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殿试
时间一晃就到了两月后,沈云卿与一众贡士一起走在通往皇宫的路上。
皇宫内宫殿连绵,廊檐翘起,仿佛云端仙境。
两月前沈云卿再次参加会试拔得头筹会元,今日她与众贡士一同前来参加由皇帝亲自举行的殿试。
春日暖阳高照,分外扰人。众人已在宫内走了约半个时辰,皆是疲惫不堪,汗如雨下。只有队伍前列的沈云卿虽稍有疲惫之色,但滴汗未出仍端着矜贵公子般的模样。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这说来也并不奇怪,她从小就身虚体弱十分畏寒,故他人觉得很热的天气,对她来说反而正合适。
宫中规矩严明,礼仪繁琐,一路上众多宫女太监言行举止都十分得体。
没过多久,就到了太和殿。
只见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镶轮火焰珠顶。
进入殿内,云顶檀木作梁,莹白玉璧,珍珠帘幕。
饶是一路上见证了诸多奢华场景的一众贡士,仍会被这极致奢华庄严的宫殿所震撼。
年过半百的天子高高在上,考官大臣位于殿侧。
众贡士们哪见过这般场景,胆小的已吓得双腿发颤,背冒冷汗。胆大的,就如沈云卿这般,心中紧张但并不外露。
众人跪拜天子后,这才开始殿试。
由太监为考生分发试卷,笔墨纸砚亦由朝廷提供。殿试只考一题策问,考试时间为期一天。
策问考的正是如何治理此次南方地区旱灾,今年南方旱灾十分严重,朝廷已经拨了好几次赈灾银,只是收效甚微。
沈云卿也时常忧心此事,前些日子养病的时候一直在思考对策,竟不想无心插柳柳成荫押中了考题。
她不同于别的或抓耳挠腮或紧皱眉头的考生,她下笔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将自己心中所想的对策一一写进了试卷之中。
而她这般与众不同的表现也引起了皇帝和一旁的考官大臣的注意。
皇上从一开始就注意到沈云卿了,其他人皆是汗如雨下颇为狼狈,只有她一人不仅举止端正还十分镇定毫无慌乱,答题时也得心应手,就是不知内容怎么样。
他在心中长叹一口气,近些年郯国虎视眈眈骚扰不断,加上今年南方地区旱灾,使得国力大损,国库空虚。希望今年科举能为朝廷招来真正的有识之士,扭转局势。
第二日,考生考完后并没有被准许出宫了,而是被安排在偏殿之中休息。众考生三三两两地走在一起谈论着考题,有的人愁眉不展,有的人意气风发……众生百态,而沈云卿早已在沈父和章颂的教导下学会了喜怒不形于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养成了淡然处之,云淡风轻的性子。她只是静静地端坐于殿中,这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十分吸引人。
光而不耀,静水深流。
一个身着蓝色锦衣的少年来到沈云卿面前热情地问道“你就是今年的会试第一名会元沈云卿吗?我叫陈玉景,家父大理寺卿。”
沈云卿闻言点了点头,她对于少年突如其来的热情感到奇怪,京城的人介绍自己还要报上父亲的职位吗?
陈玉景看到沈云卿这般反应有些诧异,很少有人听到自己父亲的官职会无动于衷,何况他听闻沈云卿出身并不高。他心中暗自感叹不愧是会元真是与众不同,他从进宫就为沈云卿从容不迫的姿态所吸引。
况且沈云卿还这样有才华,他很想与之结交。
少年一脸崇拜地看着沈云卿道“沈兄,你好生厉害,竟然考中了会元,听说你去岁乡试也是一甲第一名解元。”他越说越激动,猛地一拍大腿道“依沈兄的才华这状元之名非沈兄莫属,那沈兄岂不就是我大赵第二个连中三元之人了!”
众人都被少年的声音所吸引,纷纷朝着二人看去。
沈云卿忙出声阻止,她不可置信地瞪大双眼,少年这番大胆发言惊到了“陈兄,莫要再说了,在座各位都是学富五车,才华横溢之辈,云卿怎敢妄言。”
她顿了顿接着道“在下刚入京便听闻陈兄的才子之名,早就想与陈兄结交,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陈玉景眼眸亮了亮,嘴角止不住上扬,故作谦虚道“沈兄谬赞了,不过玉景十分愿意与沈兄结交。沈兄初来京城定然对京城还不熟悉,玉景愿为沈兄介绍一二。”
另一边,太和殿中,皇帝最先看的就是沈云卿的答卷,力透纸背、气势磅礴,文采斐然。关于如何治理民生一事列举的一系列方法可行有效,方法之巧妙让他不禁动容,连连称奇。接着他又看了其考生的文章,虽也有写得不错的,不过与沈云卿的这份相差甚远。
皇帝让众考官大臣传阅此卷,观点之奇特令众大臣叹为观止赞不绝口。
曾太师不禁道“臣认为沈云卿的文章论事,敢于论述时事,揭示时弊。行文句式丰富,用典极巧,用韵亦功,无人能左其右。”
丞相闻言当即开口道“臣却以为,沈云卿此文流利有余而锤炼不足,文章确实不错,但是当不起状元文章。李承叶的文章字字珠玑,段段精辟,掷地有声,妙笔生花,甚好。”
他与曾尚向来不对付,况且他确实不喜欢沈云卿的文章,言辞犀利,他不喜欢。
皇帝闻言翻看了两人的文章道“沈云卿的文章朕很喜欢,让一甲前三的考生前来觐见,朕要当面考考他们,再定名次。”
两刻钟后,三人到了太和殿。一甲的三位考生中就属沈云卿最年轻俊美,另两位分别是科考数年三十而立的中年男子李承叶和面容清秀的大理寺卿之子陈玉景。
这是沈云卿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觐见皇上,她心中并不像面上表现的那么云淡风轻,甚至有些慌乱。她抿了抿唇默默在心中打好腹稿,希望一会儿面对圣上的考问能够给表现的好一些。
一旁的李承叶则表现的十分慌乱,他出身寒门,从未见过什么大场面,何况是面圣。他手指不自觉地颤抖着从掌心开始出汗,湿漉漉的触感加重了他的不安。他试图控制自己的情绪,心脏却猛地跳个不停。
陈玉景则和沈云卿差不多,他虽也有些紧张但并不严重,甚至比沈云卿还要镇定。这并不是他第一次面见皇上,他少时就曾随父亲出席过宫宴,长大后又时常出席世家大族们举办的宴会,他大场面见多了并不会因此而慌乱。
皇帝对沈云卿和陈玉景的表现颇为满意,对于一旁的李承叶他淡淡看了一眼就转过了视线。
皇帝眼神充满威严落在三人身上,问道“朕欲使官吏清正廉洁,俗忘贪鄙;百姓丰衣足食,积极耕种植桑。利国安边,伫闻良策。明言政要,朕将亲览。”说罢,示意沈云卿回答。
沈云卿咽了咽口水而后沉声道“臣以为其一: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并且应加强官员的考核任免,以听官府之大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其二:舜既躬耕,禹亦稼穑。臣以为皇上应效仿前人亲耕籍田,上行下效,百姓必然随之。”
一旁的陈玉景闻言心中不住感慨,依他的能力决说不出此话,沈兄当真是治国之才。
皇帝闻言甚是满意,但他只是点了点头半点情绪都没有显露出来。
待另两人各自回答了问题后,皇帝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
皇帝略加思索,沈云卿的回答他相当满意,大理寺卿的儿子表现的也不错,李承叶虽然紧张了些,答得也算中矩中规,挑不出什么错。
他心中已有了答案,对着殿侧的考官大臣开口道“依众卿之见,这三人谁可为状元?”
“臣以为,沈云卿可为状元。”曾尚率先站出来开口道。
丞相立刻站出来反对道“臣却以为李承叶出身寒苦,却能勤奋读书,诗赋策论皆是上乘,是天下寒门学子的榜样。”他说罢,瞥了一眼身旁的曾尚接着道“此子可为状元。况且历来探花都是样貌极佳之人,三人中沈云卿的样貌为上乘,臣以为沈云卿当为探花。”
皇帝闻言不语,陷入沉思。丞相说的在理,李承叶若为状元,可为天下寒门子弟的表率。如今朝堂之上世家大族当道,寒门出身的官员竟不足两成。连朕都要受世家大族的制约,是时候该整治一下朝堂了,况且沈云卿的样貌确实极佳。
片刻后他才缓缓开口道“就依丞相所言,李承叶为一甲第一名状元,陈玉景为一甲第二名榜眼,沈云卿为一甲第三名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