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入蜀记 > 蜀地游之二:成都文化公园和望丛祠

蜀地游之二:成都文化公园和望丛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成都文化公园,顾名思义以文化活动为主题。马上春节了,正在装花灯。估计璀璨夺目的花灯更会为这个文化公园增加美丽的景致。

    文化公园里有座小山,他们看到名字叫支矶山。山上有座亭子,亭子里竖立着一块大石头。旁有介绍,原来是1958年从支矶石街搬迁来的。支矶石高212米,宽08米,底大头小,状似织梭,呈褐色。传说,这是神话中织女的织机垫石。另据专家考证,这块石头可能是古代蜀王的墓穴遗物,用于祭祀活动的祭物。古代蜀地有大石崇拜的习俗,估计这是大石崇拜的遗物。

    关中月看到大石的左下方有个凹痕。是不是古人捣什么的碓坑?

    从支矶山下来,地面上可以看到梅花瓣形图案,里面零散的小石子黝黑发亮,光溜溜的,不知道做何用?

    有一个筱园,冷落无人。关中月信步进去,看到是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

    既然以文化公园命名,就得有文化内涵,所以处处题写诗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看到这句诗,关中月道:“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里面的句子,应该刻在杭州西湖畔。”

    公园里面还有一个二仙庵。供奉了传统八仙中的吕洞宾和韩湘子。

    文化公园大致看了一下。他们导航去了郫都区的望丛祠,这里是望帝和蚕丛两位古蜀帝王的陵墓和祠堂。

    大门就两个门洞。扫码测温免费进入,人极少。

    “望丛祠”,三个隶书大字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但懋辛所书。“望”指的是“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古蜀帝王望帝杜宇;“丛”指的是“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中的古蜀最早的帝王蚕丛鳖灵,这名字叫的!鳖灵据说是鳖精。这俩帝王有趣得很,一个是人,当了帝王死后化为鸟儿,啼叫不已催人耕作,一个本来是鳖精,化为人成了帝王,治水有功。

    侧门匾额“德垂揖让”,说的是蚕丛作揖(谦逊之意)让位给治水有功的鳖灵,功德永垂不朽。

    另一侧门匾额“功在田畴”,是的是教民耕作之功绩。

    关中月随手一拍都是美景。

    腊梅之香扑鼻而来。他们走进一座大殿里,也看到并排坐着两位帝王雕像。

    祠堂楹柱上的联,道出了两位古蜀帝王的丰功伟绩。

    创业记艰难蜀国丰功传鳖相;

    凿山开玉垒望帝春心托杜鹃。

    另一副楹联:

    望丛祠,望丛陵,陵高九仞,柏耸千寻,玉殿喜重辉,二帝丰功传异代;

    杜鹃城,杜鹃鸟,鸟啼三更,声闻四野,金钟欣共唱,万家热火竞春耕。

    三块并排悬着的匾额分别是“泽惠西蜀”“造福海邦”“至德盛道”。

    门对面是影壁,望帝与蚕丛的丰功伟绩令后人景仰。先祖渔猎、教民务农、始植、岷江泛滥、鳖灵拜相、开凿玉垒、德垂禅让、五谷丰登、天府之源等九幅雕塑比较全面地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二帝的作为。

    一片红梅树,满地杜鹃花。关中月走在花丛里,格外惬意。

    跖一路上吟哦李白的诗句: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不知道他有何断肠苦恼,偏爱吟那悲哀伤心的诗词。

    “隋唐井是从别处搬来的。”关中月笑道:“古人背井离乡,是远离家乡,要是能搬着井到外乡,那真正是背井离乡啊!”

    “饮绿轩,好名字,渌水荡漾柳枝垂。”关中月看那联曰:

    春心此情义山托;夏园彼景张俞吟。

    化用典故,义山就是李商隐,张俞是郫县人,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句学生从小背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吟,就说他的《蚕妇吟》。

    此地乡民们有端午节和九月九日丰收后的赛歌会。

    关中月看到望帝陵墓后面有一个小小的望丛博物馆。门口摆了杜鹃花。她刚一进去就看到三位先贤的介绍。地中间是扬雄的塑像。“扬雄的赋,是我们学过的最气势宏大的文学作品,在此遇到,何其有幸!”关中月赞叹不已。

    有扬雄、何武、严君平他们的画像和文字介绍。

    中间地上一个巨大的石棺材,几面都刻有人物故事和花鸟等。

    只有三个小展室。大都是复原修补的残损文物,有一个说唱俑,是复制品。

    蓝色的对联不怎么工整,门前的石兽看起来是古董。

    会昌亭,联曰:

    勋猷光蜀史; 精灵化杜鹃。

    建福亭联:一邑风华开双眼;二陵柏桧系多情。

    辟风雨轩联: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少住为佳。

    太元亭联:岸柳垂条湖光弄影;亭栏独倚意境灵虚。

    蜀魂,二字担当起望丛祠传递的所有精神文化。

    陵墓之上,柏木森森!

    关中月和跖在望丛祠里流连忘返两三个小时后,出去开车,发现被交警贴了条子,被告知去十一局处理违停。掉头去找到交警大队,办事员说是发了微信提醒,十分钟内开走就可以,但是他们过了半个小时了,等着网上通知吧,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处理。认了罚单,果然有微信通知,跖竟然沉醉于望丛祠的画景里,没有记起看手机微信。第二天,来了处理结果,是警告,不扣分没罚款,跖感慨道:到底是文明城市,包容开放!他们对郫都区的好感更增加了十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