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末代太子:带着手机复大明 > 第84章 整军备战

第84章 整军备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天色逐渐黯淡下来时,朱慈烺率领众人经过数个时辰的急速行军,终于抵达了通州城外的西门。通惠河正自西向东横穿过整个通州城,河水从通流上闸进入城内,然后再经由东水关出城,并最终在广利闸处与主运河交汇。

    远远地,他们便望见了方岳贡和郭云龙二人,带着众多士兵正在西门外迎候。来不及寒暄,朱慈烺便迫不及待地问道:“目前局势如何?清军已经到哪儿了?”

    “刚刚接到探骑回报,清军先锋骑兵已经到达十里之外,杨坤副将正带领着士兵准备防御,但据探骑回报,清军有人数达到万人之上!”郭云龙面色沉重的说道。

    朱慈烺眉头微皱:“清军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之前不是说只有五千余人么?”

    “回殿下,卑职下午时,就已经收到探骑回报,几十里外发现清军的踪迹,一直在密切观察,同时向殿下派遣快骑,告知通州的情况,可迟迟没有回信,直到半个时辰前,杨坤将军已经带领着三千骑兵赶到通州,便立即赶到通州以东,准备防御清军。”郭云龙解释道。

    “万人之上?”朱慈烺和李岩对视一眼,心中暗自嘀咕,看来被那个清军斥候给忽悠了,将人数少说了一半。

    “殿下,我们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李岩凝重的说道。

    这个时候,大部分辎重和军队都在后面,还没有赶到城下,朱慈烺等人之所以能那么快到达,也是轻骑疾驰的结果。

    其它几个将领听到清军的人数后,面色都有些发白。这几个将领有关宁军的,有从山海关之战退下来的李岩的部下,都见识过清军的强大,自从萨尔浒之战以后,明军中就流传着“满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一说法,如今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清军,众人不禁感到压力倍增。

    朱慈烺深深地吸了口气,心中暗自告诉自己,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仔细思考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他稍稍平复心情后,立刻转头向方岳贡问道:“城中的船只是否都已经准备妥当?”

    方岳贡和郭云龙提前一天到达了通州,并很快控制住了局面,因为距离北京较近,李自成战败的消息早就在通州城中传开了,大顺朝派来的官员也被原本不敢言的士绅富商干掉,方岳贡一来就宣布重归大明了。

    方岳贡连忙回答道:“城中所有的漕船都已被征调,目前能够立即启程的共有一百五十艘,此外还有三十艘官船也可供使用。所需的漕工和船夫们都已经到齐,可以随时出发。”

    朱慈烺接着说道:“立刻将城中无法开动的船只全部销毁,避免它们落入敌手。同时,尽快召集城中所有懂得造船和修船技术的工匠,告诉他们,鞑子即将来袭,只要愿意跟随我们一同撤离,每人可得十两银子作为报酬,其家属也可以一同随行!”

    方岳贡领命而去之后,朱慈烺便开始思考应对之策。他深知时间紧迫,容不得丝毫耽搁。于是,他立即吩咐手下取来通州城的地图,并召集了李岩以及其他几位重要将领,就地商讨战略部署。

    众人围拢在一起,目光紧盯着摊开的地图。他们清楚地看到,通州城位于大运河的西岸,而此时的清军就驻扎在运河对岸。尽管大运河水深湍急,附近并无桥梁可供通行,但河面较窄处仍可容纳一艘船的宽度,清军定然是有办法通过的,此外,河岸线绵长,如今人手有限且时间紧迫,要想守卫住运河沿岸已无可能。

    通惠河自西向东流淌而过,通州城则坐落在通惠河南岸。从通州前往京城,只有通州城外的那座名为“八里桥”的桥可供通行。就算清军人数众多,过了运河,也必然不敢轻易逼近京城。因此,只要能够牢牢守住通州北门与八里桥这两个关键地点,便很有可能保住那些辛苦得来的银子的。

    一道道军令立即在这一带传递开来,在朱慈烺的授意下,先行赶来的几辆银车,全都被打开,分给了城中的居民,号召大家一同守城,抵挡鞑子的进攻,通州东城门大开,士兵重重叠叠,从城门口一直排到八里桥西十里处,银车一进城,就立即运到码头装船。

    在紧张而忙碌的气氛下,通州城里开始了紧急备战。不断赶来的士兵们纷纷投入到城墙上的防御工事建设之中,搬运石块、加固城门等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与此同时,城内百姓也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加入到守城队伍中来,军民开始沿着通惠河修筑防御工事。

    夜幕降临,通州城笼罩在一片紧张忙碌的氛围之中。运送银子的车队灯火通明,缓缓驶入城中。百姓们齐心协力地帮忙,将一箱箱银子搬上了船。朱慈烺站在东城门之上,凝望着远方的八里桥处。

    他不禁想起了原本历史上,两百多年后那场著名战争。那一战,僧格林沁率领着三万精锐的清兵,与八千英法联军展开激战。

    然而,最终结果却令人瞠目结舌:清兵丢盔弃甲,阵亡数千人;而英法联军仅阵亡五人。这场战役成为了落后文明与先进文明之间的一个鲜明对比,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道伤痛。

    朱慈烺暗自下定决心,绝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在将来上演,不能让任何人在神州大地上肆虐,但要实现这些目标,还是得打败眼前的这些凶悍的清军呀。

    本来朱慈烺要想办法炸毁八里桥的,但是却被李岩给阻止了。经过李岩的一番解释后,朱慈烺很快就明白了保留八里桥的重要性与意义。

    如果八里桥还在,那么清军的大部分兵力都会选择从这里过桥。这样一来,只需要守住这个地方,就可以利用坚固的工事来大量消灭敌军。相反,如果炸毁了八里桥,虽然清军仍然能够渡河,但他们的进攻方向就变得不确定了。因此,与其毁掉这座桥,不如让它成为一个吸引敌人注意力的诱饵,将清军的火力全部引向这里。

    而现在负责守卫八里桥的军队,既不是关宁军,也不是李岩的本部,而是京营中赫赫有名的神机营!当初李自成离开北京的时候,他带走了京师三大营中人数最多的五军营和三千营降兵,唯独将神机营降兵留在了京城。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神机营所装备的火器非常有利于防守,特别适合守城。此外,李自成急于攻打山海关,没有太多时间带着神机营一同出征。

    朱慈烺回到京城之后,见到神机营还存在,挑选出来两千人,先补齐了军饷,五百炮兵,一千五鸟铳兵,携带着一些中样弗朗机炮和汤若望制造的小型红夷大炮跟着来到了通州,因为骡马众多,并未太影响行军速度。

    两千神机营士兵,由原本的神机营副将李顺统领,原神机营主将是京城的勋贵,李自成追赃助饷时被砍了,所以李顺变成了神机营最大的官,李顺此刻没有发现,昨日领足军饷的部下们,眼神和以往之时已经不一样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