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蜀地之十九
锦里和宽窄巷子都是热闹之地。关中月去过两次锦里。再游锦里时,她把以前没看到的古迹看到了。
锦里古街紧靠武侯祠,有小门与武侯祠相通。第一次去的时候,老同学唐占斌带着他们从那里进入古街,他们看到门口是一个高大的石牌坊,牌坊正中,有两个金色的篆书大字:锦里。
据记载,“锦里”即锦官城。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
锦里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西区)的一部分,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
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
2005年,锦里被评选为“全国十大城市商业步行街”之一,与北京王府井、武汉江汉路、重庆解放碑、天津和平路等老牌知名街市齐名,号称“西蜀第一街”。
2020年11月18日,成都武侯祠·锦里当选“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
史标三国辉秦汉;客聚五洲乐古今。
此联概括了锦里的特色,上联传达的是三国文化,下联透露的是要打造一个让五洲朋友都满意的锦里。
锦里小吃一条街上各种食物的香味交织在一起,这里汇集了四川的特色小吃:锅盔、三大炮、肥肠粉、香辣凉糕、钵钵鸡、菠萝饭、特色凉粉、炸鹌鹑、张飞牛肉,荞面,三大炮,牛肉焦饼,醪糟,糖油果子,甜水面,三合泥……这些承载着历史和记忆的小吃,是体验成都历史和巴蜀文化的一种载体。
老同学唐占斌带我们到锦里一家饭店吃晚饭。路上,关中月已经眼花缭乱,不知道该买点啥,看别人人手一份的糖,也买了一盒,那糖像是细丝一般毛茸茸的,真不知怎么做出来的。还有糖人工艺,她是第一次亲眼所见,都很奇特。
那天转的时间久了,天色已晚,他们没有再游夜市,但是一街红灯笼,成为关中月温暖的回忆。
第二次游锦里,关中月他们带着玉洁母女,直接从武侯祠大门前面的街道走过去,再从锦里古街口进去,一路看一路拍照。
跖得意地说:“咱们今天安排好,早晨把武侯祠一看,下午把杜甫庙一转。”
玉洁问:“成都还有杜甫庙?不是杜甫草堂吗?”
关中月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看到一个“芙蓉第”,蓉城曾经遍植芙蓉花,因此成都古代就被叫作“蓉城”。
锦里古街通到庙会广场,其实是刘湘墓园。
他们看到一个舞台上锵锵锵地在演老戏出,还有演员在唱歌跳舞,一会儿又唱川剧。跖说:“川剧开始了,快看,唱京剧着呢。”
玉洁女儿抿嘴笑着,关中月对跖道:“你今天好幽默呀!”
“门口的大狮子,头颈扭的幅度太大了吧?”玉洁摸着庙前的石狮子说。
跖说:“刘湘因为抗日战争期间,表现勇敢,带领川军打出了四川人的神威,所以功劳不小,后人纪念他这一点。”
关中月道:“川军在抗日战争中立了大功。牺牲也大。”
一边说着,就到了一个长廊,看到上面贴着四川人或者曾居住在四川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历史文化名人的图文。有司马相如、扬雄、诸葛亮、杜甫、薛涛、杨慎、常璩等人。
其他人都在书本上读过,就这位常璩,关中月从没听说过。就去看文字介绍。
常璩(约公元291年-361年)字道将,蜀郡江原(今成都崇州市)人,东晋史学家、地理学家。常璩所撰《华阳国志》记载了四川、云南、贵州全境以及陕西、甘肃、湖北部分地区的史实,记述时间远起于天地开辟之初,近止于晋永和三年(347),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著作。
关中月说:“对一个地方的透彻了解,还得结合地方志来看。以后有机会,我们看看成都的地方志。”
玉洁说:“我现在不能看书了,眼睛不行了。”
跖说:“书看多了。”
玉洁女儿笑笑,白嫩的小手在她妈妈的胳膊上捣了捣。玉洁也笑了,说:“她笑话我呢。我确实是手机看多了。我现在家里所用的全部东西,都是网购的,包括我装修房子用的材料。”
关中月道:“我跟不上时代了,网络用语也不懂,啥也不会,网上不会买东西。”
玉洁说:“网上买的便宜好多呢,我在平时就把要买的东西放进购物车,等到打折的时候,一次性清空。”
关中月问:“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打折?”
玉洁说:“比如节日,还有520、双十一,都有打折优惠活动。”
关中月道:“为什么520和双十一打折?”
玉洁看了一眼女儿,说:“你阿姨真正是不会网购。连这个都不知道。”又对关中月说,“双十一就是被人叫做光棍节,就是买买买,不过日子的节奏。520就是个谐音梗,我爱你的意思,给爱的人买,当然人要爱自己,也买一些东西。”
关中月道:“真有意思。”
他们走过去,跖指着两侧的古代军旗上书写着战将们的姓名,一一念过去。旗杆下的方墩上是军旗上的三国将领的简介。
他们走到园子里的空旷地带,跖说:“是一个锻炼身体的好地方。”说着他就扭动腰,做了一套体操。
关中月去看诗句文赋,觉得活泼有趣:
百年木板千载石板路。漫游锦官故里,争仰蜀相遗徽。射弩、织锦、客栈,铜锣声声,追寻逝水年华;刺绣、竹编、当铺,花轿悠悠,勾起尘封记忆。结义园中,两碗绿茶尝川剧;诸葛井里,一眼碧水映风云。兰布幌子,远摇百种锦图;红纸灯笼,近照三国食阵。大浪淘沙,历史品味。老街耶?网络空调,尽领时代风骚;新景耶?窗花石刻,昭示传统渊源。
人无衣不暖,衣无锦不丽。 蚕丛教养蚕,嫘祖创缫丝。锦江岸边,浪戏排排濯锦妹,歌如潮;成都城上,日照行行晒绢姑,彩似霞。府河微澜,不彰而流;锦里丝织,不胫而走。锦为两汉益州贡品,三国蜀汉战资。锦为身份象征,地位标签。成都机杼声响遏云,蜀郡女工衣覆天下。秦汉贱商贾,商贾纵然金如土,律禁穿锦衫;唐宋贵士子,士子宁可食无肉,习欲服纹绣。锦书一本,绣画千幅。南丝绸路上,牛拉马驮;东海涛中,船载帆推。西亚女用它扮美,波斯男以其示荣。
四百米古道诗与画,两千年桑海雷和电。环武侯以同体,面世界而共辉。聚川西旧俗,汇蜀汉遗风。历史精品,复得更需珍惜;人类遗产,参与即是关爱。游武侯,计从心来;逛锦里,幻若梦临。休闲成都,来了不想走;人文锦里,走了欲再来。古祠新宠,碑碣匾联园苑,绝佳影视基地;老树嫩枝,吃住行游购娱,臻善旅游名区。
铭曰:
功著三国,名彰秦汉。
客聚五洲,街纳古今。
——2004年成都罗开玉撰,邓代昆书
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
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采,转代无穷。——扬雄
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诸葛亮
成都织锦既成,濯于江水。其文分明,胜于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谯周
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陈寿
《吴历》曰:蜀致马二百匹,锦千端,及方物。——《三国志吴主传》
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金、锦、爵赏,诱动诸夷…… ——《三国志陆逊传》
阛阓(huán hui)之里,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左思《蜀都赋》
夷里桥南岸……其道西城,故锦官也。锦江,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蜀地……女工之业,覆衣天下。 ——范烨《后汉书》
碑文辑录了蜀锦的历史文献章句,强调了锦官城得名由来已久,也凸现了历史上成都织锦的特色。
锦里撷英
十五夜观灯
唐 ·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为农
杜甫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杜甫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今晨散帙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
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
叹我凄凄求友篇,感时郁郁匡君略。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莫。潇湘水国傍鼋鼍,鄠杜秋天失雕鹗。
东西南北更谁论,白首扁舟病独存。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边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
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长笛谁能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
细读有关锦里的古诗句,发一顿思古之幽情。
地面上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励志句,关中月拉着跖说:“继续上进吧。”
关中月的阅历中有缝纫机的哒哒哒哒声,比起杜甫的范阳鼙鼓声,没有惊心动魄,唯有悦耳动听了。她进去做了踏缝纫机的姿势,叫跖给他拍照。
关中月说:“我小时候,也曾照着我妈的样子,在缝纫机上补床单呢。我妈看见了,夸我补得好。”
他们一行四人在繁华世界,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挤来挤去。
看那古藤,古石,古漕,古建……因为翠绿的嫩叶和艳丽的一品红、羽叶甘蓝和芙蓉花,而焕发出了新的时代感。
夜里还有花灯。庙会上最欢乐的是孩子们。他们在花灯丛中跑来跑去。
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大规模的明清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
据历史文献记载,成都的城市历史己有2300多年了,古时,由于建筑技术的落后,再加上成都特有的沙土地基,多次修城都未成功,后来好不容易将成都筑成了两个城,其中东边的较大,西边的较小。按照古时“小”和“少”通用的文字规则,人们把西边的小城,习惯的称之为“少城”。康熙五十七年(1718)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延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在小城基础上修筑满城——即少城。
经历了千年的时光更迭,风雨飘零,少城延续至今。是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落群构成。
宽窄巷子步行街,是成都三千年少城文化和三百年满城文化的最后遗存,是北方胡同文化与川西民居四合院落融为一体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南方城市的“孤本”。如城市“文化原点”一般,宽窄巷子的诞生与繁荣映射出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
宽窄巷子承载了4500年的成都文明,记录了2300年的城市历史,经历了若干次天府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与振兴,见证了蜀地在历史上的一次次涅槃重生。
在浸润300年少城风致的街巷院落中,常常能与丰富多彩的城市记忆、文化片段、生活场景邂逅:在诗人翟永明的“白夜”酒吧,聆听世界各国不同主题的诗会;在诗人李亚伟的“香积厨”菜馆,玩味地道川菜的美食主义;在三联韬奋书店、见山书局,缕缕书香,感受最成都的诗意与美学;中西合璧的小洋楼、标志性门头之一的恺庐,是惊世风华的历史印记,亦是能触摸的一方景致;还有宽坐、诗婢家、听香……每一个院落的名字都让人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