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末代太子:带着手机复大明 > 第87章 通惠河之战(二)

第87章 通惠河之战(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豪格骑在马上,遥望着远处的通州城,脸色阴沉得吓人。他原以为可以轻易突破的八里桥,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碍。他麾下的骑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损失惨重。

    尽管这些士兵只是是汉军旗的,但也是精锐呀吗,瞬间损失了五百人,这让他感到愤怒和无奈。他不禁想要亲自冲上前去,将那些可恶的明军撕成碎片。

    本来他打算先攻下八里桥,然后从东面和北面对通州同时发起进攻,这样两面夹击之下,相信通州城很快就能拿下。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看似容易攻破的八里桥竟然久攻不下。

    他不禁皱起眉头,心中暗自琢磨着下一步该如何行动。这时,他转头看向一旁的张存仁,语气严肃地问道:“派人去赶制木筏和壕桥了吗?我们必须尽快攻下通州城,否则时间拖得越久,对我们越不利。”

    张存仁一脸无奈地回答道:“王爷,附近树林倒是不少,但随军工匠就算全力打造,想要做出形成战斗规模数量的木筏,也需要一个时辰以上啊!所以”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与焦虑。

    “等不了,准备直接攻取北门!”豪格的眼神充满了急切和贪婪,他死死地盯着灯火通明的通惠河畔,心中暗自猜测着敌军正在运送的到底是什么宝贵的东西。他的直觉告诉他,这很可能是流贼从京城搜刮而来的巨额财宝,或许就是那传闻中的几千万两银子。

    在入关之后,清军的高层们已在顺军俘虏嘴里得知了这个消息——李自成洗劫了明国京城内所有官员和勋贵的府邸,掠走了惊人的财富,这些财物正被运往通州城,明天清晨,其他旗的军队也将抵达通州。面对如此巨大的财富,豪格怎能坐视不管?他知道,如果自己能够抢到这批财物,那么他就算入关之后的第一功臣。

    朱慈烺站在北门的城头上,他地方已经可以看到远处火把通明的清军阵列,他回头问曹化淳:“还有多久,车队才能全部进入城中?”

    曹化淳恭敬地回答道:“殿下,家眷已经全部入城,此刻已经登船,银车现已经入城一百六辆,正在装船,还有一半尚在途中,刚刚派探骑来报,有些车辆的轮子损坏,正在抢修中,老奴估计,还得两个时辰。”

    朱慈烺皱起眉头,心中暗自思忖着时间是否来得及。他知道,这批银子对清军也非常重要,若真的来不及运走,就打算把剩下的银子全部丢入河中。

    突然,一声沉闷的号角声在清军阵列中响起,声音低沉而又威严,仿佛来自地狱的召唤。这声号角如同惊雷一般,打破了战场上的宁静,让人心头一震。

    身后的将领们顿时大惊失色,他们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郭云龙瞪大了眼睛,紧张地看着前方,大喊一声道:“不好,清军要攻城了!快去护送殿下离开!所有人准备迎战!”

    城头上的士兵们纷纷行动起来,他们手持武器,严阵以待,城墙上的投石车和火炮也开始运作起来,它们调整角度,瞄准敌军,准备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守城的士兵们站在城墙之上,紧张地等待着清军的进攻。

    “殿下,为了安全还是快快登船吧!”曹化淳一脸焦急地说道,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担忧。一旁的一众将领和文官们也纷纷附和着,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朱慈烺安危的忧虑。

    朱慈烺心中明白,此刻并非逞强斗勇的时候。尽管他内心充满了不甘,但理智告诉他必须听从众人的劝告。于是,他点了点头,转身带着众人一同前往停泊在城中河道的官船处。

    登上官船后,朱慈烺并未有丝毫松懈。他目光坚定而锐利,时间紧迫,必须尽快做出决策。他随即下达命令:“务必抵挡住清军这一轮的攻势,坚持两个时辰。待清军疲惫停战之际,要迅速撤离并登船离开,派快马前去传信,银车如果赶不到,就全部推入河中!”

    这个命令犹如一道闪电划过夜空,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朱慈烺的决心和果断。将领们纷纷领命而去,他们脸上神情放松了一些,银子和性命相比又能算的了什么,看来太子殿下真是穷怕了,就是不愿意舍弃这些银子。

    厮杀声在远处城头上传来,战争的硝烟弥漫在空中,血腥气息开始在通州城中弥漫,征调的民夫在士兵的看护下仍然在往船上抬着银箱。

    这时船下一个亲兵上了船,对朱慈烺道:“殿下,有一个大鼻子佛郎机人自称钦天监的官员汤若望,想要求见殿下!”

    “汤若望?是他?快去请来。”听到这个名字,朱慈烺脸上露出一丝惊讶和兴奋之色。

    对于这个在历经明清两朝的外国传教士,朱慈烺自然是印象深刻的。汤若望,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是德国人。年轻时,他就对古老的东方大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罗马神学院毕业后,主动要求来到大明传教。

    万历四十八年,汤若望踏上了大明的领土,开始了他在中国的生活之旅。从那时起,他便与这片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学习汉语、儒家经典等知识,并将西方的科学技术带入了中国。

    当时的大明因为“南京教案”导致对天主教失去了好感,传教士纷纷被驱逐出境,汤若望来到之后,向朝廷献出了欧洲带来的天文仪器和翻译书籍等等,重新获得了信任,天主教得以在大明继续传播。

    汤若望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明廷的重视。他先后被任命为钦天监官员,负责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工作。他的到来,不仅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也为大明带来了新的科技理念。

    崇祯七年时,奉旨协助徐光启、李天经编成《崇祯历书》,又设厂铸炮,至此大明也可以做出各式红夷大炮了。

    崇祯十七年,正月,汤若望跟随着吏部右侍郎李建泰,以“代天讨贼”的名义出京。李建泰携带尚方宝剑,意气风发地出征。然而,他出师不利,攻打自家县城后,便躲进了保定。最终,保定城破,李建泰被刘芳亮生擒,而汤若望则侥幸逃脱。

    在逃亡途中,汤若望遇到了同样逃出的保定世家残存的张罗喆及其家丁张勇。他们先是一起前往通州,伺机南下,在通州躲了一段时间之后,听闻李自成了战败的消息,于是改变计划打算返回京城了解局势。

    此时,朱慈烺的人马进入了通州,将整个城池封锁起来。汤若望等人为了安全起见,躲藏在河岸的民居之中。兵荒马乱的,他们对这些士兵的身份一无所知,不敢轻易行动。

    直到远远的看到登船的朱慈烺时,汤若望才惊喜起来,一直高呼上帝保佑,于是带着张罗喆等人匆匆赶来觐见朱慈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