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三桂入城
唐通边策马疾驰,边不时回头望去,只见远方的迎恩楼城门处,一支身着鲜红色棉甲的骑兵如潮水般汹涌而出,破城而入。他们犹如一支锐利的红色利剑,将街道上的守军冲得七零八落,无人能挡其势。
深知形势已不可逆,山海关已然失守。他心中焦急,无暇多想,只能加鞭催马,全力冲向北侧的威远楼城门。遥遥望去,城门紧闭,而城头上的守军却似乎还在顽强地抵抗关宁军的进攻。
唐通迅速作出判断,正如他所料,关宁军的主力并未集结于威远楼。他立即对身旁的亲卫发出果断的命令,亲兵们闻令而动,策马先行,疾驰至城门前,大声疾呼:“总镇有令!速速打开城门!全军撤出城外!
城门在唐通的命令下缓缓开启,城头上的守军接到撤退的指令后,立即开始边战边退,有序地撤出瓮城。他们一路向北,沿着角山疾驰了数十里,直到确认没有追兵之后,唐通才放缓了马速,停下来喘了口气。对于逃跑,他有着丰富的经验,回想起当年的松锦之战,明军在松山被清军围困,他仍旧能够带领残部成功突围,一路跑回宁远城。
此刻,他回头望去,只见身后仅剩下狼狈不堪的一百骑和惊魂未定的左懋泰。唐通长舒一口气,心中五味杂陈。
他忍不住破口大骂:“吴白脸这个天杀的,想要为朝廷尽忠,为何不与我商量一下?自己逞英雄,又连累了我!”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与无奈。
吴白脸是军中对吴三桂的戏称,因为尽管吴三桂多年征战沙场,他的面容却依旧白皙,生的英俊,与那些皮肤粗糙、性格豪放的将领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同级的总兵们常常在背后戏称他为“吴白脸”。
唐通对吴三桂突然的反攻感到困惑不解。京师已经沦陷,皇帝也已殉国,此时还妄想凭借手中那几万人马和山海关来抗衡李自成,简直是异想天开。
说同他商量,也只是几句牢骚话,即使吴三桂真的与他商量背叛李自成,唐通也绝不会同意。现在朝廷已经不复存在,即便有心效忠,也无处可效。在这乱世之中,或许选择新的主君,才是更为明智的出路呀。
可怜自己从松锦之战以后,吃败仗变的如同家常便饭一样了,松山敗,居庸关敗,认了新主,镇守这山海关还是被灰溜溜的赶了出来了,刚刚归顺就吃败仗,还丢了山海关,真不知道如何向李自成交代。
但也没有任何办法,唐通叹了口气,命令几人快马飞驰,赶紧回京城报信,自己先退去永平府,等李自成出兵讨伐吴三桂之时,自己一定要一雪前耻,斩了此僚!
另一边,山海关城内,吴三桂已经带着亲卫来到了总兵府,一群亲卫在府中带着一人来到了吴三桂面前道:“总镇,那唐通已经跑了,在府内找到了高总镇!”
看着被带过来的原山海关总兵高第,吴三桂跳下马,抱拳行礼道:“怎么老高,听说被唐通那厮给关起来了?”
高第再次见到吴三桂,心中五味杂陈。他看着眼前身穿精美铁扎甲、头戴白绫的吴三桂及其亲卫,不禁感到震惊。他并未立即回应,而是沉默了片刻,随后缓缓道:“长伯,你这是何意……”(吴三桂,字长伯)
吴三桂正色道:“闯贼罪恶滔天,害陛下蒙难,吴某倍受皇恩,自当剿灭闯贼,为陛下报仇雪恨,重振大明!”
高第闻言,一时间有些愕然。他心想,这吴三桂转变立场之快,真是令人咋舌。之前他接到李自成的命令,宣誓效忠时,可未曾流露出如此强烈的忠义之情。
若真是忠臣义士,当日唐通来接受之时,就该斩了唐通和顺军使者,自己也不用被唐通软禁呀,高第当时对于投降李自成态度摇摆不定,只是默默交出了兵权,所以才被唐通软禁。
见高第发愣,吴三桂道:“这里不是说话之处,汉冲随我入府详谈吧!”(高第,字汉冲)
随即对身后亲卫道:“传我军令,立即肃清城中唐通残部,派人去驻防威远城,以及东罗城,严密监视关外的动静,士兵能俘则俘,通知后续部队,天亮前必须赶到山海关!”
高第沉思片刻,眉头紧锁,他缓缓道:“长伯兄,若是我没记错的话,你的人马加起来,也不过三万有余吧。这山海关虽然地势险要,但敌军在后,且数量众多,我们仅凭这点兵力,又如何能够抵挡李自成那十万大军的攻势呢?”
见吴三桂不语,高第叹了口气继续道:“就算能一时挡住闯贼,如今陛下已经殡天,太子殿下也落入了李贼手中,我等该如何自处呀?”
吴三桂看着高第,沉声道:“实不相瞒,本镇此刻能来此,就是奉了太子殿下的旨意!”
高第一惊:“这怎么可能?殿下不是已经落入贼手了吗?”
吴三桂道:“殿下吉人天相,手段不凡,虽在贼手,却可通过锦衣卫传递给给本镇,殿下有中兴之姿呀!”
吴三桂并未将密旨的详细内容透露给高第,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必须谨慎行事。即使没有太子的密旨,他也有自己的打算,反攻山海关,借清军之手消灭闯贼,这也是他心中的计划。然而,他也明白,如果太子殿下没有后续的行动和策略,他也只能考虑真正投降清军,之后还需看形势的发展。
高第闻言,精神为之一振,他激动地说:“殿下真的有破局之法?这简直不可思议!我们该如何行动?”
吴三桂挥了挥手,示意高第稍安勿躁,他沉声道:“殿下自有安排,我们只需按照他的指示行事即可。你手中还有多少人马?”
高第回答道:“我的部众大部分被唐通安置在宁海城,可战之兵大约有一万,另外还有一万招募而来的乡勇。”
吴三桂没有立刻回应,而是陷入了沉思,仔细权衡着当前的局势和未来的走向。片刻后,他抬起头,对身旁的亲卫吩咐道:“速去召集城中及附近的乡绅到总兵府议事!”
在京城深处的安化寺,朱慈烺与李岩围坐在摇曳的灯火之下,两人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墙上那张京畿地图之上,沉默的气氛在夜色中蔓延。
近几日,朱慈烺已将心中的详细计划毫无保留地告知了李岩。李岩初听之下,震惊不已,但在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确认了计划的可行性之后,两人便沉浸在这份筹划之中,不断地完善着每一个细节。
此刻,李岩望着烛光下沉思的朱慈烺,终于打破了这漫长的沉默:“殿下,明日礼政府主事许作梅便将护送陛下的棺椁出京了,臣已经给了他五百两银子安葬陛下,您是否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朱慈烺闻言,缓缓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悲哀和坚定:“眼下父皇母后能有一个栖身安葬之处,已是本宫最大的心愿。李公子,你的辛劳,本宫感激不尽。”
“此乃臣职责所在,自当尽心竭力。”李岩恭敬地向朱慈烺拱手施礼。
见朱慈烺陷入沉思,李岩便将话题引回到即将发生的战事上来,他眉头微蹙,略显担忧地问道:“殿下,我们的计划全都依赖于吴三桂能够顺利占领山海关。但吴三桂真的会如我们所愿,成功攻下山海关吗?”
朱慈烺转头看向李岩,他回答道:“关于关宁军的动向,这两日你有何发现?”
李岩摇头叹息,道:“前两日我派出的探骑前往玉田侦察,但至今仍未收到关宁军的任何确切消息。若吴三桂真的已经攻占了山海关,那么按照常理,我们应该早已收到相关的军事情报。”
朱慈烺微微颔首,分析道:“吴三桂此人经验丰富,他必定会派遣斥候拦截京城这边的探子,以封锁消息的传递。不过,我相信,明日或许就能收到确切的消息了。”
朱慈烺根据在手机上查阅的史料,心中已有盘算。他深知,在历史上,吴三桂的讨贼檄文应在四月初九传入京城。然而,由于自己的介入和一系列计划的实施,这个消息传入时间可能会提前。今日已是三月二十九,心中估算着,关宁军应该已经抵达山海关了吧。
李岩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深深的忧虑:“然而,殿下和几位皇子都留在闯王身边,这其中的风险实在令人担忧。”
朱慈烺深吸一口气,说道:“李自成在得知吴三桂叛变的消息后,肯定不会让我们这些朱家人继续留在京城。他可能会利用我的名义去劝降吴三桂,同时也为了确保京城的稳定。这一点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目前确实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他停顿了一下,然后郑重地对李岩说:“你的任务就是在朝堂上推动李自成亲征,并且确保你能随大军一同出征。只有这两件事都办成了,我们的计划才能真正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