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末代太子:带着手机复大明 > 第9章 东华移灵

第9章 东华移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紫禁城,养心殿。

    李岩坐在书案前,明亮的灯台下,属下送来的各种情报摆在面前。他的脸上流露出些许忧虑,陷入了沉思。

    红娘子一身红衣静静地走到李岩身前,关切地劝道:“夫君,夜已深,明日将狗皇帝送出宫后,还要迎接陛下,你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快些歇息吧”

    李岩放下情报,忧虑地低头沉思。红娘子自然是明白他的心意,继续劝解道:“夫君可是因为那狗太子的话而烦恼吗?”

    李岩抬起头看向红娘子,眼中流露出无奈和忧虑:“眼下我更忧心的是京城百姓,眼下刚入京,士兵们大多还有军纪约束,但现在就连将领们都已经沉沦,我怕不日,京城的百姓们就得遭殃了。”

    红娘子叹了口气,这两天顺军进入皇城后,仅皇城就如同地狱一般。御河中飘满了因不甘受辱而殉节的宫女,混乱中太监也被斩杀许多。

    很多的宫女被士兵奸污,还有许多被李自成将领作为赏赐给有功的将士,光是刘宗敏,牛金星和宋献策就被每人赏赐了几十名宫女。

    红娘子出身贫寒,在江湖卖艺时饱经压迫,她认为这些宫女太监都是贫苦百姓出身,不该受此耻辱。虽然跟随顺军接连破城,见过的惨剧无数,但心底的痛苦和不忿仍无法平息。

    李岩看到红娘子满面愁容,不禁感到心中一阵疼痛。他深知红娘子担忧的是什么,于是他起身,温柔地将她拥入怀中。他的脸上带着些许沧桑,但眼中的温柔之色却如春水般涌出。

    他轻声道:“娘子,你不必过于担忧。我明日便会向陛下上疏,将这些事情全部阐明。陛下深明大义,爱民如子,定会保全百姓。”

    红娘子轻轻地叹了口气,将头埋在李岩的怀中,她的声音微弱而温柔:“唉,我无法眼睁睁地看着百姓受苦。我们义军反抗朝廷,杀官军,入京城,不就是为了百姓能早日脱离明廷狗官的压迫吗?可现在……我们的义军却。”

    她的声音渐渐低沉下去,李岩抚摸着她的头发,眼中满是怜爱和安慰。他知道红娘子心中的痛苦和矛盾,但她在他怀中,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温暖和爱意,让她感到一些安慰和力量。

    红娘子感受到了李岩的温暖,心中终于下定了决心。她抬起头,看着李岩的眼睛,深情地说:“善待百姓,也是为我们的孩子积德。”

    李岩先是一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随即他的脸上露出了惊喜之色,激动地问道:“你说什么?此话当真?多久了?”

    红娘子面色一变,羞怒地推开了李岩,假装生气道:“你自己做的事情你还不知道?你关心过我吗?”

    李岩赶紧抓住红娘子的手,让她坐下。他蹲下来,抓住她的双手,歉意地说:“军务繁忙,为夫没有发觉,对不住娘子了。”

    红娘子看到平时不苟言笑的李岩一脸歉意的样子,噗呲一笑,温柔地说:“我哪里有怪你,现在已经两月有余了。”

    李岩心疼地说道:“以后不要再骑马了,好生休息,军中的任何事物你都不要管了,你为什么不早日与我说!”

    “我大军挥师入京,任何事情都马虎不得,我怎么敢让夫君在操一份心呢,眼下既然已经安定,我安心养胎便是,夫君不必为我分心!”

    红娘子将头靠在李岩肩膀处,微笑着说道。她的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期待,而李岩也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感激。

    他们的生活虽然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在这胜利的时刻,她的肚里的孩子,照亮了两人前方的道路。

    二十三日,清晨,天色刚刚微亮,乾清宫。

    昨晚在思考中慢慢入睡的朱慈烺被吴三友叫醒。

    “殿下,闯逆那边派人过来了,要将陛下的梓宫抬去东华门外的灵坛,奴婢伺候殿下更换素服吧”

    朱慈烺揉了揉朦胧的眼睛,看到吴三友碰着一件白衣素缟的服装站在自己面前,清醒了一些,后面几个宫女举着铜盆和杯盏,准备让他洗漱洁面。

    看来这吴三友已经开窍了,不比昨日的麻木,和锦衣卫见面之后,见过太子杀伐果断的吴三友,比昨日殷勤太多了,多半是对大明,对这个太子燃起了希望。

    “嗯,将定王和永王也叫起来吧”

    吩咐完,朱慈烺在宫女的帮助下,在暖阁中,洗漱,更衣,虽然有着这一世本尊的记忆,但朱慈烺还是不怎么习惯让人伺候着。

    简单的收拾完之后,朱慈烺回到前殿,看到永王和定王也已经换好素服,老老实实地跪在崇祯帝的灵柩前。而殿中,多了几个身穿各色常服的官员。

    见到朱慈烺的到来,除了一个身穿顺军文官服装的官员,几个穿着大明官员常服的官员纷纷下跪,有些激动地说道:“臣等参见殿下。”

    那名顺军文官却没有跪下,只是躬身行礼,看着面前的大明太子,脸上带着轻视之意。

    朱慈烺心念一动,这些大明文臣们,真是会模棱两可,之前见到自己时,都是加上“太子”一词,眼下见当着闯逆的文官,连太子都不敢叫了。

    “平身吧!”朱慈烺沉声说道。

    朱慈烺说完,站在几个官员面前,有些玩味的看着他们。他想知道这些之前在朝堂上满嘴忠义的文官们,此刻如何面对他这个太子和大行皇帝。

    一身穿青色常服,绣着鹭鸶补子的官员向前一步,恭敬的道:“臣礼部祠祭清吏司主事许作梅,负责大兴皇帝的出殡安葬事宜,望殿下指示。”

    “一切从简吧!”

    朱慈说完转身跪向了崇祯的灵柩,默不作声,他知道崇祯帝按照完整的帝王礼仪入葬是不可能的,他也不在意这些繁文缛节,只想早日让崇祯帝和周后入土为安,此刻说出一切从简只是给所有人一个台阶下。

    许作梅转过头看向那名顺朝官员,轻声提醒了一句道:“赵主事?”

    被叫做赵主事的顺军官员才反应过来,不慌不忙的在胸口掏出一卷黄绸包裹的圣旨,清了清嗓子正色道:“圣旨到!”

    许作梅和几个礼部官员都跪了下来,殿中的太监宫女也有几个胆小的跟着跪了下来,朱慈烺却不为所动,冷冷的看着宣旨的赵主事,吴三友站在朱慈烺身后,咬了咬牙,也没有跪下。

    赵主事看到朱慈烺不跪,冷哼一声,也并未发作,毕竟在大顺皇帝陛下面前,这朱家太子都是硬气的狠,自己一个新上任的礼政府主事,也没有办法。

    “大顺承明室之正统,天运所钟。昔明皇,素秉宽仁之德,宜蒙苍穹之眷。朕奉天命,承绪鸿基,俯察舆情,仰体天心。今以天子之仪仗,厚葬前朝之皇帝,光被四表,昭示百世。钦此!”

    赵主事宣读完圣旨,瞥了一眼朱慈烺,对方并无接旨的意向。于是他又转向跪在地上的许作梅,目光中透露出不快之色。

    许作梅深知此时不能有丝毫怠慢,恭敬地伸出双手接过圣旨。他大声朗读道:“大顺皇帝陛下仁德,恩泽天下,百姓皆仰。臣必竭尽全力,办好差事,以报陛下之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许作梅起身后,对着面前的赵主事,有点献媚的说道道:“赵主事,您要是没有别的吩咐,就先将大行皇帝改殡换棺,然后抬入几筵殿吧!”

    实际上,皇城内并没有一个名为“几筵殿”的地方。所谓的“几筵”,其实是灵堂的一种更为庄重和高端的称呼。

    在皇帝驾崩后,从驾崩到正式葬入陵寝,中间会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其中充满了各种繁琐的礼仪。首先,皇帝的遗体在乾清宫中暂时停灵,随后进行小殓和大殓,最后被装入梓宫。在不久之后,梓宫会被移至几筵殿,为出殡下葬做准备。

    原本,皇帝和皇后的几筵殿一般设置在被称为白虎殿的仁智殿内。仁智殿位于紫禁城西部,坐落在武英殿北面一处安静而隐蔽的建筑群中。

    眼下一切从简,顺军也是缺钱少银,就算有银子也不会为明廷皇帝的葬礼拨太多款的。

    这次只是给换红漆棺木装殓崇祯帝,黑漆棺木装殓周皇后,以翼善冠、渗金袍、明黄靴等皇帝服饰改敛崇祯帝,以翟衣、凤冠改葬周皇后。并在东华门外设立了一处灵堂,也称之几筵殿。

    被称为赵主事的人名叫赵时,原本只是洛阳乡间一个屡试不中的秀才,才能不够,却对朝廷极为不满,投入闯军之中以后,因为其识文断字,在诸多不识字闯军中,也是鹤立鸡群,崭露头角。

    这次入京之后,竟被任命为礼政府主事,颇为得意无比,赵德竟摆出了一副大官姿态道:“本官奉陛下和礼政尚书巩大人之命,负责安葬朱家皇帝,你等按礼安排即可,不得有误。”

    说着转身,颇然自得的走出了大殿,其实他什么为一个秀才哪里懂什么皇家礼制,此刻来也是为了监视前明的礼部官员办好这件差事。

    在他转身之后,许作梅和几个文官都收起了笑容,极度不忿的说了一句:“哼!什么东西!”

    他们都是大明礼部的官员,基本上都是进士出身,自然看不起连举人都没考上的赵时。现在见赵时敢摆架子,他们都感到极为气怒。

    看着赵时渐行渐远,许作梅和几位文官突然跪倒在崇祯皇帝的灵柩前,痛哭流涕地说:“陛下,臣等无能,害陛下蒙难,臣等死罪啊!”

    朱慈烺冷冷地看着正在磕头的官员们,心中想道:这些文官真是狡猾,两边谁都不得罪,这是演给我看的呀。

    然而,当他看到许作梅几人磕头磕到额头出血时,心中有些惊讶。或许他们真的对崇祯皇帝怀有几分忠诚和忏悔。

    然后,朱慈烺感到有些释然了。能直面生死的人很少,形势所迫,这些官员或许为了家人孩子,投靠闯逆,是可以理解的。

    在痛哭流涕之后,许作梅跪爬到朱慈烺的面前,恳切地说:“殿下,不是臣等失节投靠了闯逆,臣等是为大行皇帝的大丧而忧虑。现在一切要先让陛下和皇后娘娘入土为安,才是最要紧的事。”

    朱慈烺淡淡地回答道:“尽人事,听天命,本宫不怪你们。将父皇母后的大丧安排得当才是最重要的。”

    听到朱慈烺的话后,许作梅感到有些惊讶。按照他对这位太子殿下的了解,此时殿下应该痛斥自己等人才对。然而,太子殿下竟然如此大度,这让他感到既惭愧又痛苦。他将头埋得更低,沉声道:

    “罪臣昨日已经与闯逆的礼政尚书巩焴商议过,先将大行皇帝的灵柩移入设在东华门外的几筵殿,接受百官和百姓的哭祭。然后,先暂存于东城的安化寺,等选定陵寝之地后,再将大行皇帝和皇后安葬。”

    随即,他泣声哽咽地说道:“罪臣愧对陛下和皇后娘娘呀,此等于礼不符,礼制不全,臣罪无能呀!”

    朱慈烺并不在意这些繁文礼节,眼下能让父皇母后尽早入土就可以,他也知道顺朝不会拿出太多的钱为崇祯帝治丧的,且也不会为崇祯帝选择建造新的陵寝。

    据史料记载,崇祯帝和周后会被安葬在崇祯十五年时,在昌平的天寿山陵区内为田贵妃建的园寝之中,朱慈烺的本尊记忆中,田园寝只有地宫匆匆完善,后因国事日益凋零,父皇也无从顾及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