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鬼话三国祥龙传 > 第二百五十八章 军情紧急

第二百五十八章 军情紧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宣璠知道军情紧急,也不敢耽搁,王允曹操是第一批知道消息的。陈俊楠是第二批听闻消息的。就连赋闲家中的窦武都知道了消息。

    宣璠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这样的八百里加急军情,可是价值千金,而皇帝让他作他应作的事,必然是传播这样的军情,让一个司隶校尉作他应该作的事,无非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司隶校尉秩为二千石,只是一个从事、假佐,官虽小却可以直接密报皇帝,监察百官,说白了就是有皇帝在外面的眼睛和嘴。

    在乱世之中,郭嘉之语犹如明灯,照亮了王允心中的迷雾。曹操的势力如日中天,王允深知无法抗拒,而刘辩尚未登临帝位,他必须尽快将各方豪杰集结于刘辩旗下,共同谋划未来。尽管曹操的所作所为让王允心生不满,但形势所迫,双方不得不联手。

    于是,王允与曹操共邀刘辩,商议这紧迫的军国大事。而陈俊楠也不甘示弱,召集了董重、蔡文姬、宋忠等智勇之士,与刘协共同商讨对策。

    与此同时,窦武也匆匆赶来,与中兴四剑的四位将军及万年公主刘慕见面。在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较量中,每个人都深知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在这看似宁静无波的小小事件之下,实则暗藏着足以震撼天地的巨大风波。只因我们并非身处其中,难以窥见那深藏的波涛汹涌。然而,对于身居高位、执掌权柄的为政者来说,政治的微妙变化就如同他们的血脉,敏锐地感知着每一次的跳动。在这寻常无奇的表象之下,他们读懂了权力的游戏,看穿了利益的纠葛,洞察了人心的深邃。

    朝堂之上,汉灵帝刘宏手持一份八百里加急的军报,神色紧张地扫视着群臣。他未等众人开口,便急匆匆地说道:“幽州北部卢龙塞传来紧急军情,鲜卑部落集结了数万大军,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两军已在塞外对峙,战事一触即发。原来,塞外草原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寒潮,大雪封山,牲畜冻死无数,百姓更是生死未卜。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塞外已经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鲜卑族长轲比能为此向刘虞、公孙瓒两位大人求援,希望朝廷能施以怀柔之策,赈济灾民。

    刘虞请奏言,“若开皇恩,鲜卑世代,愿以中土为上邦,年年进贡,岁岁称臣。若开战,边关将士誓死守边疆,誓言决不把疆土守小一寸,也不把汉世权威守丢一分。请皇上早日定夺”!

    朕思虑再三,觉得此事关系重大,不知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他的话语在朝堂上回荡,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起来。群臣们面面相觑,议论纷纷。有人主张出兵镇压,有人则建议施以援手,以安抚边疆。刘宏目光如炬,扫视着每一位大臣,期待着他们的建议。在这关键时刻,朝堂上的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安危和边疆的稳定。

    刘宏说完八百里急报军情,就用目光紧紧盯着朝堂上每个人的表情。

    在众人的瞩目之下,王允贵,身为三公之首,毅然站了出来,声音洪亮地开口道:“边关战事如火如荼,急报频频,朝廷岂能坐视不理,更不能拖延。若我们置之不理,边关将士们的心必将寒透,他们若觉得朝廷对他们生死置之度外,谁还会再为守卫城池拼死战斗?况且,我汉朝边关与异族交战已久,每一场都是生死攸关的恶战。我们可以想象得到那里的环境是如何的恶劣。每拖延一日,就可能有无数将士枉送性命;再拖延一日,城池或许就会被攻破。届时,蛮族胡人入侵,必将生灵涂炭,百姓遭殃。”

    曹操也抱拳说道:“塞外胡人士兵有着非常强悍的身体素质,以及较高的战术素养,其中鲜卑战士便是其中翘楚。鲜卑战士人数虽然不多,但非常骁勇擅战。据说鲜卑战士很少有被俘虏的,都是一群任可战死也不投降的死士。因为鲜卑战士彪悍,必为先登突城,本就是九死一生之事,所以鲜卑战士全是悍不畏死的惯战劲卒。而战争一旦城破,常常意味着屠城。如今鲜卑十分有礼有节,称中土为上邦,请求活命粮挨过严寒饥饿。经受过严寒,才知道太阳的温暖;饱尝过艰辛,才懂得生命的可贵;收到皇上的恩惠,才会十分感激”。

    刘宏看在眼里,以知这朝堂上,王允与曹操的士族势力越来越大。

    正是这时,董重抱拳说道:“皇帝虽然有仁爱之心,却不可辜息养奸,无原则地宽容,只会助长坏人作恶。塞外草原有许多民族,小国,又不是只有一个鲜卑。而且据臣所知,这鲜卑是这些塞外民族中最弱小的。若鲜卑来求,加手施救,其它胡族在来求粮,又当如何。要知道塞外草原受灾,可是所有胡族都受灾。如果皇上开恩,就是厚此薄彼,请皇上三思”。

    刘宏点了点头。心中的天秤有了一定份量了。

    刘辩双手一拱,沉声说道:“父皇,儿臣认为,我们必须伸出援手。那些驻守边疆的勇士们,他们日夜奋战,只为守护这片土地,他们在看着您;那些关外的异族胡人,虽然虎视眈眈,但他们也在看着您;天下无数的百姓,他们的生死福祸,都系于您一身。父皇,您的决策,关乎着大汉的兴衰存亡。”

    汉灵帝目光深邃地扫了刘辩一眼,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欣慰。他知道,这个平时看似木讷的儿子,其实内心聪明绝顶,对于帝王之道也是洞若观火。刘辩的这番话,不仅显示了他的智慧和见识,更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百姓的深深关爱。

    刘协见状,也紧随其后抱拳道:“父皇,臣弟也赞同大哥的看法。请父皇以天下苍生为念,伸出援手,免得生灵涂炭,战祸绵延。”

    汉灵帝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之色。他知道,这两个儿子的话已经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他必须做出决策,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为了那些无辜的百姓。

    董重眉头微皱,心中明白自己站在皇子刘协的一方,而刘协此刻的言论无疑让他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他暗自叹息,这岂不是自找没趣?

    刘宏的眼神中闪烁着狡黠之光,他朗声说道:“众位爱卿,你们说得都有道理。而我的两位皇子,也恳求我施展皇恩。难道这样,我和董重就成了众矢之的了吗?董重,你觉得呢?”

    董重被刘宏点名,心中一紧,立刻跪地恭敬回应:“皇上英明,是臣下愚昧无知。”

    刘宏挥了挥手,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道:“董爱卿,你的直言不讳,朕心甚慰。你说塞外异族缺粮,难道我大汉的百姓就没有过苦日子吗?看看这些奏报,黄河溃堤,下游三县成了水乡泽国,百姓流离失所。而北方又是连续三年滴雨未下,大地干裂,庄稼枯黄。哪里不需要粮食,哪里不需要钱财?你们这些大臣,难道都忘记了吗?”

    随着王允的一声令下,满朝文武纷纷下跪,齐声呼道:“请皇上息怒!”

    刘宏这番话,无疑是在为董重撑腰,意在平衡朝堂上的势力,让各方势力都明白,他的眼睛是雪亮的,不容任何人欺瞒。

    刘宏终于开了口,声音中透露出无尽的无奈:“窦武将军,若你此刻仍在朝堂之上,朕的困扰定能迎刃而解。只是,窦将军年岁已高,还曾为国家受尽牢狱之苦,如今更是只剩下一条手臂和一条腿……”

    蔡文姬轻轻推了推旁边的陈俊楠,眼中闪烁着暗示的光芒,仿佛在提醒他这是个刷存在感的好时机。

    陈俊楠,那个在大小会议上总是沉默寡言的人,此刻却似乎无法再保持沉默。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陛下,微臣有一计或可解您之忧。”

    刘宏的目光落在陈俊楠身上,心中涌起一丝窃喜。没想到,这平时不言不语的陈俊楠,竟在这关键时刻站了出来。他挥了挥手,温和地说:“都起来吧,别再跪着了。说说你的良策,朕洗耳恭听。”

    陈俊楠霍然起身,朗声道:“陛下心中所念,是天下黎民的福祉;董重所虑,则是汉室之尊严。而臣,愿为二者寻一平衡之道。边关将士英勇卫国,岂能让他们心寒?粮食本就是要送往他们手中,刘虞、公孙瓒等人自会巧妙处置。臣的巴蜀之地,素称福泽之乡,今日愿为陛下分忧,为边关送去千石粮食,以彰显我大汉之威!”

    这是陈俊楠经过昨夜深思熟虑的结果。巴蜀之地,乃是大汉粮仓,如今唯有此地能筹集到如此巨量的粮食。若他不出手相助,恐怕会招致朝野的非议。因此,他决定挺身而出,既为陛下解忧,也为巴蜀赢得一份荣耀。当然拿出这个粮食也是有条件的。只是他陈俊楠还没有到提条件的时候。

    刘宏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抹满意之色。此事的结果,早已在他预料之中。倘若不送粮,边关必将烽火连天,守城的勇士们也将心怀不满,所以,这粮,非送不可。而送粮之举,总得有个正当的缘由,最能服众的莫过于支援边关将士。至于粮源,巴蜀之地受灾较轻,自然成了不二之选。

    陈俊楠此议,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在朝中巧妙地平衡了各方势力。他此举,无疑助长了董重和刘协的声势,与刘辩、王允、曹操形成了有力的制约。

    刘宏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千石粮食,虽能解一时之急,但终究少了些。祥龙公不要小气,送上两千石的粮食,不知你意下如何?”

    即然刘宏有了商量,陈俊楠提条件的时候就到了,陈俊楠说道:“皇上即然开了玉口,吾陈俊楠绝不会有任何借口,吾只想求皇上一事!”

    刘宏微微皱眉说道:“何事?”

    陈俊楠这才说道:“吾知皇帝陛下,身边人才济济,吾想求得两名人才,一人便是新科一甲荀攸,第二人便是被举孝廉,任守宫令的荀彧。”

    刘宏听罢,想都没多想,便准了。因为这两人有什么才略还没看出来,就是两个年轻的小吏,却可以换来千石粮食,为何不同意。就这样两个王佐之材,被刘宏亲自送到陈俊楠的手上。他俩将是汉室天下最致命的武器。

    陈俊楠闻言,心中一喜,连忙躬身谢恩。

    刚刚,董重被刘宏单独点名,这让他感到受宠若惊。他从未受到过如此重视,甚至连皇帝都亲自询问他的感受,“我们是不是被质疑是坏人了”。这种被重视的感觉让董重心潮澎湃。

    董重一脸涨红,因为激动,话都不利索了。“臣请旨,愿亲自为陛下押运粮车进幽州,誓与粮车共存亡。”他坚定地表示。

    刘宏笑道:“刘宏听后,微笑着摇了摇头,“这事朕还真不能准了你。押运粮车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比行军打仗还要艰难。这一路充满了险阻,常有匪人劫路,风险极大。还不能派重兵押运,不然一路的人吃马喂,消耗过大。这粮车又关乎边关将士,万不容失”。

    王允双手一拱,沉声道:“陛下,曹操与吕布治军严谨,且有护卫皇室之功,他们统领的御林军更是勇猛善战。若是从中挑选精锐骑兵,必定能胜任押粮重任。”

    刘宏微微侧首,目光中带着一丝犹豫,轻轻地摇了摇头。

    刘协见状,立刻挺身而出,双手同样一拱,坚定地说道:“父皇,儿臣愿为父皇解忧。此次边关运粮,儿臣愿与祥龙公共同押运,确保粮草安全抵达。”

    刘宏终于露出了笑容,这正是他所期待的——皇子的请命。他缓缓开口,声音里透着欣慰与骄傲:“皇子刘协,你心怀天下,不惧艰险,愿为国家奉献自己,朕深感欣慰。为了助力你此次重要的押运粮草任务,朕决定赏赐你一处封地,那便是河间郡。”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封地的印玺,朕稍后会派人送到你的府上。河间乃是英勇之士辈出的地方,朕希望你能在此招募骁勇铁骑,确保你与粮车的安全。”

    这个消息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王允听闻刘宏竟然将河间封地赠予刘协,心中顿时波涛汹涌,无法平静。他的双眸中闪过一丝震惊与不甘。刘宏的决定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花。河间郡,那是一块肥沃且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封地,历来都是皇亲国戚才能染指的宝地。如今,刘宏竟然将它作为赏赐,赐给了年纪轻轻的刘协,这无疑是给王允等人一个响亮的耳光。

    王允感到一阵头晕目眩,他努力稳住身形,双手紧握成拳,青筋暴起。他抬头看向刘宏,眼中闪过一丝不甘和愤怒,却又不得不将这股情绪深深压抑在心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