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定王夜谈
正当朱慈烺洋洋自得地拿着手机时,他突然发现刚刚点击的网页界面无法加载了。他定睛一看,发现右上角的数据标志已经神秘地消失,又变成了无网络状态。这是间歇性的吗?朱慈烺不禁感到有些疑惑和不安。
他立刻向殿外的吴三友喊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朱慈烺需要知道时间,因为他要确定现在是几点钟,好来计算网络可以连接的规律。
吴三友在殿外答道:“回禀殿下,奴才刚刚听到远处顺军的更夫路过报更,现在大概是亥时五刻了。”在宫中,太监们对时间的敏感度异常高,他们需要随时准备回应主子的需求。
因此,他们养成了一种潜意识的习惯,能够迅速根据更夫报更,在心里根据时间的流逝进行估算。
朱慈烺在心里换算了一下,亥时对应他所在的时代的时间应该是晚上九点整。一刻是十五分钟,一时辰分为八刻,五刻就是七十五分钟。因此,现在差不多就是晚上十点十五分。这点知识自己还是知道的。
朱慈烺立刻将手机上的时间调整为22:15分。他知道本尊的记忆中,现在是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二日,换算成公历应该是1644年4月28日。
为了迎合自己的习惯,他将手机上的日期也调整为1644年4月28日,还好这手机支持自定义时间设置,看着屏幕上显示的1644年4月28日22:15分,朱慈烺又出现一种怪异和不真实的感觉。
朱慈烺谨慎的将手机放在怀中,走回了大殿,心中开始细细盘算起来,讲过刚才一系列操作,手机电量竟然下降了几个格,这让朱慈烺很是头疼,这个时代也没有电,就是找到发电的方法,充电器又怎么办?
朱慈烺想到曾经看的穿越电视剧中易小川的操作,就想着下次能联网时,最先做的就是找到制作简易充电器的方法,还有就是下载一些对这个时代有用的书籍文字,这诡异的网络说不定什么时就不能用了呢。
定王和永王依旧紧紧缩在一起,方才乾清宫殿前的异动让他俩都感到惊恐不已。当看到朱慈烺从暖阁中走出来后,定王朱慈炯虽然感到安心,但仍保持冷静地起身问道:“皇兄,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朱慈烺对定王说:“一颗陨星落在了宫前,无碍的。”
定王听后面露忧虑,默默道:“天星陨落,难道是大明气数已尽?”
朱慈烺安慰道:“事在人为,人定胜天。三弟无需因天象而多虑。”
“一切听从皇兄的。”
定王欲言又止,只是小声说出了这四个字。
朱慈烺对于定王叫他“皇兄”感到有些不习惯。根据原本的记忆,他比定王大三岁。小时候,定王见到他时总是称呼他为“太子哥哥”,后来才改口叫“大哥”。
在崇祯十五年八月,定王出阁读书后,崇祯帝为了严格要求他在多人场合称呼太子为“皇兄”或“太子殿下”,这个称呼也就逐渐延续下来。但朱慈烺在刚苏醒的时候,似乎听到定王叫他“太子哥哥”,他猜想那时定王可能是太慌张了。
朱慈烺觉得兄弟之间称呼“皇兄”或其他的太过于疏远,便说道:“以后三弟还是叫我大哥吧。眼下我大明危机四伏,这些繁琐的礼节就免了吧。父皇送我们出宫前交待过,希望我们像民间的兄弟一样称呼,所以以后就别叫皇兄了!”
定王愣了一下,随即恭敬地回答:“是,大哥!”
朱慈烺心中有些诧异。按照原本的记忆,定王自从出阁读书后,做事都做到张弛有度,对待任何人都是彬彬有礼,朱慈烺本尊之前认为这是因为定王懂事,先生教的好。
然而,后世的记忆作为主导之后,却有些不一样的想法,他感觉从定王出阁读书之后,兄弟二人之间的关系似乎有些生疏。难道是因为身份地位的差异吗?
但结合历史来看,大明的皇太子地位是千百年来最为稳固的,远超过其他任何朝代的太子。而定王如果有所想法的话,是不可能的。何况他才十二岁。
朱慈烺在定王朱慈炯的旁边坐下,示意周围的太监和宫女都退下,确保他们之间有一段安全的距离。
然后他以一种秘密的语气对定王小说道:“现在,贼人已经占领了京师,我们也落入贼人的控制之中。父皇的大仇未报,大明危在旦夕。三弟,你对以后有什么看法?”
现在重要的是,朱慈烺想确认朱慈炯是否有一个坚定的心智,可以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冷静和坚定。这是他们在接下来可能面临的大风大浪中能逃出生天的关键。
定王没有直视朱慈烺的眼睛,而是低下了头,小声说道:“臣弟一切都听从大哥的。”
朱慈烺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我刚刚已经说过了,现在不是遵守繁文礼节的时候,情况危急,我们兄弟之间需要齐心协力才能渡过难关。所以,以后你不要再隐瞒你的想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知道吗?”
定王抬起头,有些奇怪地看着朱慈烺。在他的印象中,大哥和父皇一样,非常注重礼节和规矩,因此他一直受到母后和先生的教导,特别是在太子朱慈烺面前,不能有任何僭越的行为。
今天,大哥怎么会多次强调让自己不顾礼节呢?难道是因为这些重大变故所致?不过,既然大哥想听听自己的想法,说说也无妨。
“臣弟认为,我们应该先完成父皇和母后的丧礼,让他们早日入土为安。我大明南都还在,南方还有几十万大明将士和百万子民。大哥身为大明太子,只要有机会前往南京,就能保住我大明的半壁江山。”
明朝和以往的朝代不同,采用了双都制,即北京顺天府和南京应天府,南京是明朝初年的首都,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以后,南京作为留都一直保存了六部,和都察院等一整套中央机构。
不过南京朝堂,除了南京兵部有一些实际权利之外,多为虚衔,除了品级和北京一样之外,什么事情都没有,官员们整天无所事事。
朱慈烺静静的听着定王的话,心想看来定王和之前的自己一样天真,认为只要逃到了南京就能安然无恙,从表面来看,的确如此。
在刚刚阅读了一些史料之后,朱慈烺心中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想法。他了解到南京的朝堂同样充满了复杂和腐朽,官僚们互相争斗,许多大臣的能力平庸不堪。
原本的历史上,虽然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皇帝位,弘光政权在南京迅速建立,但它的衰败速度却比预期要快得多。
然而,朱慈烺最恐惧的是著名的“南北太子案”。他结合自己的记忆,开始怀疑后来出现在南京并自称是太子的少年,可能真的是真正的朱慈烺。
在和崇祯告别时,崇祯帝曾秘密告诉朱慈烺:“如果你遇到困难,可以与定王和永王分别向南逃亡。无论谁落入贼首之手,都要自称是太子朱慈烺,以掩护其余人身份。”
在朱慈烺的记忆中,他认识驸马都尉王昺的儿子王之明,这是他认识的为数不多的年纪相仿的少年之一。结合这些记忆来看,“南北太子案”中的北太子可能是定王或永王,而南太子很可能是朱慈烺本人。
由于当时弘光已经登基,即使南都朝堂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太子的真实身份,他们也不敢承认太子是真正的朱慈烺。
所以朱慈烺并不打算不惜一切代价逃到南都,至少不能孤苦伶仃的赶往南都,现在京师虽然暂时平静,朱慈烺知道很快就要鸡飞狗跳了,李自成的拷饷马上就要展开了,在接下来的山海关战役就是自己和弟弟逃跑的机会。
朱慈烺沉思半晌郑重的对定王说:“接下来的日子,可能会非常艰难,你要做好准备,大哥已经有了一些计划,你能听从大哥的安排吗”
定王看着朱慈烺坚定的说:“但凡是为我大明,臣弟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朱慈烺看着殿外道:“眼下,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找到坤兴,她应该还活着。”
定王听到坤兴公主之后,眼神流露出一阵伤感,坤兴公主比她大二岁,也是周后所生,从小就和坤兴公主一起在坤宁宫长大,这个姐姐也是对他爱护有加。
此刻听到大哥提起姐姐,顿时一阵难过,兵荒马乱,姐姐的安危他也很是担心,只是不知道为何大哥知道坤兴姐姐还活着。
朱慈烺继续说道:“第一,我们现在要笼络住吴三友为我们打探一些宫里宫外的消息。”
定王听后点了点头道:“他是东厂的人,做这种事情,应该不难。”
“他是东厂的人?你怎么知道?”
朱慈烺听后一惊,宫里很多太监都是东厂在宫里的眼线,这点本尊是知道的,不过他并未在意过,毕竟东厂是为父皇效力的。
定王道:“母后宫中的管事太监徐高总是告诫我,在宫中要少言少语,特别是在东厂的眼线面前,别被东厂抓了把柄,这吴三友当时就在坤宁宫值殿,徐高特意指了指他。”
原来如此,朱慈烺恍然,东厂在宫中眼线重多,就算身为皇子皇女,平时也得谨言慎行,唯恐被东厂抓住了把柄,并报告给崇祯帝,虽然无伤大雅,但对于重视礼节和规矩的崇祯帝来说,皇子皇女的行为都要规规矩矩。
对于东厂来说,宫里宫外自然会有一个传递情报的网络,虽然时局大乱,但不妨有些关键之人幸存了下来,也许能起到作用。
于是朱慈烺叫过来了吴三友问道:“听说你是东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