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鬼话三国祥龙传 > 第二百三十三章 汉灵帝刘宏处理贪官

第二百三十三章 汉灵帝刘宏处理贪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刘宏笑道:“快起来!三个孩子里,就属你胆小,也最懂事。至于你这么胆小,我是能猜到一二的,刘辩本身没有坏心思,他本性是不想当皇帝的,他想当个与世无争的道士。无奈生在帝王家,就算看淡了人世繁华,也得在这权利里浮沉。又有一个那么狠心的母后,把他紧紧地绑在皇宫的宝座上。又受了很多委屈,让他害怕人性,害怕没有了权利,会任人欺凌。何皇后所作所为和刘辩一点瓜割也没有,我这么说你相信吗?懂吗?”

    刘协点了点头。

    刘宏说道:“我知道你恨,你怎么可能不恨。我都恨,当你出生不久,何皇后这个狠心的女人就毒死了王美人,你的亲生母亲。我怕你也受了害,我才把你送到我母后董太后那养着。都怪我心慈手软铸成大祸,不知多少皇室子嗣死在这个女人手上。我的母后董太后的死和她也脱不开关糸。若你恨,就告诉我。你告诉我如何能让你不那么恨”?

    刘协听到自己的父皇说出这样的话,眼泪缓缓流了出来。“儿臣不恨,儿臣没有恨……”!

    刘宏说道:“你的恨早已经死去了,刘辩是无辜的,他的母亲手上沾满了鲜血,我怕有人报复,才把刘辩送到道士家养着,一直到十二岁,除了我,没有人知道刘辩在那长大。就连何皇后也不知道,这是我能想到最好的惩罚她的办法。这个何皇后也算懂得了收敛,试想自己的儿子不在身边,是生是死都不敢确定,自然心性会有所改变,整整十二年,我才把刘辩还给她。刘辩是十二岁之后才进的宫,何皇后的事情怎么可以栽在刘辩的头上。”

    刘协听后重重的点了点头。

    刘宏用手指轻轻擦着刘协的眼泪,一边感慨道:“王荣是你的生母,她不止美貌,而且非常聪慧,机敏而有才智,我在你的脸上看到她的影子,你长的太像你的母亲了,王荣会书写儒家经典,辞赋、书法。鸿都门学就是你的母亲一直想创办的,而且她也是出身道家,理学算数是翘楚。你母亲王家是邯郸人,五官中郎将王苞孙女,也是一方势力诸侯,王苞可谓是当世的奇才,此人博览群书,对相术和气象之术以及奇门遁术也颇有研究,当年你的母亲也算有了一定道法加持,被毒妇的毒药渗透五脏骨髓,也没有死,一直用自己道行保护你出生。看着你没有受到一点毒害,才笑逝而去。并且一直为家里送信,说自己病重,只字没有提是受毒害。就怕汉室天下在起战乱,王苞并没有将全副心思都放在官场上,更多的时间都花在了这些奇门遁甲之术的研究,并且和左慈一起注写《遁甲天书》,这才有了汉室天下的喘息。你不止有祥龙公可以依靠,还有邯郸的势力”。

    刘协怀疑地看着刘宏。

    刘宏说道:“没听懂吗?我希望你永远也不要去邯郸。刘慕是个公主,并不是皇子。好啦!今天我和你说的够多了,我希望你可以把这些都想明白”。

    刘协走了出来,便看到陈俊楠与蔡文姬正耐心的等着自己。

    坐上马车往回走时,陈俊楠这才问道:“皇上和你们说了什么,为什么只把你留了下来”?

    刘协叹了一口气说道:“一些皇家的锁事,说起来挺伤感的。不过科考泄题了,矛头都指向了刘辩,不知道什么人会作这种事?听上去就像一个阴谋。又是什么人会这么明显的陷害刘辩”?

    刘协把目光投向了陈俊楠。陈俊楠无辜的摇了摇头。

    第二天早朝,刘辩跪在地上,“昨日科选,有泄题之事。儿臣失责,请皇上降罪”!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都是惊恐不以,议论纷纷。所议之事,无外乎泄题是科考大忌,必须严查。还有人说泄了题,这次科考就不能算数,必须从考。

    都知道这泄题之事必有文章,也一定不是皇子刘辩干的,但认错态度非常诚肯。

    刘宏却明知故问道:“皇子刘辩,何罪之有”?

    刘辩抬起头,坚定的看了一眼刘宏,得到刘宏肯定的眼神,这才说道:“泄题之事,三名考生都是人脏俱获,都说是一名黑衣人把考试题目交给了他们,并且提到了我的名字。而黑衣人颇为神秘,无从查起。因为考场之上出现了这种事,没有查清之前,考生皆没有离开。即然泄题,这科考便是作了废,儿臣昨夜擅自作主,以平战乱,抚民生,治污吏,理安国,为这次文选之题,我就是要选为国为民的廉吏,忧国忧民的使君,临危莫爱身的大义。请父皇过目新交上来的试卷”。

    刘宏微微皱眉,没想到自己昨夜的话,即然成为了新的考题,并且加考一夜完成,也没有耽误科考的成绩发布。

    但是这科考加题,是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好像有些不妥。但昨夜是自己亲自放的权,让刘辩全权处理这件事。这样说来,这样的解决方案也许是最好的。

    看着刘辩大步向自己走来,拿着前三甲的卷子,等待着自己批阅。似乎看到一个贤明的君主,一步步向自己走来。便说道:“既然是我让你处理这次科考,你这样处理也算圆满,只是下次长长记性,可别再犯同样的错误”。

    “儿臣定然不负父皇期待”。

    刘宏低下头一看,头名竟然还是这个荀攸,不禁有些欣喜。

    “这个荀攸字好,文章也好,而且理念颇为新颖,一气呵成,首尾贯通,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

    刘辩抱拳道:“这个学子奋笔疾书,是第一个交卷的。而且儿臣,彻夜做了详细调查,名士荀攸曾拜黄门侍郎与议郎郑泰、长史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行刺过董卓,却不是其对手,事未成就被人发觉,收何颙、荀攸入狱,何颙忧惧自杀,荀攸言语饮食自若,恰好碰上董卓被杀而得以免罪。又赶上这次科考,这才凭学籍,参加的科考”。

    刘宏惊叹不已。

    刘辩接着说道:“汉朝以“察举”和“征辟”制取代世袭制,由州、郡地方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经朝廷考察后授其官职,或由皇帝特诏选任官吏。这自然是一个进步,但由于掌握选官大权的官僚们注重门第,官官相护,徇私舞弊,以致出现“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等严重问题。儿臣肯请父皇,将科考作为唯一入仕的标准,每年都公开文考与武考,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这样选拔的人才,才堪国之大任”。

    刘辩句句在理,说得刘宏内心十分喜悦,加上一旁王允等老臣也开始,大赞皇上英明,皇子刘辩颇为仁政,可堪大用。

    王允在朝堂之上,跪在地上,颤声说道:“天道易兮何艰难!逆臣见迫兮命不延,弃万乘兮退守蕃。这皇子刘辩处事沉稳,颇有才智,本是科考出了大事,却在一夜间被皇子辩轻松化解。又有识人之察之能,特别是文考与武选的推举,必为汉世广招人才。这天下民心所向,才能国运畅达,这皇子辩本是皇长子,皇太子,却被一个小小的董卓逼到这步田地,真是刘汉王朝的悲哀!今有天下民心所向,有得文武百官的推荐,不如借处时机,恢复皇子辩皇太子的身份,也好为皇室鞠躬尽瘁”

    西园八校尉之一,后讨伐葛陂黄巾有军功的鲍鸿,也跪了下来。“臣认为王司徒所言,句句属实,皇子刘辩,可接皇太子之位,天下百姓必歌赞皇上英明,有尧舜禹的贤明……”。

    汉灵帝刘宏看到王允跪了下来,就皱了皱眉。又看到这个鲍鸿也跪了下来,脸色越来越不好。

    聪明的一看皇上脸色变了,本来也想表表赞歌的,立即闭了嘴。

    刘宏冷冷一笑,“不会拍马屁,就不要拍。我坐在这个皇帝的位置上,看到的东西也多,知道的事情也多,本来并不想追究了,但你说拿我和尧舜禹相比,是要逼我退位吗”?

    鲍鸿被吓了一跳,跪在地上,不住磕头。“臣不敢,臣绝无此意”。

    刘宏冷冷道:“你也是一方校尉,领兵打过胜仗的大将军,凡事该说,凡事不该说,说之前不应该过过脑子吗?朕想保你,你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值不值得我来保”。

    刘宏说完,把一道奏折,重重摔在鲍鸿面前。

    鲍鸿立即俯身查看,看完体若筛糠,浑身发抖。“臣知错,求皇上开恩……”。

    刘宏叹了一口气,“晚啦!天子之剑能轻易收回吗”?

    鲍鸿吓得不住叩首,“臣知错,求皇上开恩……”。

    “闭嘴!你还让不让朕说话了”。

    鲍鸿立即闭上了嘴。只顾叩首。

    “朕前些日子,病入膏肓,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但脑子却越发清明起来,我一直后悔我以前做的荒唐事,我恍恍乎乎的这么多年,搞得国无宁日,百姓受苦受灾,如果把这些烂摊子丢给我的皇子,我愧对列祖列宗,所以我就乞求神明,让我好起来,我要好好治理国家,我要好好对待百姓,我把这些都治理好了,搞出一个盛世,我在把皇位传给下一任,是不是更好一些。现在汉朝刚刚经历十常侍,又是董卓乱政,又是黄巾余孽,我的皇子尚在年幼,就算有灵光乍现的表现,又能怎么样!他们还能成长得更英明。还有你这个鲍鸿,值黄巾陆梁,民物凋敝,延纳豪俊,整勒戎马,征伐群贼,威声甚震。是时上遣下军校尉鲍鸿征葛陂贼,鸿因军徵发,侵盗官物,赃过千万。豫州牧黄琬上奏弹劾,上面财物证物一一俱全。先下狱吧!查清了,自然给你一个公道”。

    “臣知错,求皇上开恩……”。

    几位殿前侍卫,拽起鲍鸿就拖出了殿外。

    刘宏开始满意朝堂群臣的表情,“这个鲍鸿是贪了千万军饷,但我知道你们之中,还有人一样的贪。甚至比他还贪,但都给我改了,今天鲍鸿,明天就有可能是你,我这折子可不少”。

    所有大臣满朝文武,都是什么货色,自然自己清楚。能真正做到正直的还真没几位。此时一同跪在朝堂之上,谢主龙恩。

    宋忠把陈福叫到身边,把一封密信交到陈福手上,说道:“此信需要你亲手交到王平将军手上,现在巴蜀农作物丰收,但粮食运不出来,所以粮价大减,把粮价降下来,都收购好,装好船,至于漕运我来想办法。”

    陈福本是宋忠安排在陈俊楠身边的人,因为跟着陈俊楠从巴蜀到洛阳,一路上办事非常麻利,也升了官。

    宋忠就拿他当一个心腹,这件看似普通平常的事,送个信而已,也需要聪明一些的,不然意思领悟错了,说不定把事办成什么样了。

    陈福拿上宋忠的密信,便起了身,向巴蜀而行,筹备运粮之事。在巴蜀有着极擅经营之道的甄家,甄洛的两位兄长都是这方面的专家,这也是蔡文姬为陈俊楠准备的后方物资总局,只要有甄家能效忠陈俊楠,陈俊楠就不会为钱粮发愁。而蔡文姬用一万忠羽精兵换来的甄家信任,自然是赚的。而且一个甄洛,陈俊楠就愿意用全部身家性命来换。

    宋忠的密信也提到了一定要让甄家出人出力来办此事。

    宋忠知道这水曹掾史,便是掌管水运的官吏,是听命王允办事的官员,是士族在朝的代表,这些士族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汉朝的察举制,可以说一些官职都世代垄断的,比如这个水曹掾史虽是小官,油水却非常大。

    而巴蜀和王允这些士族并没有深仇大恨,没有撕破脸,就有谈判的方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