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游之二:从三道堰到五凤溪古镇
石牛公园是郫都区一个有些三十多年历史的市民公园,关中月和跖漫步进去,里面中老年人休闲玩乐,尽心尽力。他们在吹拉弹唱,自由自在。公园里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假山池沼都富有古典风韵。
成都市古代历史传说,好像与牛啊、羊啊关系比较大,比方金牛道、青羊宫等等。
从石牛公园出来,他们返程,途中路过三道堰,他们随便去惠里古镇转了一圈。
从导航地图看,三道堰拥有两条大河,一条是柏条河,一条是徐堰河。其中柏条河起源于都江堰,横穿三道堰全镇,其水质优良,清澈灵动,河内鱼类众多,生态丰富,是天然生态保护湿地。
关中月感觉这里是个水乡,有一个古代码头,文字介绍由此码头上船,可以通成都。现在水路退出了历史舞台,只是一部分老年人回忆中依稀可辨的故事了。
他们去的时候,古镇人少车少,冷冷清清的。只有个别饭馆开着,连一个顾客都没有。关中月看到还在开门营业的饭馆基本都是做鱼的,好像苗苗鱼比较多,才22元一斤,相比西北地区的鱼价已经算便宜的了。可是因为他们在郫都区望丛祠前违停,被贴了条子,影响了跖的心情,他对关中月多次提议吃鱼的话,置若罔闻。
关中月看到堰堤上两位妇女在洗菜,韭黄干净新鲜,才七元一斤,此时兰州的韭黄最低也要十七元。兰州还被称为高原夏菜所在地,韭黄尤其出名,可能太出名了,价格居高不下。
关中月买了一把韭黄,他们没有吃鱼,就离开了。好几年过去了,关中月念念不忘那种苗苗鱼,因为没有吃到而遗憾。
过了一日,关中月又规划了一次出游,就是去了龙泉森林,随便走到了五凤溪古镇。
山属龙泉可赏春花秋果;
溪穿凤镇犹存古宅老街。
这是五凤溪古镇大门口的一副联,是流沙河所撰,现在流沙河先生已经故去,他的书,关中月读了一点,还计划把流沙河讲古诗词的视频看完呢,放在收藏夹里好久了。
扫码测温进去,他们但见五凤溪牌坊边红梅可心。
五凤溪古镇兴于唐宋,清代置场镇,是旧时成都联通重庆的重要水路商道,是成都十大古镇中唯一山地古镇样本。这里一面临江、三面环山,黄水河穿镇而过,最终汇入沱江,区内山水相映,景色优美。
古人云:“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说的就是美景不能自己言说自己的美。因为人的宣传才让美景彰显出去,比如兰亭集序成就了兰亭这个地方,要不是王右军写了兰亭集序,那么兰亭的清湍修竹,终将荒芜淹没在空山了啊。
水在五凤溪成了多姿多彩的瀑布、池沼和溪流,被人们设计运用到了极致,关中月道:“此地到了夏天一定更好。”
满树金黄的橙子,自己采摘一斤3元,他们觉得够便宜了。准备去自己采摘,可是园主人看起来懒洋洋的,爱搭不理的,跖就生气走了。
他们出了大门,一看,好家伙,摆成阵势的橘子小摊,一斤15-2元,争着要你买,“巴适得很,巴适得很”,叫卖声不绝,关中月下车去买了2斤,她们四只手给你往秤盘上添加,最后称了5斤,关中月道:“看在她们热情过火,我就都拿上了,不过十元钱。”
要是平日里,关中月称水果买菜时候,她仔细挑选时,遇到店家自行往秤盘里放水果蔬菜时,关中月转身就走了。一次她走掉了,卖家还在往秤盘里放,抬头一看,买主都走出几步远了,急得喊叫:“你不要了吗?”
关中月头也不回地说:“你忙着给你自己挑呢,哪里顾得上给我卖?”
卖家说:“我在给你挑呢。”
关中月道:“我只想自己挑。”
今天却因为五凤溪的橘子真的好吃,确实不贵,热情似火的摊贩让人不忍心拒绝。
他们上台阶到南华宫,门口有个摄影师在给一位女演员反反复复拍摄进门的动作,跖说:“是拍电影的。”
关中月道:“可能是制作抖音或者小视频的,你看他拿着手机拍摄,估计不是电影。”
关中月有点饿了,想吃点特色美食。找到一家卖豆制品的店。
买了两袋豆干。她发现冷冷清清的店铺子或者摊位,一经她光顾,立马形成购买热潮。半生如此,不仅那天!
提着豆干,他们从右侧继续上到关圣宫。进去看到一院子的偶像,有关圣宫、月老殿、文昌殿、关帝殿、真武殿等,只有那联语倒是对仗,“紫气东来”的匾上的字很有功夫。
继续寻找吃的,路过一个“风水池”,一个荒诞无稽的传说。水池里做了一个丑陋的癞蛤蟆,张着大嘴,要吃铜钱呢,周身都是游人丢进去的镍币和纸币。
终于找到一家营业的饭馆,关中月要了一个豆花,谁知竟然恁大的碗!20元钱。
空无一人的餐馆,关中月吃个豆花,马上就排了队买她家的油炸果果和藤椒麻鸭。
她想起拍照时,已经买走了几拨人啦。
走在金凤街和白凤街上,感觉就像重庆市的磁器口。
有一家抱朴客栈好有情调,一些木牌牌上写些这样的话“日暮下山来,明月上山去。”“如今枕上无闲梦,大小梅花一样香”。关中月尤其爱后面这句话。咂味不尽。又看到“两头是路,品几杯顿悟茶道。”“到此地一楼风月,助我清淡。”还有一句很有哲理“心有事虚空小,心无事一床宽”。
关中月看到有一个篆字匾额“和光同尘”,楹联不忘教导游人们: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关中月念给跖,跖说:“好吧,我听你的!”
关中月笑道:“话是好话。只是有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却一直做不到,甚至剑走偏锋,把路走歪了,走了歪门邪道,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跖说:“那马老太不就是例子吗?”
关中月一直不愿意提起马老太。但是今天联想起来,果真她就是恰当的反例。
马老太跟跖是多年的同事。马老太其实并不老,人们叫她马老太,是因为她飞扬跋扈,媚强凌弱,快到了人神共愤的程度了。
关中月想起了一位退休了的老同事,给他们讲过的一件事情。
那年上海知青支援大西北来了,一位会拉手风琴的女知青格外引人注目。她梳着齐耳短发,个头高挑,眼睛大大的,虽然脸长,无肉,却皮肤嫩白,一白遮百丑。
女知青凭借拉的一手好琴,被音乐老师奇缺的当地教育局派到小学当了教师。
教育局一位干事立马光顾这所小学,有事没事去献殷勤。远离上海的女孩子,受不了离家之苦,眼前的青年虽说粗鄙,倒是实诚,每日里花生、桂圆、冰糖、核桃、红枣……从不空手见她。
起初女知青不理睬这个乡巴佬,甚至没太在意他那张庸俗的扁脸。
西北风刮起了沙尘暴,“嗖嗖嗖,呜呜呜”,彻夜思家的女孩子,恐惧加上无聊,最后被无微不至的贴心的呵护降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女孩子写信告诉远在海边的母亲。母亲大惊失色,千里迢迢赶来看望女儿,阻止这份荒唐的情感。
可是见到西北的偏僻和落后贫穷,女儿的孤苦无依,做母亲的心里难受,无能无力。这时,西北青年跪地“梆梆梆”磕了三个头,愣是把上海母女感动哭了。
一切皆有可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嘛。女知青嫁给了西北青年。
生儿育女,落户小城市,扎根大西北。
女知青跟自己所在学校的一位老师关系好。这位老师的丈夫要出差去上海采购药品,上海知青就买了一些西北特产,叫女老师的丈夫带到上海,还写了一封信带给她母亲。
女老师的丈夫,就是那位医药公司的采购员,跟着单位卡车到了上海,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找到人家。叫了半天门,才打开一条缝。采购员说明来意,并递上了信。
上海母亲隔着门缝接过信,打开来看信。采购员两手提着带来的土特产袋子,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地站在门外等着。
上海母亲看了信,才放采购员进门。采购员已经等待地不耐烦了,心想:我千里迢迢给你带着两大袋子特产,累得气喘吁吁,渴得嗓子冒烟,热得满头大汗,你不赶紧让进屋,还在一字一句读信,难道我带着这么重的礼物上门行骗来不成?
更离奇的还在后面呢。上海母亲见信上说“西北核桃便宜,1毛钱10个,买了10元钱的,托来人捎上……”那位可爱的母亲赶紧接过核桃袋子,拆开针线缝子,哗啦啦啦倒出核桃,一五一十,十五二十地数起了核桃。
采购员气不打一处来,变了脸色,大声说:“不用数了,核桃不会少一颗。你最好把葵花籽倒出来数一数吧!”
可怜的母亲说:“葵花籽就不要数得啦!把核桃数一数就可以啦。”
采购员一把把她数过的核桃抓起来摔下来,道:“什么人啊!我一路上辛辛苦苦背着你女儿捎的重物,累得要死。送上门了。你不让进门,不给一口水喝。趴在地上数核桃去了!我吃一个核桃了吗?我们大西北人稀罕核桃吗?你咋不把葵花籽数一遍呢?”
老母亲被西北汉子一阵吼叫吓傻了,赶紧倒水,让座。好像还留吃饭了,给吃了一两个小笼包子,采购员说还不够他们填牙缝。
关中月从这个真实的故事里才第一次得知上海人的细致,简直可以说是吝啬。
这个上海母亲就是马老太的姥姥。
马老太出生在西北,具有西北汉子,就是她爸的彪悍和厚脸皮特征。学习文化课无兴趣,女知青教会了女儿拉手风琴,考到了师范,那时候,她已经是一所小学校长,就让女儿也当了小学音乐老师。
女知青自感在婚姻上了当吃了亏,在女儿婚姻上格外操心。千挑万选,为女儿找了一个大学生,根正苗红人帅气,最主要的是听丈母娘和媳妇的话。
结婚之后,女婿在仕途上一路飙升。女知青在上海母亲那边才真正扬眉吐气。带着女儿回上海老家,大把大把花钱,显示在西北沾染的豪气。
在女婿的运作下,女儿从小学直接调到了当地重点中学。编制进了中学,人却没有代课,跟着女婿陪着做官去了。
八九十年代啊,主管一个贫困县县城时候,他们一家出入都有了小汽车,穷县的单位还没有能力给当官的每人配发汽车时,他们开车回家,人问:“有车了?”
她说:“朋友的。”
回回回家都开着朋友的车。老师们羡慕嫉妒地问:“什么样子的朋友啊,怎么把车一直让你们家开着呢?”
随着官位的提升,她就越发自信大胆起来。同事们谁穿件新衣服,大伙聚在一起瞧一瞧,问一问,很正常吧。她却不阴不阳地说:“什么了不起的衣服啊?我的一条裤头都比你们的大衣外套贵。”
有同事故意逗她,问:“人家这件衣服三四百元呢,你的裤头能值这个价吗?”
她头一扬,嘴一撇,“哼哼,我的裤头都要六百元呢。我这件外套,光是手工费就四千元呢。你们见过个啥?”
有同事就小声嘀咕:“你跟我一样不过一个普通中学老师嘛,我们的工资才一两千元,你哪来的钱?一周一套新衣服,每套都是五六千元,还不是你老公贪来的黑钱!”
屡屡如此,她打压同事,事事都要掐尖压人,不知道哪个同事就给她取了一个雅号“马老太”。
马老太在单位吆五喝六,把谁也不放在眼里。对待老实低调的老师,她时不时还要欺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