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章 入不敷出。
“史县丞,秦管家有说皮蛋的价格为什么这么低吗?”罗成业疑惑的询问道!
“少爷,秦管家说了,他说四人试吃了皮蛋,觉得那玩意的味道有点怪,担心皮蛋不如咸蛋那么受欢迎,四人都不太愿意购买,所以他才不得不压低价格!”
“嗯!”罗成业点了点头,一脸满意的说道:“秦管家确实是当管家的好料子,懂得随机应变,薄利多销,确实不错!”
史珍湘听到罗成业的评价后,微笑着回应道:“少爷说的不错,秦管家确实是一个人才!”
“嗯!”罗成业沉默了一下,一脸疑惑的说道:“另外!我没想到我都已经将纸的制作方法上交了,居然还这么受欢迎!”
“少爷,这很好理解啊!普通百姓用的不多,而且他们也没有那个闲心去制作纸。”
“其他贵族和富商虽然知道了制作方法,可大家都制作就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了!”
“而且就算再详细的制作方法,他们也需要先投入一笔,才会制作出纸张,而且还不知道能不能成,质量过不过关,所以他们大多数都不想冒险,有现成的,他们自然愿意购买了!”
甘小明站在旁边解释道。
“嗯!你分析的有道理!”罗成业满意的点了点头后继续说道:“好了,你们继续说!”
“少爷,该发俸禄了,下面不少吏员都在问,这个月发不发俸禄?”史珍湘弱弱的说道。
“嗯,那就发吧,咱们县衙有多少人,需要多少银钱?”罗成业一脸不解的询问道。
“少爷,这是名单,你瞧一瞧!还有这纸,是秦管家送给县衙用的,这次送来了一百张。”
史珍湘一边说,一边再次递上了一张纸。
罗成业接过纸张,发现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和各自的工钱。
整个县衙,城卫军、衙役、吏员全部加在一起,也才八十个人,最低的两百文一个月,最高的也才五百文。
他们并不是朝廷的正式官员,所以他们的俸禄,全部由地方官府自己支付,因为各地官府贫富差距很大,这些非正式官员的俸禄差距同样非常大!
六安县八十名非正式官员,一个月的俸禄,平均下来一个人也才三百五十文,一个月总共二十八两银子。
“怎么?咱们县衙连二十八两银子都没有吗?”罗成业一脸懵逼,一个县的县库,居然连二十八两银子都没有,这你敢信?
众人自然看出了罗成业脸上那一脸不可置信的神色,互相对视一眼后,史珍湘硬着头皮站起来拱拱手说道:
“少爷,以前这些人的俸禄,全是前任县令刘大人定的,这些人的俸禄也全是刘大人一个人垫付的。”
“目前并没有到征税的季节,所以咱们的收入,也就是入城费每月有五两银子左右,县城里的商税等各种税收,每个月大概有二十两银子。”
“可咱们的开销就不止这些了,官吏们每天两顿的伙食,就是不少的开销,毕竟除了咱们几个有粮食和伙食补贴外,其余人并没有。”
“八十人再怎么控制,一个月最少也要五十两银子,还有其他的,例如竹简、刻刀、以及其他支出,所以咱们每个月最少需要一百两银子!”
“所以,不管咱们再怎么控制,每月最少也有七十五两的缺口。”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罗成业听完史珍湘的解释后,点了点头,他明白了一个县衙的运作并非他想象中那么简单,需要用度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这还是最穷的一个县,南方那些富裕的县呢?那不得支出更多?
“少爷,你看咱们现在应该怎么办?总不能让吏员们饿着肚子办公吧?”典史宋仁投弱弱的询问道。
史珍湘沉吟了一下,然后说道:“少爷,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咱们可以试试开源节流,比如增加入城费,或者找找有没有其他收入渠道,至于节流,就是精简开支,比如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合理分配物资等等。”
“史珍湘大人,你说的轻松,你看看咱们现在,哪一样不是必须支出的?”
“不过目前,咱们倒是可以淘汰竹简和刻刀,改用纸,每月最少节约二十两银子。”教喻单森构想了想后,试探性的说道。
听到众人的处理方法,罗成业沉默了一下后说道:“我先来宣布几点吧,一会散会后,你们就派人通知各村。”
“不可否认,商税和农税,是我们收入的大头,咱们先挺过这几个月,等到粮食收上来,咱们就轻松不少了。”
“六安县,是我的封地,而我还是一县之长,所以这几个月的财政支出,不够的由我垫付。”
“咱们为什么这么穷?就是因为我们的商业不发达,工厂太少。”
“所以咱们下一步,就是全力发展商业,同时兼顾农业,咱们才能尽快富裕起来,百姓们也才能尽快摆脱贫困,迅速富裕起来。”
“可是少爷,全力发展商业,与我大周重农抑商国策不符,会不会引起京城不满啊?”史珍湘一脸无奈的询问道。
“只要没有咱们这里的官员贵族上报!谁会知道?”罗成业微微一笑道,咱们的产品,要让周围各地的那些主政的官员贵族都参与进来。”
毕竟不管是郡还是县,都只有县令、郡守等主政人员,才有直接上奏的权利,过了就是贵族。
世界这么大,他们总会有其他地方可以去的,等运到了南方和西方以及国外,谁知道是哪个地方生产的?
而且就算上面听到一些风言风语也没啥,毕竟这是自己的封地,只要封地的百姓没有造反,相信上面也不会太在意。
而且贵族,本就有制定地方政策的权利,罗成业不觉得自己,犯了多大的法。
反正发展商业,是罗成业必须要做的事情,心里下定决心后,罗成业抬头看了众人一眼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