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和离
想到这儿,王策突然抬头,布满红血丝的眼睛扫过刘宝珠后紧紧盯着徐氏,道:“母亲,今后兴儿的身份不用再掩饰了。”
听到这句话,徐氏还没反应过来,刘宝珠心中却是一喜,难不成王策是想要让她做这侯府的主母。
徐氏小户人家出身,只因为父亲有恩于永宁侯府,才有了这桩婚事。
她虽然也不是个聪明的,但到底在京城浸染多年,不似刘宝珠那般眼皮子浅。
迎着儿子那双已经恢复清明却又带着几分恨意的眼睛,徐氏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母亲和这个女人多年经营、掩盖的秘密如今已经被人传遍大街小巷了。”
“什么?!”
“是啊,传遍了,外头人都在说兴儿根本就不是永安侯府旁支的孩子,而是我的私生子。”
听到“私生子”三个字,刘宝珠还是觉得有些刺耳地,刚想反驳就听到徐氏道:“不可能!”
“家里的奴仆都是签了死契的,谁敢将这件事情传出去?!”
“传出去永安侯府没了他们又有什么好处?”
王策笑了,他的母亲还是这般自信,也是,起码在算计他方面,他的母亲就没有失过手。
突然间,王策就不想同徐氏还有刘宝珠说什么了,就是没有兴致了。
反正都是死,就让他们自己去挣扎吧。
徐氏想去拉王策的袖子,被王策甩开,他走向门口开门,然后头也不回地道:“母亲,接下来的日子,你我都接受的审宝安的报复吧。”
好像意识到什么说得不对,王策的脚步一顿,转过身,面对一脸煞白的徐氏和看似精明但就是个绣花枕头的一脸蒙的刘宝珠邪魅一笑。
“不对,母亲,不是报复,如果我们死也是死得其所。”
说完王策就走了,只留下了徐氏和刘宝珠愣在原地。
过了许久,屋子里突然就传出了打砸东西的声音。
外头洒扫的丫鬟和婆子们面面相觑,又在孙嬷嬷的注视之下噤若寒蝉。
众人赶忙低下头假装忙自己手中事情,生怕被喊进去收拾残局,夫人的脾气可不是一般地不好。
永安侯府乱成一锅粥的时候,赵青萝此时正坐在御花园的亭子中喝茶。
北方的天气一天天回暖,梅花、桃花、梨花争奇斗艳,在御花园的花匠们培育下,就连雍容华贵的牡丹花也来争艳了。
赵青萝是被天圣帝支出来的,原因她也能猜出一二,应该是安排她出宫的事情。
赵青萝用胳膊肘托着头,看向远方也不知道哪个宫里的梅花,心里还是有些惆怅的。
她想离开皇宫吗?答案是想也不想。
赵青萝好不容易再次回到汴梁城,回到母后和皇兄身边,欣喜的舒心日子还没有过几天呢。
这次回京她没有了前世公主的光环,是一个在民间长大的郡主,用这种身份和宣仁太后还有天圣帝等人相处起来气氛反倒轻松。
他们不会拿着宫中繁琐的规矩要求她,还会觉得她很率真。
宣仁太后不再拿着宫里的一些规矩要求她,允许她多睡一会,还让小厨房给她留着早膳,会在她忘了喊“皇祖母”而是喊“祖母”的时候呵呵笑。。。。。。
感受到这些变化,赵青萝是心酸的,她的死到底是让母亲伤心,不然母亲不会这么小心翼翼对待和女儿长相相似的小孙女的。
就是不知道皇兄会怎么说服母后放她住到礼王府去,也不知道母后会不会因此伤心。
其实事情没有赵青萝想得那般复杂,天圣帝就用“一招”让宣仁太后决定先让赵青萝出宫居住一段时间。
这一招还是赵青萝想出来的,没想到还有后续的效果。
天圣帝去了慈安宫的大殿,让伺候的宫人都先出去,只留了自己身边的王策和宣仁太后身边的孙嬷嬷。
“皇帝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和我说?”
天圣帝点了点头,道:“近几日汴梁城街头巷尾的传言母后可是听说了?”
宣仁太后一挑眉,问道:“什么传言还非要我知道吗?”
因着皇后和高贵妃的关系,宣仁太后和儿子也有了不顺心的隔阂,若不是这些天赵青萝回宫,宣仁太后还真不一定给儿子好脸色。
天圣帝心中苦笑,母亲到底是老了,老了才会更恋家更顾及所谓的兄妹深情。
可问题是高家根本就不是母后真正的娘家啊!
见宣仁太后也不问,天圣帝干脆直接道:“母后想从永安侯府的旁支中过继个孩子给宝安?”
提到女儿,宣仁太后的脸色总算是和缓了下来,毕竟过继这件事还需要儿子最后点头。
“母亲,让宝安和王策那个小子和离吧。”
“什么?!”
宣仁太后就觉得她这脑袋瓜一蒙一蒙的,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还没说传言是什么,怎么就说到了和离?!
“皇帝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天圣帝重重地点了点头,道:“母后,外头都传开了,说王策进宫请您的懿旨要给宝安找个承袭香火的孩子,您同意了。”
“可您知道吗,自前两日起城中就有传言,说王策打算过继给宝安的孩子其实是两人成婚之前的私生子。”
“这事儿朕已经让人去查了,若是真的,母后,您觉得宝安在天之灵会安宁吗?”
“你说什么?!什么私生子!”
天圣帝没有重复刚才说的话,他知道宣仁太后应该是听明白了。
天圣帝继续道:“母后,我记得之前侍奉宝安的嬷嬷是叫梦姑吧。”
宣仁太后一愣,没有反应过来儿子怎么想起了问这件事,便条件反射地点了点头,而后又神色黯淡地回道:“梦姑是个好的。”
“她是宝安的乳嬷嬷,还是皇后给找的。”
“宝安去了后,小敛那日,梦姑不忍宝安一个人撞棺自尽了。”
想起那日孙嬷嬷来和她说这事儿时,宣仁太后的心里五味杂陈。
想她一生历经艰难困苦才坐稳皇后之位,又在丈夫去了后垂怜听证,对于天圣帝,对于大胤子民她是一丁点儿亏欠没有的。
唯独小女儿,宣仁太后总觉得对女儿太过严苛了,以至于她小小年纪思虑过重走了。
宝安死了,宣仁太后的一半心也死了,可末了到了最后陪着宝安而去的却是梦姑。
宣仁太后自责又愧疚,总觉得宝安公主的死她是有责任的,相比于梦姑,她甚至都不是一位好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