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让你写作文,你写进教材 > 第140章 把悲伤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

第140章 把悲伤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看到这些评论,沈白忍俊不禁。

    又往下翻了几页。

    “这本书让人感到,一种迎面而来的压迫感与深深的无奈!”

    “主角的命运多舛,人生荒谬而又残酷,太令人同情了。”

    “我无法想象,写出这种小说的作者,究竟需要有多么深厚的文学功底。”

    “要是他还活着,估计也得一百多岁了吧!”

    “我敢断定,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一定不会低于五十岁!”

    “说不定,他那个时候一定穷困潦倒,内心充满了悲伤。”

    “一定是这样的,这样的好书往往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的困厄之作。”

    “奇怪,我都看了两遍,怎么还是没有发现作者是谁?”

    就在这时,帖子里面又有许多热心网友开始八卦起来。

    按道理,这么优秀的传统小说,不应该被埋没到现在。

    甚至连作者是谁都不知道,广大读者心里充满了好奇。

    然而,沈白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根本没有人能够扒出任何信息。

    这不是为了和李秋的打赌,而是一下子暴露这本书是自己写的,会影响读者阅读过程中对这本书的评价。

    毕竟,沈白实在是太年轻了,而且还活得好好的,活得非常精彩!

    “看样子,这本书的口碑还不错,这个赌约我是赢定了。”

    沈白胜券在握,再过几天自己就公布作者信息。

    “沈白,恭喜你,《活着》发布不到一个月,网站评分高达95!”

    苏婉清兴高采烈地发来祝贺。

    ……

    另一边。

    李秋的《春行》也能在这个影音书籍网站上搜索到。

    同样也有书名封面简介与评分。

    然而,他的评分七分不到,说中规中矩都算客气了。

    见状,李秋心里着急了。

    自己写的也是现实主义的传统文学,而且描述了一个小人物走向大城市的故事。

    怎么跟沈白比起来,评分的差距就那么大呢?

    如果说,评分证明不了什么,为什么《活着》的热度明显高于自己的作品?

    刹那间,李秋慌了,只能拿出最low的手段。

    那就是刷分!

    一波又一波的水军在蝇头小利的驱使下,奔赴“前线”为李秋的《春行》刷分。

    大量的五星好评,还有机械式的言之无物的评论出现。

    表面上欣欣向荣,实际上破败不堪。

    然而,他的运气不太好,也可能是请的水军不行。

    此番骚操作居然触发了网站的反刷评机制!

    饱含水分的评论被大量剔除,第二天醒来,李秋作品的评分又回到了起点。

    这一幕,立刻让李秋炸毛,整个人都差点崩溃了!

    沈白知道,一切已经酝酿得差不多了。

    接下来,他打算公布自己的作者信息。

    论口碑论销量,李秋再也不可能是自己的对手了!

    “通知公司相关部门,作者信息可以公布了!”

    一声令下,《活着》的书籍主页,附上了沈白的大名。

    这还不够,甚至注明了出生日期!

    这下子,整个书评区都炸锅了!

    沈白一看,整个人乐得不行。

    ……

    《活着》底下的书评区。

    “卧槽!网站抽风了吧,怎么把沈白的名字标了上去。”

    “我承认这个人写过几首古诗文,文采相当了得,但是你这不是胡闹吗?”

    “他才多大啊,怎么也得再过几十年,才能写出《活着》这种书吧!”

    “起猛了,看到我关注的主播变成了传统文学的作者?不确定,再看看……”

    “我勒个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还真是沈白!”

    “这么说作者居然还活着?”

    “他不仅活着,而且还活得很开心!”

    “我们之前的判断,就没有一个是对的!”

    读者全都震惊了,更有甚者听说沈白平时还开直播。

    这下子就更加惊讶了,原来作者这么时髦的吗,还能上直播与观众互动?

    这……这完全不符合他们对传统文学作者的印象啊!

    于是,大量的文学阅读者涌向了沈白的直播间,毫不犹豫直接点波关注。

    沈白望着蹭蹭蹭上涨的粉丝量,一切了然于胸。

    索性直接开播,对着这些粉丝说道:

    “我知道大家可能心存怀疑,但是这本书的作者确实就是我。”

    “一个月前,我得到了龙国作协的提名。”

    “参与评选的作品就是这本《活着》,那时它只是一份白色文稿,还掀起了一阵讨论。”

    说到这里,已经有之前关注过那件事的粉丝想起来了。

    “哇,真的是你呀!白哥真的参与了作协的评选,还提交了一份白色文稿。”

    “连个封面都没有,你就敢参与评选,真是艺高人胆大啊!”

    紧接着,沈白接下来的话更让读者震惊:

    “明日,我将参与作协的最终评选,到时候会有一场采访。”

    “采访过程,电视台全程报道,有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

    ……

    次日。

    作协大礼堂内。

    那些评委井然有序地落座。

    这一次的参会人数是最多的。

    只是,沈白发现李秋倒是不见了。

    “听说他的作品口碑评分都输给你之后,整个人就蔫了,称病请假不来。”

    钱老的助理说道。

    闻言,沈白笑了一下,宵小之徒,不过如此。

    他摇摇头,根本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主持人说道:“接下来,让我们有请沈白,为自己的作品发表感言。”

    线上线下,那些读者心中无比期待。

    《活着》的创作背景,究竟是怎样的呢?作者线下,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台上,沈白满面春风,有说有笑。

    就像网络上说的阳光开朗大男孩!

    “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本书的作者已经故去,其实没有,我还活着!”

    一些年轻读者忍不住因他的幽默而笑出了声。

    “其次,很多人以为《活着》的故事非常悲伤,作者也是满面愁容的人。”

    “其实也不是,我不仅活着,而且活得很开心!”

    这一幕,读者们纷纷绷不住了。

    “这什么作者啊,亏我为书中主角的命运哭得稀里糊涂。”

    “结果作者本人,居然这么乐观!”

    “他真是把悲伤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啊!”

    “哈哈哈,这句评论绝了,我快笑不活了。”

    台上,沈白最后的发言,令所有人肃然起敬。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