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违逆祖训的抉择
看着士兵们尽情宣泄情感,青安脸上浮现满足的笑容。实则,这段时间,青安除了磨炼手下骑兵的草原战斗技巧,还在培育他们的另一种特质——对草原异族的警觉与仇恨。在这段时间里,伴随着一个又一个草原部落的覆灭,尤其是在他们的部落中发现沦为奴隶的汉人男子,被掠夺的汉人女子,以及众多汉人的珍宝之后,无需青安多言,这些士兵对草原异族的内在仇恨日益加深。如今,随着乌桓的衰败…
这片丰饶的翡翠草原,即将褪去归属,成为无主的神秘领域。
幸运的是。
青安委托信使传达的密函中,已将此地的局势告知了冉虎。
料想不久,冉虎必将派遣使者前来,无论是为剿灭散布草原的异界生物,还是觊觎牛羊的贪婪。
青安深信,经此一番浩荡清洗,这些零星的异界势力,再也无法抵挡汉人的锋芒。
乌桓的纷争已然平息,接踵而至的挑战,便是那个如巨兽般庞大的匈奴帝国。
思绪至此,青安的目光不由投向了匈奴左贤王。
察觉到青安的凝视,匈奴左贤王不自主地感到一阵寒意穿透脊梁。
于是,这位高傲的左贤王,当着全体汉人的面,做出了一个颠覆传统的抉择。
在众人目瞪口呆中,他突然跃下马背,匍匐爬行至青安面前,边磕头边恳求:
“主宰,恳请您饶恕我一命。”
“您曾承诺不会取我性命。”
“若杀了我,您将一无所获。”
“若您放过我,满山的牲畜皆为您所有。”
“我有五十多位配偶,也都将归您所有,当然,她们都是匈奴女子,不含汉家血统。”
“更有十万弓箭手任您差遣。”
匈奴左贤王生怕青安一时失手,令麾下兵士对自己下手,此刻尊严已被抛诸脑后。
青安目睹昔日高高在上,自称在匈奴无人能及的左贤王,如今竟卑躬屈膝如踏顿一般,忍不住放声大笑。
他用马鞭指向左贤王,大声宣告:
“各位,这就是所谓的苍狼后裔!”
“他以行动向我们证明,只要有刀握在手中,刀锋足够锐利。”
“再凶狠狡诈的草原生物,也会顷刻间变得恭顺友善。今日之事,你们要铭记于心!”
言毕,青安也翻下马鞍,伸手扶起左贤王,拍去他身上的泥土,笑着说道:
“不过,你与他们不同,你是大汉的朋友,左贤王。”
“只要你愿为我们的大汉守护边疆,我们便永远是盟友。”
守护大汉的边疆?
听到青安的话,左贤王先是一怔,接着那张狡黠的面容绽放出菊花般的笑容。
实际上,让草原异族戍卫边疆,自古便是汉代的策略。
之所以如此,原因简单明了。
因为汉人虽能战胜草原异族,却无法彻底征服草原。草原辽阔,异族众多。
他们下马时是牧民,上马则变为劫掠者。每当风雨严寒导致牧群减产,他们便会大规模侵袭汉土
这些举动,无疑为汉域之人平添了重重困境。
年复一年,仅是抵御外敌,便需耗尽无数人力、魔力与财富。
时序更迭。
汉朝的勇士们,发掘出一种便捷且高效的策略。
即先征服草原上的异族部众。
接着将他们迁移至距汉土最近的牧野之地。
随后。
赐予他们金银粮秣。
令其成为大汉北方的屏障。
一旦北方的异族企图南侵,他们会代汉人铲除这些威胁。
此策实属精妙。
自实行以来,
汉人们察觉,只需微薄的代价,即可换得整年的安宁。
然而,若要指出此策的瑕疵,
便是那些草原异族皆畏惧强权而非仁德。
当汉族力量鼎盛,他们便会如犬般忠诚臣服。
可一旦汉人稍现疲态,他们的利刃便会毫不犹豫地对准同胞。
后来的五族纷争,正是源于西晋的“八王乱局”。
北方的汉人自相残杀,胡人,如匈奴,遂趁机崛起。
诚然,
那些可能发生但尚未显现的事端。
即使青安身为青操之子,
若他道出此预兆,无人会信以为真。
因当今的大汉,
乃震慑八方,无人能敌的霸主!
于是,匈奴左贤王听见青安之言,
对青安的疑虑一扫而空。
毕竟以草原异族为屏障,在如今的大汉,已成常态。
在得知青安的秘密后,
匈奴左贤王心中盘算着另一件事。
何不借此机会,拉近与青安的关系。
最好能从青安处骗取神机巨炮的操控秘法。
届时,倚仗这威力骇人的神器,他必能雄霸草原。
那时,他不再是左贤王,而是草原的无上主宰。
若有适宜的时机,
他会率匈奴铁骑南下,将中原彻底变为他的牧歌之地。
想到此处,左贤王的脸上堆满了对青安的谄媚。
而青安,见到左贤王突如其来的热络,
内心深处也不禁冷笑。
实际上,就像匈奴左贤王在算计青安一般,
青安此刻也在暗中布局左贤王。
正如左贤王所言,
他的部落拥有十万劲弓之士。
这意味着,这个部落极为强大。
加上蔡琰如今身在左贤王的部落。
若想平安救出蔡琰,
左贤王这张牌,目前他还不能弃置。
念及此,
青安面对左贤王的示好,立刻作出了回应。
于是,
这两个心怀鬼胎的人,虽然心底欲置对方于死地,
但表面却如同多年未见的老友,亲昵如初。
这一幕,直让旁边的赵云和乐进两人瞠目结舌,尤其乐进,听闻青安一番豪言壮语后,内心热血如沸。
正打算借此良机,挥剑斩除那位碍眼的北境之狼——匈奴左贤王。然而此刻?
目睹左贤王与青安亲昵交谈的情景,乐进只得愤慨地打消了念头。他的杀意并未躲过左贤王锐利的目光。
左贤王一面与青安交谈,一面悄悄将身子向青安身后挪动。这一切都逃不过青安的眼。
青安见状,心底冷笑不已。与此同时……
在匈奴左贤王的部族,正值午后时分。夕阳的余晖如熔金般洒满丰饶的草地,伴随着满山游牧的牛羊,以及在蒙古包边嬉戏的孩童,一切都宛如画卷般宁静美好。
然而,这般美景如今无人问津。原因无他,一个恐怖的消息刚刚席卷整个部落——他们的领袖,部族的狼王,伟大的匈奴左贤王,在幽州易京楼之地,全军覆没。
要知道,为了攻克汉土,左贤王此行率领了整整十五万铁骑。十五万铁骑,哪怕交予中原的诸侯,也会令其痛心许久,更别提这个人口并不繁多的草原部族。
最关键的是,那十五万大军中,仅有五万来自左贤王麾下的部落。剩下的十万骑兵,有的来自匈奴王庭,有的归于匈奴右贤王,还有其他小部落的精英。
如此众多的部落精锐因左贤王丧命,他们必定会派人前来寻求解释。而这个解释一旦处理失当,这个部族将面临毁灭性的灾难。
但这并非当前最紧迫的危机。因为这些威胁皆源自外部。目前,部族最大的危险,潜伏于内部。
众所周知,匈奴左贤王是草原上的勇猛斗士,妻妾成群,子嗣众多。如今他猝然离世,却未指定继承人,这是当前部落的最大危机。
因为每个在此生活的人皆知,左贤王的众子虽年龄悬殊,但最有希望继承王位的,是两位王子。大王子名为梳齿,性情凶悍;二王子名叫乌弊端,狡猾多计。
此刻,当左贤王战亡的消息传回部族,众人哀痛,而两位王子却在暗中招兵买马,争取盟友。因为他们都想登上王位。若兄弟俩的继位之争处置不慎,部落内部将再次掀起腥风血雨……
在遥远的北方,一个隶属于部落联盟的魔法帐篷群中。
一位肌肤如雪,容颜倾城的女子,当听闻左贤王陨落的消息时,她的眼中闪过一丝解脱的微笑,但瞬间又被深深的哀愁替代。这女子,名叫蔡琰,世人也尊称她为蔡文姬。
蔡琰先喜后悲的原因并不复杂。她喜悦,因为那个曾经在中原肆虐,欺凌她的男子已不在人间。然而,悲伤源自于她的现世身份——匈奴左贤王的伴侣。遵照古老魔族的习俗,父王驾崩,其财富与权力皆由子嗣继承,其中包括父亲的伴侣。
尽管这在魔族世界中习以为常,但对于在中原长大的蔡琰来说,这是无法容忍的。她心中的教诲,是汉族的仁义礼智,这样的习俗,她宁死也不从。
左贤王的两个儿子,梳齿与乌弊端,尽管年长于蔡琰,但在名义上,他们均是蔡琰的孩儿。血缘上,蔡琰与左贤王的两个孩子,也是他们的亲弟弟。因此,无论哪一位登上王座,对蔡琰而言,都是噩梦的开始。尤其是梳齿,他曾多次在左贤王面前流露出对蔡琰的觊觎。
如今左贤王战死沙场,蔡琰预感梳齿的阴影即将笼罩而来。她颤抖着下令,“来人,速将我的孩子们找来。”
或许是恐惧,或许是担忧孩子,蔡琰首先想到的是保护他们。然而,没过多久,梳齿带着他的随从,气势汹汹地闯入了蔡琰的帐篷。掀开门帘,他看到了蔡琰和自己的两个弟弟。
“是你,梳齿?父亲尸骨未寒,你就耐不住性子了?”
“若你不怕被弟弟们瞧见,大可轻举妄动!”
蔡琰的话语如寒冰,让梳齿面色铁青。更令他愤恨的是,两个弟弟此刻正蜷缩在蔡琰怀中,畏惧地凝视着他。
尽管梳齿凶狠,但他也看重颜面。尽管被蔡琰一番嘲讽让他心有不甘,但他压抑住怒火说:“母亲何出此言,父亲虽逝,尚有我在。我此行是关心母亲是否有短缺,若有需要,只管告诉我,有我在,便与父亲无异。”
说完,梳齿毕恭毕敬地离开了蔡琰的帐篷。然而
就在星辰离开兽皮帐篷的那一刻。
他那双犹如狼群之王般的眼睛,弥漫着深重的杀伐之意。
而蔡琰,见证星辰的离去,终于缓缓吐出一口气。
然而,蔡琰清楚地明白。
星辰对她,必定是势在必得。
即便今日侥幸逃脱,也无法躲过明日的追捕。
一旦星辰顺理成章地登上王座。
那么她将只有两条选择。
一条路,是向星辰屈膝臣服。
另一条路,便是死亡。
虽然死亡对蔡琰来说,仿佛是一种解脱。
但她若死去,她的两个孩子又该如何?
一想到这里,蔡琰不自觉地颤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