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开水田
种水稻最要紧的就是秧田,原本北地气温偏低,三月天气更是冷暖反复,变化无常,对种谷发芽生长就很不利,若是不趁着天气晴朗,抓紧把种谷洒下田育苗,以后一年的收成都不能保证。
她家有十来亩水田,最少也要一分地的秧苗才够,罗天都担心气温变化无常,影响发芽率,便多开了半分地,一共一分半的秧田。她们家大约是整个秋水镇唯一一户种水稻的,不像玉米什么的,要是少了几棵苗,随便去哪家,都能匀出几棵来,秧苗要是育少了,插秧插到一半,没秧苗了,就是出钱也没地方买。
秧田选在靠近水塘这边,先要用犁深耕一回,再用耙细细地把土碾碎。水田不比旱地,最主要的是保证田面平整,深耕耙田完毕,还要细细再耖一回。
这些都是力气活,自然仍是要罗白宿和方氏去做,两人都没种过水田,极不习惯,一分半的秧田,犁地耙田耖田就去了两天,方才整完。
耖完的水田,罗天都看了一回,觉得还算平整,毕竟秧田不大,就算是完全的生手,开整起来也不算很难。
方氏和罗白宿在水里泡了两天,好不容易把秧田整出个模样来,以为这样总算可以撒种谷育苗了,却见罗天都又拿了自家的两条扁担,教罗白宿和方氏一人拿一头,一垄一垄地,从田这头一直平压到另一头,直压得田面光光的,这才算真正完成了。
罗天都便用石灰水将种谷浸泡了一回,去掉秕谷,只留下饱满壮实的种子,均匀地撒散在秧田里,撒了之后就全靠天气好坏了。这里又没有塑料,不能搭温棚,只能祈祷凭老天爷开眼,天气能一直暖下去,好让种谷顺利发芽。
此时山中积雪缓缓融化,山中那条沉寂的一冬的小溪又开始恢得往日的生机,清澈的溪水潺潺地流淌,途经罗家池塘,在那里打了个轻缓的旋涡,又继续蜿蜒向前。
罗天都便让罗白宿将水塘外侧开了个条不大不小的口子,蓄了满满一池塘的水,又让自家水田进了满田水,泡上两天便能耕田了。
水田进水也很讲究,进得太多,水太深了不好耕田;进得太少,田又耕不动。
如此泡了几天的水田,终于可以耕作了。
全村只有她家一户开水田种稻子,其他村人早已就忙完了,闲着的耕牛不少。
罗天都再不想让罗白宿用肩拉犁,磨得两肩血肉模糊,便央了方氏出了钱,租了里正家的黄牛来耕田,讲好了三文钱一天。
村里人对他家开水田的事,十分好奇,要知道北地素来都是种麦子,极少开水田,一时笑话的居多,都觉得罗大郎一家这回开水田动静这么大,只怕是要赔了夫人又折兵,人吃了亏不说,到时田里颗粒无收才是天大的笑话。
只有长辉家,因为罗白宿教小长辉识了一冬字,开了春,送到镇上的学堂,虽说最后先生因为长辉实在太过年幼,并没有收,但先生却对长辉很是赞赏,已经记了名,只说长辉要是能像现在这样,基础扎实,再过两年,年纪大些,坐得住了,也能独自上学放学回家,便直接送到学堂来。长辉一家因此很是承罗白宿的情,又存了心思想等农闲了接着送长辉过来学字,便主动提出要帮忙。他家喂得有一头黄牛,更是连牛也牵了过来。
长辉娘跟方氏要好,对罗白宿一家的家底更是了解,方氏分家出来后不到半年,又是置地又是榨乌桕油的,长辉娘对他们一家十分服气。这回罗家又要开水田,不管村里人如何笑话,长辉娘却是隐隐有些相信的。稻子价贵,且产量又高,长辉娘想着,若是罗家真的种成了稻子,他们家明年也跟着种,孩子他爹今年就当是跟着罗白宿学种水稻了,就是不成,也没什么大不了,只不过多辛苦几天而已,种庄稼人只怕天公发怒,让地里收成不好,又有哪个怕辛苦惜着那两把力气的?
长辉爹和罗白宿都是种地的一把好手,可是对耕水田,那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
耕田的时候尚好,只需赶着牛,扶好犁,翻来覆去,将田里的土翻得深些便好了,若是耕得不匀,多耕两回也便是了。
耙田的时候,两人都是生手,那是花样百出。
耙田主要是将翻耕的泥块耙碎,把田草等一起压在碎泥里肥田。耙田的时候,需要人站在耙面上,以人为重力将田里的碎泥块压碎。说起来耙田可谓轻松,站在耙面上,只需赶着牛就行了,可是对于罗白宿和长辉爹这样的新手来说,要真正自如地站在耙上驭赶起牛来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这个活虽不需花太大的力气,却要求手、脚、甚至大脑协调统一。
在开秧田的时候,这个活罗白宿虽然也做过,但是耙一分多地和耙十来亩的田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开秧田的时候,他甚至都没有用牛,他在前头拉着耙,方氏在后面扶着,多耙几次也就够了。这回其实算是他头一回真正耙大面积的水田,光是注意让自己能在扭动的耙在上站稳就很不容易了,不是光顾着把劲使在脚上,将自己的双脚牢牢站稳在耙面上,却忘记去驱赶牛朝正确的方向前进,就是只顾着看牛,却不注意脚下,时时跌下耙面。
田里灌了满田的水,这一跌就是一身湿。两人之前还去换了衣裳,后来跌的次数多了,家里又没有那么多干净衣裳来换,索性就穿着一身的湿衣裳干活。
三月的天,虽说开了春,仍有些冷,湿透的衣裳裹在身上,风一吹,格外地凉。
好在两人都是种地的老把式,摔了两回,很快就掌握了诀窍,耙起田来也有模有样了,花了四五天的功夫,到底把罗家那十来亩水田耙平了。
田耙完,就该耖田。耖田实质就是梳理泥块,使水田面更为平整。这一步十分重要,田耖得不好,直接影响到稻子的收成。罗白宿和长辉爹耖田的时候,罗天都几乎是全程在边上指导。
两相比较之下,反而是耖田花的功夫最多。
耖完田,再拿宽宽长长的木板或是竹板,将田光面一回,便只等着插秧了。
插秧的时候,索性连长辉娘也过来一起帮忙。
原本一行人中,罗天都插秧的技术应该是最好的,奈何她人实在太小,水田又深,下了田,几乎半个身子都在陷在田里,别说插秧,连行走都困难,只得在家里帮忙着烧饭做菜。
等到罗家的水田里全种满秧苗,已经进入了四月中旬。
长辉一家带着牛帮着罗家又是耕又是耙的,连秧也帮着插下去了,足足辛苦了大半个月,还不要一文钱。如今水田种完了,方氏便想着要做一桌好菜,请长辉一家吃上一顿,算是感谢他家的帮忙。
所谓一桌好菜,也不过是去肉铺称了一斤新鲜肉两根猪大骨,又有村里的猎户,打了两只野雁,方氏狠狠心,也买了一只。
新鲜肉剁碎了,混着新鲜荠菜,包了一锅饺子,用猪大骨熬了高汤,将野雁拔毛洗干净炖了,又将玉米面稍稍掺些白面,和匀了,煎了一锅玉米饼,用来款待长辉一家,不光是做活的长辉爹,加上长辉娘和小长辉都请了来。
虽说过年的时候油水足,但是两家都没有杀猪,又舍不得花钱称太多肉,开春时,家里那点腌腊肉早就吃完了,再赶上春耕,忙得连吃饭歇口气的功夫都没有,哪里有那闲功夫认真做饭,因此方氏的这一顿倒是让所有人都盼着。
长辉爹更是早就带了小长辉过来,和罗白宿在屋子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长辉娘不好闲着,帮着方氏烧火。
方氏去年垒的那个土灶,连着外面搭的棚子,早就在过年的时候有一回下大雪被压垮塌了,如今又新垒了一个。
长辉娘看着这样委实不方便,正说着什么时候叫长辉他三伯过来帮着搭一间灶房,方氏虽然有些心动,但是想到如今手边越用越少的钱,还是拒绝了。
她家比不得别人,就算这一季稻子种下去,等到收庄稼还要好几个月,可是她家的粮食却已经吃得差不多了,手边那三吊钱,既要用来购买全家几个月的粮食,又要维持一家的开销,委实有些不够。
她原打算等种春耕完了,家里又没有别的进项,还打算托三叔公寻个路子,帮人家做点活赚几个钱。罗白宿有个秀才身分,不好去做小工,她却是无碍的。
说话间,饭煨熟了,原本也叫了罗老头,可是罗老头无论如何都不肯来,方氏只好每样各盛了一碗,让罗天都端了去。剩下的自己一家和长辉一家三口都吃得十分香甜。
种完了水稻,田埂两边和池塘边上也没有空着,见缝插针地点上绿豆、黄豆、红豆、芝麻,凡是这个时节适合种的作物,都种了一些,把个原本没人要的洼地当块宝地一般开发得淋漓尽致,真是一丝儿地方也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