洗的地方更多,国家又不可能不要这些穷地方吧?
于是,那些因为得罪上面被贬的,以及身后势力不强和被处理过的人,自然就往那些穷地方丢。
能做出政绩自然是好的,上面也许会提用,如果没有政绩,只能怪自己无能。
也就边关重地,虽然也比较荒凉,可安排到那里的人,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史珍湘三人一直以来,在六安县一直不愿和乡绅势力同流合污,所以根本没有太多实权。
包括前任县令刘有为也是如此,既然没有太多实权,手下能用的人自然就少。
他们对六安县的很多事,知道的自然也少,毕竟乡绅势力纵横六安县,让你知道的,都是他们故意让你知道的。
这次他们同样不愿意同流合污,所以被手下的人抓进了大牢,受了不少苦!
罗成业的人进入县衙后,将他们解救了出来,这些天他们一直在自己的房间里养伤。
三人坐下后,史珍湘首先拱拱手说道:“少爷,这次的动乱都怪我,没想到手下的人,一直都在给我传递假消息!”
“没想到他们放出的争斗和闹分家等消息,都是为了降低我们的戒备心,准备了这场鸿门宴,还好少爷你…………”
“行了!”罗成业摆了摆手,打断了史珍湘的话后说道:“史县丞,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咱们再怎么样,也不可能回到过去,咱们要向前看,向未来看!”
“咱们还是说一说,六安县以后的事情吧!”
“是,少爷!”史珍湘再次拱了拱手后询问道:“少爷,这次咱们进行了大清洗,整个县衙只有十来个人了,这些天都是少爷的私军在县衙里忙碌,不知道少爷有什么安排?”
“安排?”罗成业同样苦笑着摇了摇头道:“这次咱们一下子杀了五百多人,整个六安县的识字之人基本都被咱们杀绝了!”
“目前整个六安县,会完整写出一篇公文的识字之人,估计不超过三十人了!”
“不过,咱们也不能降低要求,所有人必须会识字!”
“史县丞,我看这样吧,你先暂时负责县衙的运作,我会想办法去聘请一些有文化的读书人来帮忙处理公文。”
“至于其他的,我会尽快从外面调人来填补空缺,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民心,不能让百姓觉得县衙空了。”
“而且你还要着手准备扫盲班的事,扫盲工作要尽快展开,争取在短时间里,为县衙培养出一批人才。”
“除了那几名空缺的正式官员外,其余吏员都从百姓中选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